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文学合集(上篇)



  中国文学合集(上篇)排行榜
  文选(16 次)
  昌黎先生集(13 次)
  陶渊明集(10 次)
  柳河东集(8 次)
  曹子建集(3 次)
  樊川文集(3 次)
  樊南文集(3 次)
  嵇康集(3 次)
  山谷集(3 次)
  魏文帝集(3 次)
  曹操集(2 次)
  高常侍集(2 次)
  贾长沙集(2 次)
  阮籍集(2 次)
  谢康乐集(2 次)
  庾子山集(2 次)
   首批推荐4 本
  《文选》
  (南朝梁)萧统(501~531)
  中华书局1977 年点校本。
  《文选》是由南朝梁萧统编选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萧统,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武进附近)人,是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他博览群书,爱好文学。《文选》是他召集当世著名文人学士于东宫共同商榷编定的,因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后来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
  全书原为30 卷,唐代李善作注析为60 卷。共分为赋、诗、骚、诏、册、令、教等38 类。大致可分为诗歌、辞赋、杂文三大部分,计诗歌434 首,辞赋99 篇,杂文219 篇。所选作家,除无名氏外,共129 人。选文甚严,文质并重,梁以前优秀文人的作品绝大部分都被收录,而且入选篇章在各个时代均有代表性,不失为一部代表当时文学观点的好选本。
  《文选》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比较系统的资料,而且对隋唐以后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文学范本。该书流传中受到人们普遍重视,自唐以后成为知识分子的必修课本,对于《文选》的研究和注释后来成为一项专门学问,即“文选学”。此书注释本颇多,1958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李善注释的《文选》本,1977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根据清代胡克家刻本重新校勘整理的《文选》本,颇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昌黎先生集》
  (唐)韩愈(768~824)
  《四库全书》中录南宋魏仲举所撰《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
  《昌黎先生集》是唐韩愈撰,门人李汉编的一部诗文别集。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一生在哲学、政治、文学诸方面均有建树。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在文学上,力反六朝以来的淫靡文风,排斥骈偶,认为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需要,提倡散文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秦汉古文基础,加以创新发展,如《师说》等文,气势雄健,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冠,一直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他的诗力求新奇,以文入诗,对宋诗影响很大,但有时流于险怪。
  本书现有宋、明刻影印本流行者多种,其中以南宋魏仲举所撰《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为善,《四库全书》有录。其集包括文30 卷,诗赋10 卷,又《外集》10 卷,《遗文》1 卷,《昌黎先生集传》1 卷。
  《陶渊明集》
  (东晋)陶渊明(365~427)
  1982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唐涌先的《陶渊明诗文选注》。
  《陶渊明集》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汇集。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他出身于官宦之家,41 岁时离开官场,归隐田园。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其诗作继承了五言古诗的优良传统,运用朴素而凝炼的语言形成平淡自然而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归园田居》、《怀古田舍》、《移居》等作品充满了对士族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方向。他的辞赋散文,如《归去来辞》、《闲情赋》等挥洒自如,不事藻绘。其中以《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它描写了优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陶渊明的作品对后世诗文创作影响颇大,唐以后文学家对他评价甚高。沈德潜说:“唐人祖述者,王维有其清腴,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应物有其冲和,柳宗元有其峻洁,皆学陶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陶渊明作品今存诗120 余首,文10 多篇,辑为《陶渊明集》。梁萧统编为8 卷,后北齐阳休之改编为10 卷。1957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瑶编注《陶渊明集》,1979 年中华书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1982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唐涌先的《陶渊明诗文选注》等均便于阅读。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773~819)
  1956 年10 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点校本,宋代廖莹巾编注。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作家与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文章被称为“雄深雅健”,对当时文风与后代作家的影响都十分巨大。他的寓言讽刺文和山水游记篇幅简短,含蓄深刻,是其散文创作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两类;他的诗风格清新,优美高洁。
  本书是他的著作全集,共存诗文作品600 余篇。其中诗140 余首,其余为各体文章,分类编次。包括雅诗歌曲1 卷,赋1 卷,文39 卷,诗2 卷,《非国语》2 卷,外集收了21 篇,卷首有刘禹锡所作序1 篇,凡例1 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曾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今湖南窑陵)司马,著名的“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皆作于此。后出任柳州(今属广西)刺史,由于政绩卓著,至今为当地人民感怀,又世称“柳柳州”。《柳河东集》,1956年10 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点校本较通行。
   二次推荐12 本
  《曹子建集》
  (三国魏)曹植(192~232)
  余冠英选注的《三曹诗选》。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二子,封陈王,谥号思,世称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其次是散文、辞赋。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又从西汉的民歌和五言诗歌中汲取营养,对两晋南北朝以及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散文和辞赋佳作也颇多,以《洛神赋》最为出色。曹植在文学史上地位超过其兄魏文帝曹丕,可与曹操齐驱。
  《曹子建集》现存10 卷本乃宋人所辑,有影宋大字本和明大字本,包括赋4 卷,诗1 卷,乐府1 卷,文4 卷,共计诗文209 篇。清代丁晏编《曹集诠评》10 卷,附逸文1 卷,搜集较完备。近人黄节撰《曹子建注诗》收诗71篇,余冠英选注的《三曹诗选》,选曹植诗51 篇,注释引征极富,取舍严谨,是较好的选注本。
  《樊川文集》
  (唐)杜牧(803~852)
  1978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此书系唐朝杜牧的诗文集,共20 卷,为杜牧的外甥裴延翰所编。书末有《外集》1 卷,《别集》1 卷,是后人所补编。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晚唐的著名诗人。擅长诗、赋、古文,而以诗的造诣尤深。诗风精炼含蓄,俊爽豪健,七言绝句中更不乏佳作。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杜牧的古文大多是现实性较强的政论文,内容针砭时弊,笔锋犀利,明白晓畅。其中《阿房宫赋》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本书之得名,因杜牧有别墅在樊川,故名《樊川文集》。编入他的作品450 多篇,分类编次,有赋、诗、论、录、传等14 类。《外集》和《别集》共录诗178 首。它是研究晚唐政治史和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樊南文集》
  (唐)李商隐(813~858)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出版。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诗坛上的一颗明星,以其深情绵邈、精工婉丽的艺术风格为唐诗的发展开创出新的境界。其诗作兼擅各体,尤长七言律诗,内容与形式颇趋统一,对后来宋代婉约词人及元明清诗词家影响很深。为文内涵丰富,形式绮丽,运笔流畅,结构致密,引典深湛,态度严谨,文笔寄意幽深,抒情细致深刻,艺术成就颇高。原有《樊南甲集》20 卷,《乙集》20 卷,赋1 卷,久佚。清冯洁掘、徐树毂、徐炯将《李义山文集箴注》10 卷,删补成《樊南文集评注》8 卷。同治年间钱振伦、钱振常兄弟又以《全唐文》中补203 篇加以箴注为《樊南文集补编》12 卷。
  上海书局于1936 年将冯本与钱本会刊印为《四部备要》本。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参照有关资料,对《四部备要》本进行校正勘误和标点,名为《樊南文集》共20 卷,1988 年由古籍出版社出版。
  《嵇康集》
  (三国魏)嵇康(223~262)
   1956 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鲁迅校。
  这是一部诗文别集,共10 卷。嵇康,字叔夜,谯郡(今安徽宿县)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崇尚老庄,疾恶如仇,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因反对司马昭篡权而遭杀害。他的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其散文成就在诗歌之上。代表作是书信体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写给昔日友人山涛的,锋利洒脱,表现出他峻急刚烈性格;嵇康所作《广陵散曲》标志着当时音乐创作最高水平。《琴赋》则是描写音乐的名篇。还有《声无哀乐论》、《养生论》、《管蔡论》等篇。这些文章论及哲学、政治、伦理诸方面,其中颇多新说胜解。鲁迅赞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嵇康集》全书10 卷,分诗1 卷,文9 卷,鲁迅广泛收集资料,精校此集,1956 年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另有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戴明杨《嵇康集校本》也是一部研究嵇康生平和作品较为完备的本子。
  《山谷集》
  (北宋)黄庭坚(1045~1105)
  潘伯鹰选注本《黄庭坚诗选》。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自幼博览六艺、老庄内典和小说杂书,写诗作文学书,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才能。他一生数遭贬徙,仕途颇不得意。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当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歌风格奇崛硬涩,形式上模仿杜甫,开创了江西诗派。又能词,书法擅行、草书,以侧险遇势,纵横遇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山谷集》有《内集》30 卷,《外集》14 卷,《别集》20 卷,《词》1卷,《简尺》2 卷,年谱3 卷,共70 卷,有明嘉靖刻本。宋人任渊、史容、史季温分别为内、外、别集作注,详细描述诗中典故出处,有助于理解原诗。以任氏内集注尤为精当广博,今人潘伯鹰选注本《黄庭坚诗选》录诗150 首,注释简明清晰,便于普及。
  《魏文帝集》
  (三国)曹丕(187~226)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2 卷本。
  曹丕,即魏文帝,为曹操的次子,字子桓,于公元220 年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建都洛阳,国号魏。据《三国志·魏志·文帝传》说:“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世传《魏文帝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二卷本。
  曹丕的诗歌现存40 首,辞赋30 篇。他的诗,比较出色地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的作品。情致委婉,节奏优美。《燕歌行》生动刻画了女主人公对丈夫深沉思念,它是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一向为人们所看重。曹丕的散文留存甚少,其中《与朝歌令吴质书》、《与吴质书》颇具特色,文笔优美,遣词典雅,对后世抒情散文发展有一定影响。《典论》是曹丕精心撰述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亡佚于宋,留存下来比较完整的是《自叙》和《论文》两篇。《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涉及到文学批评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关于文体特征和作家性格的论点,被后来的批评家所继承和发展,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家经常探讨的问题。
  《曹操集》
   (三国魏)曹操(155~220)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曹操集》是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的诗歌、文章的汇集。曹操,字孟德,沛国(今安徽毫县)人。少机警,有权术, 20岁举孝廉。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后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丞相。曹操此后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北方,为全国统一打下基础。曹操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一方面他广搜文士,开创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又以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为当时文坛树立新旗帜。诗现存20余首,全是乐府诗。他继承民歌“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旧曲新辞,反映现实生活,如《蒿里行》、《苦寒行》等以其深刻社会内容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明代钟惺《古诗归》)诗歌也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的散文注重直抒胸臆,力求简约严明,表现了鲜明个性,让人读其文如见其人。
  《曹操集》共4卷。诗集1卷,收诗22首,文集3卷,录文151篇。另将《孙子注》、《三国志·武帝纪》、《曹操年表》、《曹操著作考》等附于后。民国初年,丁福保刻《魏武帝集》4卷,收入《汉魏六朝名家集》中,1959年中华书局据此为底本加以补充整理为《曹操集》出版,此辑本比较完备。
  《高常侍集》
  (唐)高适(702~765)
  中华书局1981年版刘开杨《高常侍集编年笺注》。
  这是唐代高适的一部诗文别集。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早年不得志,漫游燕赵。晚年时官至散骑常侍,因此人称“高常侍”。他是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其作品反映了统治者不断对外用兵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特别是戍边兵士的疾苦;亦流露出感怀身世,怀才不遇的心绪,以及对劳动人民遭受赋税之苦的深切同情。《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他的诗歌在艺术上以风格雄致,笔势豪健,感情真切见长。杜甫称赞其诗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今传《高常侍集》有《四库全书》所收宋钞10卷本。诗8卷,文2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刘开杨《高适诗集编年笺注》本较流行。
  《贾长沙集》
  (西汉)贾谊(前200~前168)
  明成化年间乔缙刊《贾长沙集》10卷本。
  《贾长沙集》1卷,存赋5篇、疏6篇、论1篇,为西汉贾谊所撰。贾谊,世称贾太傅,又称贾生,贾长沙,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是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散文。《贾长沙集》系明人所辑,收录了《新书》、《疏》、《赋》等内容。其中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等最为知名,散文则包括《陈政疏》、《论积贮疏》及《过秦论》等名篇。
  《阮籍集》
  (三国魏)阮籍(210~263)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阮籍集》,又名《阮嗣宗集》、《阮步兵集》,是三国时魏文学家、思想家阮籍所撰。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
   之一。曾做过从事郎、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而其诗专长五言,自东汉建安以来,他是第一个用全力做五言诗的大诗人,对五言诗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代表作是82 首五言《咏怀诗》,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彷徨的心情。对当时的现实多所讽刺,辞语隐约。历代文学评论家认为他的诗是“旷代绝作”、“神至之笔”。阮籍又工文,其中以赋体传记《大人先生传》最为知名。此外,《达庄论》、《通老论》等也十分出色,是研究阮氏哲学思想和政治态度的重要史料。《阮籍集》收其赋、论、书、传等散文20 多篇,诗作80 余首,现流行的《阮籍集》中以嘉靖间范钦、陈德文刻二卷本《阮嗣宗集》为最早。1978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正标点后出版,较为完备。
  《谢康乐集》
  (南朝宋)谢灵运(385~43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谢康乐诗注》黄节注本。
  谢灵运,谢玄之孙,东晋末袭封其祖父康乐公,故后人称之为谢康乐。
  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居会稽(今浙江上虞县)。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是南朝著名诗人,而且诗、文、赋在当时都极负盛名。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以善于描写会稽、永嘉、庐山、鄱阳湖等地山水名胜著称。如《过白帝城》、《入彭蠡湖》等。他的山水诗语言富丽精工,写景逼真,造型生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认为他的诗“无一篇不佳”。谢灵运文章比较有名的有《山居赋》、《江妃赋》等。《辨宗论》是著名的哲学论文。《谢康乐集》原集20 卷已佚,后明人刊刻辑本4 卷,近人丁福保辑本5 卷比较完备。另外有近人黄节《谢康乐诗注》和今人叶笑雪《谢灵运诗选》两个注本。黄注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出版,叶注本由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年出版。
  《庾子山集》
  (北周)庾信(513~581)
  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年出版谭正璧《庾子山集注》本。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出身于江南望族,历仕梁、西魏、北周。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故世称“庚开府”。庾信是当时著名文学家庚肩吾之子,善诗赋、骈文,与徐陵皆为当时宫廷文学代表,时称“徐庾体”,庾信前期作品多为宫廷奉和之作。虽然比较清新,但内容贫乏,不脱绮靡柔弱之风,真正代表他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其饱尝亡国之恨,离乡之苦的人生经历后的后期创作。他摆脱绮靡文风,多为情真意切萧瑟苍凉之作。笔锋由表现风花雪月、醇酒美人转向描写时代悲剧和个人悲慨。《枯树赋》、《哀江南赋》、《拟咏怀》等皆为珠玉之作。庾信使南北朝文学自此达到高峰。杜甫非常推崇庾信,称之“清新庾开府”,又有“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之句。
  《庾子山集》共16 卷,由清倪璠所辑,基本上包括了他的全部诗、赋、杂著,并且附录有《庾集总释》、《庾子山年谱》等,较为详备。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年出版谭正璧《庾子山集注》,精选诗赋,详加注释,对研究古代文学者颇有参考价值。
   三次推荐书目
  班兰台集(东汉)班固(32~92)
  鲍参军集(南朝宋)鲍照(414?~466)
  蔡中郎集(东汉)蔡邕(132~192)
  陈伯玉集(唐)陈子昂(661~702)
  陈记室集(三国)陈琳(?~217)
  崔东壁遗书崔述东方大中集(西汉)东方朔(前154~前93)
  东皋子集(唐)王绩(585~644)
  江文通集(南朝)江淹(444~505)
  孔北海集(东汉)孔融(153~208)
  刘梦得文集(唐)刘禹锡(772~842)
  刘随州诗集(唐)刘长卿(709~782)
  陆士衡集(晋)陆机(261~303)
  罗昭谏集(唐)罗隐(833~909)
  骆宾王文集(唐)骆宾王(640?~684?)
  枚叔集(西汉)枚乘(?~前140)
  皮子文薮(唐)皮日休(834?~883?)
  莆里集(唐)陆龟蒙(?~881)
  钱考功集(唐)钱起(722~780)
  司马文园集(西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8)
  宛陵集(北宋)梅尧臣(1002~1060)
   王昌龄集(唐)王昌龄(698~756)
  王谏议集(西汉)王褒(?~前61)
  王侍中集(东汉)王粲(177~217)
  王司马集(唐)王建(766?~830?)
  王心斋先生遗集(明)王艮(1483~1541)
  王子安集(唐)王勃(650~677)
  韦苏州集(唐)韦应物(737~789)
  谢宣城集(南朝齐)谢脁(464~499)
  扬子云集(西汉)扬雄(前53~18)
  元次山集(唐)元结(719~772)
  元氏长庆集(唐)元稹(779~831)
  张河间集(东汉)张衡(78~139)
  张司业集(唐)张籍(767?~830?)
  左太冲集(西晋)左思(约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