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香蕉球”育人法
作者:廖立新
这种不囿于一般直线飞行的球,叫做“香蕉球”,常能出其不意地攻门,收到奇效。那么,在教育工作中,能否也采用异于常规的方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攻门”而收到奇效呢?实践证明,这种“香蕉球”在教育工作中同样是行之有效的。“香蕉球”育人法因人因事而异,方式多样。
一、带酸味的表扬
批评和表扬不应是陌路冤家,而应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当学生做了错事时,不必一味板起面孔,严肃批评,既可以赞扬部分批评其余,也可以在正面赞扬之余来一番委婉的批评,还可以以褒代贬,面带微笑,幽默含蓄地进行批评。“糖水”中的“酸枣”一定会让他久久不忘……
这种教育方法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和盘托出,一味加以指责,而是在与优点的对比中隐性地提出,让学生在思考中自我认识、自我醒悟,学生能意识到老师对自己优点的肯定,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因此,防御心理解除后,学生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从而痛改前非。
二、快乐式处罚
在报上曾见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名小学生因违反纪律被老师推出教室罚站;学生贪玩溜走,冻死于冰天雪地的野外。这个教训太惨重了。再看看身边的一些中小学,不也有类似的情形吗?学生犯错了,老师便怒从心头起,严加训斥,罚站、罚款、罚抄课文、罚搞卫生,花样百出。违纪的学生表面上可能被震慑住,但心里却未必服气,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有位年轻班主任,他班上两名学生迷上了电脑,周末常去网吧。家长发现后求助于这位班主任。也许是心情过于急切,两次批评无效后,这位班主任竟然令学生回家写检查,保证不再玩电脑才能返校上课。结果这两名学生非但没改正错误,还干脆不来上课,成了专业泡吧手!班主任的惩罚没见效,倒把学生往歪路上推了一把。
可见,教师必须改变那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妨另辟蹊径,来一番“快乐处罚”:学生犯了小错,可以让他当众唱一支歌(当然,让他发挥特长,讲故事、诗朗诵等也未尝不可)。这支特殊的歌,唱起来虽没有羞耻感,可也绝不会给他带来荣耀。他自然不会忘记自己是由于什么原因才唱这支歌的。这样既教育了学生,又活跃了气氛,何乐而不为?学生犯了严重错误,可以让他写犯错心理说明书,挖掘思想根源,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改正方法,也可以让他做好事将功补过。魏书生就曾说过:“学生做错了事,让他写清过程,写清心里两个自我争论的经过,比起只是由老师告诉别这样那样好得多。”
这些快乐式处罚,既避免了师生间的尖锐对立,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又能将学生带出自我保护的樊篱,从另一个角度起到了促使学生增强自信、改正缺点的作用。
三、旁敲侧击术
教师在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后,不从正面直接加以批评,而是从侧面间接入手,可以消除学生的惊恐不安心理,同时促使学生自觉纠正错误,这就是旁敲侧击术。
记得去年校运会前夕,我班有一位学生无故不参加入场队形训练,其他同学意见挺大。此举既会影响班级得分,又会影响同学关系,破坏集体团结。这个时候倘若来一顿批评,当然可以使这位学生参加训练,但对鼓舞士气、争创佳绩没有丝毫作用。于是,我决定旁敲侧击。班会时,我深情地回忆起一桩桩发生在我们班的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感人事迹,将大家带回温馨的往事中,让同学们再一次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然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校运会就要开始了,这又是一次展示我们集体力量的好机会,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难道没有责任去维护她的荣誉和尊严么?”课间休息时,未参加训练的同学主动找我认了错。接下来的训练,大家都特别认真。运动会中,本班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的事迹层出不穷。本来我们班实力并不出众,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年级第一名。
由此可见,在教育工作中运用“香蕉球”艺术,突破了教育必须严厉批评、重锤敲打的心理定势。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功效,促使学生主动进步、努力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