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上万人, 却没找到谋反证据, 清将一拍大腿: 这有一箱戏服!
时间:2018-04-11 04:57:40来源:作者:点击数:
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湖北巡抚胡林翼被粮饷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理财专家、户部主事阎敬铭,于是向皇帝上书将其调到湖北管理钱粮。阎敬铭上任之后大放异彩,工作出色,政绩突出,被称为"救时宰相",后来他一路高升,当上了山东巡抚,再后来成为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位极人臣。后来他因为反对重修颐和园,被慈禧革职留任,最后回归故里。
作为一名封建官吏,阎敬铭清廉耿介,官声不错,但他担任山东巡抚期间,也有一件事做的被人诟病,那就是黄崖寨惨案。
黄崖山在长清、肥城、平阴三县交界处的长清境内。1861年,江苏仪征人张积中来到此处,筑寨讲学。张积中是太谷学派在北方的代表,太谷学派以儒家学说为主,但又吸收了道、佛两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学说作了很多新的解释,他们关心清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企图寻找解决社会危机的道路,虽对清廷的腐败统治也颇多不满,但他们并不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制度,对太平军反而是持反对态度。
张积中在黄崖山这块清幽之地,传道讲学,广收教徒,不论出身,不分男女,皆收入门中,因人施教,一时间拜师者蜂拥而至。上山者有不少人变卖家产,携眷上山。他设立“文学房",接待四方从学者,设立"武备房",筑砦自守。因山上人太多,花费颇巨,他又规定凡入山者要缴纳一半家产,人们还要还要"且耕且读",还在山东各地设立商号,经营贸易,筹措资金。张积中常在深夜敬神祭孔,香烛之光十余里外可见,附近百姓更是讹传"张七先生"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这样大张旗鼓,自然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官员也分成了两派,有的赞成并且,有的认为其是“邪教”。到了1866年,捻军在山东一带非常活跃,很多官员担心家眷安全,把家眷送上黄崖山避难。
但此时,清朝中央统治者们对捻军惊恐万状,草木皆兵,认为张积中领导的黄崖山上众人是“邪教”,严令山东巡抚阎敬铭进剿。1866年八月,阎敬铭派参将姚绍修带1000人为头队,游击王正起带2000人为二队,知府王成谦带4000人为三队,副将王心安带1500人为四队,布政使丁宝祯由省城带兵千余向黄崖寨进剿。张积中苦心经营十年之久的黄崖寨土崩瓦解,山上及周边12000多名平民,除几百名妇女儿童被掳往山下被转卖外,几乎无一幸免,血水顺着山崖缓缓地流淌,然而官府却没有从山寨里找到半点谋反的证据。
阎敬铭感到无法向朝廷交待,便责成王正起、王成谦、王心安3人务必于3日内寻来证据。三王惶悚不已,带领士兵在山上彻底搜查,可就是找不到谋反的证据。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无意间发现一箱戏衣,顿时计上心来,他们命人抬到山下,差人寻来7位缝工,连夜将红衣改缝为太平天国号衣及龙袍等物,又把黄布做成太平天国旗帜。就这样,张积中谋反有了铁证,参加血洗黄崖山的数十名大小官员也得到了赏赐与擢升。
封建社会,编织罪名,栽赃陷害,以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向来是官吏的善用手法,正可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