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调适认知体系 矫正思想偏激

作者:俞奇弘




  一、背景资料
  
  在新生军训的第一天,我班有一位女生没有来报到,联系学校教学处后得知该生是休学一年后进入我班重读高一的。为做好教育工作,我向该生原班主任了解情况。该女生的父亲是一个小包工头,长年在外赚钱,母亲在一个小厂上班,家境还算可以,该女生初中的成绩也一直不错。可在初三那年,她父亲迷上了赌博,不但不贴补家用,还经常向家里要钱,为此夫妻常常吵架,甚至闹着要离婚,家庭的烦恼使该生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上高一后,家里的情况没有好转,该生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经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一落千丈,甚至萌生轻生的念头。半个学期后该生无法再坚持上学,学校同意其休学的请求,所以一年后来到了我的班级。在了解到该生复杂的背景后,我感到了担子的沉重。
  
  二、表现出的问题
  
  在新的环境中,前半个学期她表现非常积极。由于休学期间她自学了不少高一课程,所以上课抢着回答问题,课后经常向老师请教,好像跟其他同学没有一丝差别。
  我经常在看似不经意间找她谈话(为了谈话的方便,我一般都会找安静的环境谈话),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和家里的情况。很快,在她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我发现她的思想偏激而固执。
  首先,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她看来,很多同学十分幼稚,同学关系无非是相互利用。她的思想观念、自我意识都明显比其他同学早熟,她对于家里的情况很少谈及,也拒绝我的家访请求。其次,她对于高考科目非常刻苦,但对于其他科目却很不重视,她认为“我以后读理科,高考又不考这些副科,我学好了有什么用?”这使她的总成绩排名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她的情绪。再次,她对当前社会有很多不满,觉得“现在的社会就是谁挣钱多,谁的官当得大,谁就过得好”,“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你现在为班级做得再多,表现得再好,如果你考不上大学,今后还是没人看得起你”。另外,她对自己要求不严,对环境过度敏感,不信任他人,总认为自己无可非议,认为别人有很多缺点,几乎没有一个朋友。
  每次谈话时她都说她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脆弱了,要我不要主动去找她谈话,有事的话她会找我的。面对她的自信,我却很不放心,因此,我经常跟她母亲保持联系。她母亲反映,孩子在家学习非常认真,心理素质也比以前好了一些,如果在家有什么异常情况她会及时通知我,以利于我做好她女儿的思想工作。
  
  三、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
  
  家庭因素:家庭不和谐。
  根据该生这种不正常的表现,我认为该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其家庭生活经历有关。我查阅了许多资料,还请教了心理学教授。心理学教授指出,由于她感知到别人的家庭和谐完整,而自己的家庭父母不和,还常常担心父亲回家拿钱,这在她的心灵投下了阴影,使她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她感到命运的不公,产生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她接受和形成了偏激的思想观点,表现出了偏激的言行。这些偏激的言行使她在群体中显得特立独行,备受关注。于是,她的偏激言行得到了强化,以至于在所有场合,面对所有的人,包括老师,她都毫不隐瞒地直陈其极端观点。
  个人因素:情绪不稳定影响学习与交往,自尊心得不到满足。
  该生的这些心理和思想不断地相互作用,又促使其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朝偏执型人格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表现和练就自己的本事,只对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好处的事情投入精力,产生兴趣,一切行动都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目标。相信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的现状,认为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竞争和淘汰。在人际交往中,因为过高地评价自己,认为只有自己是一贯正确的,看不起别人,因此与人相处困难。鉴于该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心理学的标准,还不能将其诊断为偏执型人格,但她已经表现出向偏执型人格发展的倾向:抑郁、多疑、固执、刻板。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转化,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四、辅导措施
  
  在心理学教授的指导下,我以协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相信自己能够健康成长为目标,采用以下措施和步骤对该生进行辅导:
  1.利用倾诉、交流疏导其抑郁焦虑心理。
  我利用课余时间每次安排40~60分钟和她交流,鼓励其倾诉往事和经历,并适时给予安慰和引导,使其能适度发泄心中的不满,在交流过程中促使她思考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譬如语言是否过激。
  针对她多疑、敏感的性格特征,我注意选择适合的场所进行调适。譬如:当她在大型考试中取得一定成绩时,单独交谈就不是最佳选择。我选择其熟悉的环境进行交流,在她认为不尊重她的同学群体中表达教师对其进步的肯定和感受,满足其想得到同伴尊重的心理,提升其班级认同感,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感受到她的进步,认识到她的长处,为改善她和同学的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2.利用优势比较法树立其信心。
  我带她到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同学家中,了解同学克服生活困境的实例,通过比较,让她感受同学调节情绪的方法,也让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困难,并不是只有自己最不幸。
  3.利用支持体系满足其需要关爱的需求。
  由于家庭问题,该生长期生活在怀疑和恐惧之中,特别缺少爱的体验,作为班主任,我需要给她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她更多的关爱。
  我从生活环境和精神等方面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她感到轻松、舒畅。在家期间,需要其父母共同配合,减少来自父亲的干扰。在校期间,我暗中关照个别表现好的同学体谅她,不要在精神上刺激她,多跟她聊聊天;与任课老师沟通,在教学上对她要特别关爱,对她的学习要求降低一些,耐心帮助,细心疏导,以爱心融化她心灵上的障碍,逐步提高她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我鼓励和安排她从事一些班级活动,担任小组长职务。给她这样的任务也是为了给她加上一份班级责任,增加她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给她提供一个班级人际交往的新平台。这样有利于她重新调整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并通过新模式下的交往获得新的体验和认识。
  4.利用团体协作法帮助其调适认知和行为。
  在该生具备一定的班级认同感后,如果仍然靠大家的忍让维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就很不利于后续的心理调适。在支持体系建立一年后,我邀请和她同桌过的几位同学与其交谈,互相倾诉各自觉得受委屈的事情,并在倾诉完毕后,深入交流自己的看法。这种坦诚的交流,使她体会到没有人是完美的,只要肯承认自己的弱点,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帮助和忠告,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当受到不平等待遇时,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修养。
  5.认同和内化实践。
  在她基本建立班级认同感后,我适时让她明确一些问题,为其自我体验、自我反省、自我塑造、自省自律、接纳自我、学会宽容等提供思考素材。比如:“想想自己和你选择作为榜样的人,你是否对于自己和榜样有清楚的认识?”“你为什么选择那些人?”“你认为你的榜样身上什么特点最令你欣赏?”等等,利用认知冲突,在实践中有目的地调适她的认知体系。
  
  五、辅导后的效果
  
  高二时,该生与人交往的信心有所增加,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大有改善,能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和事件本身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上的转变带来了学习上的进步,情绪周期性反复的间隔慢慢变长。在高三学习异常紧张期间,在很多同学情绪焦虑、脆弱敏感的情况下,她的情绪失衡状况却有所减少。虽然学习基础有些薄弱,但在其思想转变后,她在学习上的专注度加强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她考上了二本,进入了理想的大学。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