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浅议教师的“职业生存哲学”

作者:朱国忠




  2007年中央素质教育调查组提供的调查显示,应试压力是当前教师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压力。有50%的小学教师和51.3%的中学教师认为,“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它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教师超负荷工作,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考试成绩与教师个人的利益密切联系,导致教师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避免可能产生的风险。教师的工作、心理压力加大,导致教师群体存在着阶段性的、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学习效果乃至学生未来的发展。可以说,当下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是空前的。
  我们总是喜欢从课程的设计、实施和学生的学习、显效这两个层面来考察教育,评价素质教育,但最需要关注却关心最少的却是教师群体的成长与生存状态。为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以正确的职业生存哲学来引领教师。
  
  一、奉行“沙漏哲学”,教育事务一件一件地慢慢完成
  
  我们的教师总是觉得自己有做不完的事情:备不完的教案(要精益求精,多次备课)、上不完的课(晨读是课,午休也是课,放学后培优补差还是课)、改不完的作业(课内课外加补充)、补不完的漏洞(以前落下的,当下生成的)。教学计划中的任务总是很多,可每天实际可执行的毕竟有限。因此,有责任感的教师普遍有一种焦躁心理。这种教学焦虑与对学生的牵挂交集起来,总会有拖垮自己的一天。不是吗,教师被越来越多的来自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压力所困扰,压力让我们睡眠紊乱、记忆力衰退、情绪偏激……健康每况愈下。为了避免这种“巨峰压垮式”生存悲剧的发生,我们必须学会“沙漏哲学”。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个沙漏。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的沙粒,它们在流过中间那条细缝时,都是平均而且缓慢的,除了弄坏这个沙漏,谁都没办法让很多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沙漏,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必须一次一件慢慢来做,否则我们的精神绝对承受不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被击垮,不是身体上的毛病,而是我们心理的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调节情绪,须一张一弛:“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心急,势必揠苗助长,自己精力透支,心力交瘁。教学事务一下子全部涌过来,我们的生命沙漏就会被堵塞而有胀裂的危险。教育生活,也是过满则溢,“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我们只有两只手,并非两万只手,既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一次解决,那么又何必为那么多事情而烦恼呢?不能及时改变的事,你再怎么担心、忧虑,也只是空想而已,事情并不能马上解决。因此,在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有必要奉行一种“沙漏哲学”以保护自我。即使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如成千上万的沙粒涌到面前,我们也要沉着应对。我们要反复告诫自己:“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项工作。”当我们感到快要崩溃的时候,就要尽快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再急于求成,不再指望一步到位。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是无法真正做到人为规划的。真正的教育历来是一种慢的艺术,心急不得。教育教学上的事务,一件一件慢慢来,像沙漏正常漏沙那样,这并非不负责任。我们可以做的便是调节好自己的心灵旋钮,把心灵沙漏的漏口由最大调至适中的位置,从容地应对各种繁杂的教育事务。一个差生一个差生地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天只去解决一天所能解决的问题,一次只做一次所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大的任务分解成许多的小任务,然后一次一桩,一次一件,一个一个按部就班地去完成。
  
  二、遵循“海纳哲学”,教学能量一天一天地自觉蓄积
  
  如果我们总是即时备课,所有的备课都是零起步,那么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臻于完美,你就只能疲于奔命。因为,你要对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解读,你要选用匹配的教学方法,进行最优化的设计,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果仅仅是直接准备具体的一个课题,或者说现场准备,就只需要一个小时,甚至15分钟。这样,我们也就不会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了。
  怎样进行这样的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用一生来备课,“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这种“准备式”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授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持之以恒地“海量”阅读与所教授学科的相关学术著作,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从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里只是“沧海一粟”。当我们经过几年的知识蓄积,自己所储备的学科知识与要教给学生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20∶1,30∶1,50∶1的时候,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会变得越来越小。教科书的背景知识越深厚,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更能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有了源源不断补给的“大海”,要滋润一小方田地不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吗?正所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我们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淡泊宁静的心态来对待专业学习,进行系统地长线阅读。
  要确保专业成长的质效与健康,书的营养就要均衡、全面,而且要与自己的风格、思想、实践达成最佳相似匹配。书目组合可以是“当下实践类+前沿展望类”;也可以是“专业理论类+域外驳杂类”;还可以是“科学风格类+文学风格类”,最可贵的是坚持。我们所要牢记的便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把书放在举手可得的地方,时时汇聚思想的水滴。为了争取更多的读书时间,我们还可以尝试依据学生的课表给自己排阅读课表,每天坚持和学生同步晨读,循序渐进地启动“阅读长跑”。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存状态。为了使自己的阅读准备更有效,我们可以推行“联想式阅读”。也就是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展开学科联想,思考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教科书上的哪些内容存在关联,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链接使用,或者怎么有助于加深对教材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三、运用“淘金哲学”,每天遴选并达成一个最重要的工作项目
  
  我们每个人都是“忙人”。但我们忙了许多小事,回头却痛心疾首地发现某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总是因忙乱而无暇顾及,一拖再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似乎也有些许清醒,我们每天忙碌的那些事情真的件件有价值吗?我们深陷其中,为何难以自拔,身不由己地在惯性中甩成了无奈的卫星?
  我们如何摆脱惯性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呢?艾维·利的筛选排序策略对我们走出“枝大本小,不胜春风”、“忙轻置重,自转无力”的困境也许是个良方。美国伯利横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向效益专家艾维·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艾维·利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请你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用了5分钟写完。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对于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这又花了5分钟。艾维·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至你下班为止。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艾维·利最后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一个月后,查理斯·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人们普遍认为,艾维·利的“十分钟排序筛选”方法功不可没。的确,人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为一个常数,如果能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慎重筛选,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虽说不一定能够成功,但至少可以将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把能力发挥到极致。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