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让校信通一路走好
作者:寇永升
校信通成了老师用来告状的工具。学生S在一所特长学校寄宿,上学不满一年,家长就让他退学回家就近上学。原因是,“老师一天几个短信,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好,有时候一天几个科任老师都发来短信,天天告状,烦死了!”学生在校表现不好,过去我们往往家访或约请家长面谈,后来变成打电话给家长,现在电脑一开,输几个字,鼠标一点,就给家长发出了短信。个别老师觉得这种做法方便,久而久之不自觉地把校信通变成了告状工具。
学生犯错误或学习出问题,老师向家长告状,多数情况下都是弊大于利。对学生来讲,这种行为无异给学生传递了一个信号:老师已经黔驴技穷,既有损老师形象,又让学生在心里记恨老师。对家长来说,只能忍气吞声,表面上应付,但心里老大不高兴。对于老师来说,则损失最大。如果把学生比作一个平面,这个平面至少需要三个点来支撑,这就是家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我们与家长联系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寻求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而我们通过校信通,给家长发告状的信息,所起到的作用只是老师瞬间得到了发泄和心理平衡——班主任一旦形成这种心态,从职业心理的角度看太不健康了,于身心、于事业都无益。
校信通成了走读学校布置作业的工具。寄宿制学校里,老师一般让科代表把作业写在黑板上。而现在许多走读学校,老师不是在学生放学前将作业布置清楚,而是在放学后通过校信通布置作业,让家长再转告孩子。几门课的作业,一会儿一个短信,让家长都搞不清楚是哪门课的,哪本书的页码,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手机交给孩子自己去看。如果遇到家长有事不能及时回家,只得打电话,还半天说不清楚,相信很多父母都遭遇过此尴尬。老师为什么不在放学前就布置好作业?作业是针对学生的,偶尔让家长转达可以理解,演化成常规,家长就烦了。
校信通成了通知事情的工具。“各位家长:明天学校有活动,请您提醒孩子穿好校服。”“家长您好,明天上级来检查,请您帮助孩子戴好红领巾。”“明天手工课需要彩色卡纸,请家长通知孩子上学时带上。”“因为明天下午老师开会,放学时间提前,请您在下午3:30来接孩子。”“因为停电,明天中午学校不代伙,请家长安排好孩子午饭。”……这些事情是否可以在学校当面告知孩子,把家长变成孩子的生活学习秘书,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还有什么希望?
校信通是个新生事物,现在才刚刚兴起,还在普及阶段,如果不及时规范管理,必定会带来不少消极影响。一些地区和学校鼓励通讯消费,对老师尤其班主任实行经济奖励,于是乎没完没了的短信就演变成了骚扰。内容粗制滥造的、语言欠推敲斟酌的、篇幅过长的,甚至有些人还发搞笑、不严肃、内容不健康的信息,这都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好在个别学校已经发现这一问题,安排专人负责校信通工作,对老师所发出的短信进行审核把关,相信是有积极作用的。
我们应该让校信通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