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名著排行榜
说文解字(11 次)
颜氏家训(8 次)
曾国藩家书(8 次)
孝经(7 次)
尔雅(5 次)
菜根谭(4 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4 次)
风俗通义(3 次)
广韵(3 次)
经传释词(3 次)
马氏文通(3 次)
释名(3 次)
书目答问(3 次)
吾国与吾民(3 次)
方言(2 次)
古书疑义举例(2 次)
广雅(2 次)
汉书艺文志(2 次)
橘中秘(2 次)
毛诗诂训传(2 次)
三字经(2 次)
书林清话(2 次)
说文解字注(2 次)
说文句读(2 次)
隋书经籍志(2 次)
太平广记(2 次)
颜氏学记(2 次)
殷墟书契考释(2 次)
首批推荐14 本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约58~约147)
中华书局1963 年缩印本。
中国第一部字典,也是中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学著作。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撰。全书包括目录共15 篇,分540 部,搜集小篆、古文、籀文9353 字,其中重复1163 字,注解133441 字。创立“六书”学说分析汉字结构、解释字义。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6 种造字方法。
创立部首检字法,使汉字排列有序,便于查寻。书中保存了大量古文字资料,对探讨古代文化,阅读古代典籍,研究汉字的古音、古义有很大帮助。《说文》作为一部权威的古文字字典,被后世列为“小学”之首,对1800 多年来中国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氏家训》
(南北朝)颜之推(531~约590 以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一部广为流传的家庭教育专著。颜之推撰。全书7 卷20 篇,多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世俗,以期用儒学礼教训诫弟子。当时南北风俗异同,佛教之流行,玄风与俗文字的盛行,鲜卑语言的传播;以及士族的腐朽与俗儒的迂阔在书中也有反映。该书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学术、思想风貌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典籍校勘、辨伪诸方面亦有建树。《颜氏家训》行文流畅,语短意长,“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被尊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藩(1811~1872)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年版。
学者南怀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本书收集整理了现存的曾国藩家书1458 篇,接年代顺序从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编排,将家书分为修身、教学、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书、为政9 类,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家书或长或短,娓娓道来,情真意切。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曾国藩评价甚高:“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卧室内即藏有《家书》。这也许是他们二人难得的共同点吧。
《孝经》
(战国)作者不详
《十三经注疏》本。
儒家经典之一。作者不详。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孝经》成书于公元前3 世纪期间,作者为孔门后学。全书18 章。主要宗旨是人应以孝为立身之本。如果天子以至庶人各行其孝,就可以达到治天下的目的。要达到治天下的目的,就要以孝道来“教化”人民。孝不仅是人伦之本,而且是“天经地义”的。该书问世后,很受历代统治者看重,许多帝王如唐玄宗等亲自为之作注作序。自汉至清,《孝经》几乎一直是国民教育的蒙学读物。《孝经》虽然简短,全书仅1799 字,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尤其是对中国思想观念
的影响,绝不亚于任何一部宏篇巨制。
《尔雅》
(汉)佚名
《十三经注疏》本,郝懿行《尔雅义疏》。
中国第一部训诂学专著,又是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即是“近乎雅正”的意思。作者及成书年代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最早成书于战国时期,后经汉代经学家们陆续增益而成。
该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为3 卷20 篇,现流传的本子为释诂、释言、释天、释草、释虫等19 篇。前3 篇解释一般语词;后16 篇训释各种名物。
内容涉及语言、伦理、建筑、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众多学科。书中保存大量先秦词汇和方言资料,是研究汉语词汇史的重要资料。《尔雅》问世后,倍受学者重视,经学家常用此书解释儒家经义,至唐宋时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据统计,古今研究《尔雅》的著作有160 多种。并出现了众多的雅书,如《广雅》等。
《菜根谭》
(明)洪应明
1989 年巴蜀书社袁庭栋整理本。
又名《处世修养篇》。作者洪应明,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书约成于万历年间,由上下两卷和菜根谭续编组成,共536 条。书名一说源于南宋江信民语,意思是连菜根这样的粗食都吃得下去,那么凡事必能有所成就。
该书主要内容是说禅劝世。作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佛家警语、先哲格言、古籍名句、民间谚语,指出人应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培养品德意志,对待人生的逆境,处理人际关系,强调人之“为善”和培养内心品质的“培根”功夫。对于人如何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有积极的作用。书中发人深省的哲理被日本企业界成功借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纪昀(1724~1805)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清代乾隆年间编成了一部规模巨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纂修过程中,馆臣们每校审一部书之后,就附一篇提要,后由纪昀等人将这些提要汇集起来,加以审改并统一分类编排,历时10年始完稿,即为《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全书200卷,著录了《四库全书》已收书3461 种,79309 卷,未收入的“存目”书6793种,93551 卷,共10254 种,172860 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时尚有流传的中国古代重要著作。《总目》按经、史、子、集四部44 类编排,部有总叙,类有小序,概述此一类著作的学术源流。每书有提要,简介著者生平、著述体例、内容、版本源流,讨论成本过程,评论得失。《总目》考证精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学者高度重视。
《风俗通义》
(东汉)应劭(生卒年不详)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年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
中国古代第一部民俗学与风俗史著作。作者应劭,字仲远,东汉末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曾任泰山太守。平时博览古籍,留心时事。著有《风俗通义》32 卷,《汉宫仪》10 卷等书。《风俗通义》今存10 卷,为皇霸、
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共148 条。该书以考释议论名物、时俗为主,涉及古代历史人物、礼仪、风俗、政治、山川、地理、音律乐器、怪异和传闻等,内容十分广泛,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为研究东汉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广韵》
(宋)陈彭年(961~1017)等
商务印书馆1937 年周祖谟《广韵校本》。
全名《大宋重修广韵》,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部韵书。该书是北宋早期陈彭年等依据隋陆法言《切韵》、唐人增修的《唐韵》奉诏增广修订而成,故名《广韵》,“广”为扩大、补充意。全书5 卷,以四声为纲,以平上去入分卷次,平声字多,析为上下二卷。所列韵目206,平声57 韵,上声55 韵,去声60 韵,入声34 韵。收字26149 个,注文191692 字。《广韵》不仅是研究汉语中古语音的重要资料,还是上溯汉语上古音,下推汉语近代音的必经桥梁,对音韵学和语言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1766~1834)
岳麓书社1984 年黄侃、杨树达手批排印本。
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的名著。清王引之历时20 年撰成。作者搜集了《九经》、《三传》及周、秦、西汉古书中的虚词,共160 组,264 字,然后按这些虚词的声母发音部位编为10 卷。书中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发先人所未发;广参众说,正先儒所误解;揭示了训解虚词的方法。全书引证博瞻,诂解精确严谨,历来为学者所重。清方东澎赞曰:“实足令郑(玄)朱(熹)俯首,自汉唐以后,未有其比。”
《马氏文通》
(清)马建忠(1845~1900)
中华书局1956 年章锡琛校注本。
原名《文通》,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作者马建忠,江苏丹徒人。早年学习经史旧学,因深感内忧外患而转向研究西学,企图以此来富国强兵。他花费了10 多年时间,撰成《马氏文通》。全书10 卷,卷一正名,界定语法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卷二至卷九讲词法;卷十句读,为句法总论。该书搜集了先秦到韩愈的各种经、史、子、集中的字句为材料,参考了拉丁语法体系,总结出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有文字而无语法理论的历史,成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语法书,也为中国现代语法学研究奠定了理论框架。
《释名》
(汉)刘熙(生卒年不详)
毕沅《释名疏证》本,《四库全书》本。
探索语源的训诂学著作。作者刘熙,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郑玄弟子,汉末避战乱到交州,得以完成传世之作《释名》。全书8 卷27篇,主要采取当时盛行的声训方法,探究、阐释事物得名的由来。书中叙述了许多有关古代名物、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的知识,对研究中国文化史有一定的价值;保存了大量的声训材料,对于研究汉代以前的语音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释名》所采用的声训方法对于后世语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1837~1909)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瞿凤起《书目答问补正》校点本。
书目名著。光绪元年(1875),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因“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而撰此目以指示读书门径。全书5 卷,附录2 卷,收书2200 余种。在分类上突破传统的四部法,于四部之外创立了“丛书部”,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收录的书注重校注精善之本和《四库全书》成书之后的学术著作,标出作者、卷数,有时加以简明扼要的按语,以作指引之用,加强了导读功用。该书目以指导读书治学门径为宗旨,提倡研习经世致用之学,选书及分类均有独到之处,是目录学史上的一部影响深远的举要性目录。梁启超、陈垣、顾颉刚等均曾以此书目为“读书门径”。
《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1895~1976)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修订本,译名为《中国人》。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文明连续传承的历史,与西方在生活、价值认识、哲学世界观、文学艺术、宗教伦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从这种差异着手,结合东西方文化对比,诚挚、客观而又富有自我批判精神地把神秘的中国赤裸裸地展示在西方人的面前,这就是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一书的魅力所在。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背景”,4 章,从历史、地域、文化角度介绍中国人、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心灵、人生的理想;第二部分“生活”,6章,内容包括妇女生活、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等。作者最后感叹,中国人的确是生活艺术的大家。
二次推荐14 本
《方言》
(西汉)扬雄(前53~18)
周祖谟《方言校笺》。
一部只有9000 字的书,被誉为“悬日月不刊之书”,而且出自一位口吃作家之手,它就是扬雄的《方言》。
扬雄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口吃不擅言辞,以文章名扬天下。扬雄不仅辞赋有司马相如之风,而且在学术著述上也颇有建树。纵览诸子百家,扬雄认为,经莫大于《易》,于是他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于是作《法言》;字书莫善于《仓颉》,于是作《训纂》;典莫正于《尔雅》,于是作《方言》。扬雄这是力图用相同相近的体裁作更新更善的创造,也是对前人最高水平的挑战,显示了扬雄的大智大勇。
《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方言学著作。通过《方言》,一可以了解汉代的方言状况,二可以窥知先秦的方言分布,三可以提纯先秦的“雅言”词汇,四可以整理古汉语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历史。
《古书疑义举例》
(清)俞樾(1812~1907)
中华书局1982 年标点本。
训诂学著作。清代学者俞樾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
治学宗王念孙父子。弟子中有吴大澂、章太炎等。
《古书疑义举例》,7 卷。作者鉴于周秦两汉之书造词用句多与后世不同,乃专门诠释此类语句,指出当时的行文特点。全书88 例,以训诂为主,兼及词汇、语法、修辞、校勘等语文学诸方面。每例皆有题目,各成专题。先引前人对群经史传诸子中的疑义数例,后加以阐述辨疑。议论精当,使读者举一反三。本书引用资料极富,颇具创见,是一部带有总结性的训诂学名著。
《广雅》
(三国魏)张揖(生卒年不详)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年影印本。
训诂学著作。亦名《博雅》,三国时魏张揖撰。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人,魏太和(227~229)中为博士。张揖依照《尔雅》的体例,为广《尔雅》而撰《广雅》。全书10 卷19 篇,共收字17326 个,训诂名物计2343 事。该书增补了先秦两汉书籍中不见于《尔雅》的词语名物,对《尔雅》已收的词语,则补充说解。书中保存了古词古义,是阅读周秦典籍的依据,还收录了汉以后训诂名物,对词汇词义的发展变化有所反映。可以说,《广雅》为《尔雅》之后的“雅书”中最有价值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
(东汉)班固(32~92)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年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
中国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原为《汉书》10 志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班固根据刘歆《七略》编撰而成。全书分六大类,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等六略,“大凡书,六略,三十八
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汉书艺文志》比较全面地著录了先秦西汉古籍,反映了东汉以前学术研究的成果,是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中任何一个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史料价值最高;开创史志目录,使目录成为正史中的组成部分,与国家、私家书目成鼎立之势,对后世史志目录的编撰产生了千年不易的影响。
《橘中秘》
(明)朱晋桢(生卒年不详)编
中华书局1927 年版《象棋谱大全》。
中国象棋书谱。编撰者朱晋桢,字进之,是明崇祯年间的象棋名手。他总结了前人象棋艺术成就,辑成《橘中秘》4 卷。卷1、卷2 是全局着法,具有快攻速决、搏杀激烈、环环相扣、接变清楚的特点;卷3、卷4 系实用残局,共有133 局,详细解析各种胜和棋势。书前有叙文、凡例、全旨歌诀等,对战略、战术的棋理规律,作了综合的阐述和分析。是明清两代流传最广、版本最多、影响最大的象棋谱。
《毛诗诂训传》
(汉)毛亨
《十三经注疏》本。
《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是现存最早的《诗经》完整注本。共31 卷。成书于西汉初年。相传为汉毛亨传著。《毛诗》主要是把《诗经》作为经典看待,侧重章句训诂的研究著作。“诂”即以今注释古语,以通俗释方言;“训”即描绘其义;“传”即串释文句,说明大义。注释字义是毛传最有价值的部分,它取自先秦古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训诂,特别是文字通假,对后人读《诗经》很有帮助。东汉郑玄作《毛诗传笺》,发明毛义,间杂“今文”三家诗说,《毛诗》始盛,地位得以提高。唐孔颖达作《毛诗正义》,进一步详细疏解《毛传》、《郑笺》,使其影响更大。
《三字经》
(南宋)王应麟(1223~1296)
《三字经》,儿童启蒙教材。宋代学者王应麟编撰。全书1 卷,篇幅简短,正文仅1128 字,但内容极为广博丰富,其中包含了孔孟儒家思想的精华,鼓励少年儿童积极进取,大力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含有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字通俗简洁,适宜儿童阅读。《三字经》问世后,从南宋到清末一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启蒙读物,在塑造普通中国人的自然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点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林清话》
叶德辉(1864~1927)
中华书局1987 年影印本。
书史研究著作。作者叶德辉为近代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和收藏丰富的藏书家,毕生致力古书的收藏和整理研究。该书从大量古书文献中收集有关图书版本知识与历代图书版本的源流、掌故资料,按照其性质分门别类,组织成篇。全书共10 卷126 篇。在文献学史上的贡献有三点:古典目录价值的新开发,近代科学方法的应用,确立了中国书史的研究体系。该书当时即为学者所重,缪荃孙序日:“绍往哲之书,开后学之派。”对后来中国书史和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及至现代书话体作品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1735~1815)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影印经韵楼本。
文字学著作。31 卷。或称《说文解字段注》,或简称《说文段注》、《说文注》。清段玉裁撰。段玉裁,江苏金坛人,曾从戴震学,中年后卜居苏州,杜门著述凡30 余年。一生致力于《说文》和古音研究。《说文解字注》是段玉裁的代表作,也是世所公认的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其学术贡献在于:阐明《说文》之体例;校订《说文》之讹误;疏证《说文》之说解;标明各字之古韵;详考引文之出处;阐发许慎的文字学理论。《说文段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失为一部体大思精之作。
《说文句读》
(清)王筠(1784~1854)
中国书店1983 年据尊经书局本影印本。
文字学著作。30 卷,清王筠撰。《说文句读》本为王筠方便初学诵习《说文》而作,故名曰“句读”,迨后积稿日多,遂博观约取,会萃众说,参以己意,成一家之说。该书特点在于:取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删繁举要而成;对严可均、钮树玉、王玉树等人著作,亦酌加选择。取材严谨,考订审慎,解释简明,又加以句读,很便于学者。王氏《说文》在段桂之外,别树一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
《隋书经籍志》
(唐)魏征(580~643)等
《快阁师否山崖丛书》,姚振宗撰《隋书经籍志考证》。
《隋书经籍志》为唐初魏征、李延寿等人编纂的一部目录书,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一部重要史志目录,总结了唐以前典籍存亡状况。《隋志》继承了荀勖《新簿》和李充《四部目录》的四分法,将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分四十细类,另附录道、佛二部及细目。共六部五十五类。收录见存书14466 部,89666 卷,亡书6518 部,56881 卷。《隋志》历史上第一次将四部以经、史、子、集之名冠之,概括了各部书的性质。唐宋以来,《隋志》分类编目体制一直被沿用,对后世目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太平广记》
(宋)李昉(925~996)
中华书局1961 年版。
宋代大型类书。宋初李昉监修。因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与《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故名。全书500 卷,另附目录10 卷,按题材性质分92 类,150 余小类。采摭宏富,用书至344 种,辑录由汉至宋初之小说、笔记、稗史等475 种,保存了大量古小说资料,被誉为小说渊薮、稗史渊海,对宋元话本、明清文言小说创作及元明清戏剧有很大影响。本书“博综群言,不遗众善”,对搜辑佚书,校勘古籍,订补史事,考据名物,研究文学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颜氏学记》
(清)戴望(1837~1873)
中华书局1958 年版,刘公纯标点。
学术史著作,记述颜(元)李(塨)学派学说及授受源流。戴望,字子高,浙江德清人。诸生,崇颜元之学。《颜氏学记》序曰:“益叹颜先生当
旧学久湮,奋然欲追复三代教学成法,比于亲见圣人,何多让焉!故遂欲与履正条其言行及授受原流,传诸将来。”后戴氏一人撰成此书。全书10 卷,体裁仿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在当时宣扬颜李学说颇具影响。
《殷墟书契考释》
罗振玉(1866~1940)
东方学会1927 年石印增订本。
甲骨文考释专著。作者罗振玉,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江苏淮安人。博通经史,亦留意于训诂名物、金石文字,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的集大成者、甲骨学的奠基者、考古学的先驱等。生平著述130 余种。《殷墟书契考释》分8 篇:都邑、帝王、人名、地名、文学、卜辞、礼制、卜法。对殷墟书契(指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上的卜辞)作了全面系统的考证和论述,成为甲骨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郭沫若以为,“甲骨出土后,其搜集、保存、传播之功,罗氏当居第一。而考释之功,也深赖罗氏。”
三次推荐书目
百家姓(宋)作者不详藏书纪事诗叶昌炽辍耕录(元)陶宗仪(生卒年不详)
词源(南宋)张炎当家实用手册蒋梦丹主编独断(东汉)蔡邕(133~192)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1757~1825)
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广雅疏证王念孙集韵(宋)丁度(990~1053)
家范(北宋)司马光经典常谈朱自清经典释文(唐)陆德明(550~630)
经籍籑诂(清)阮元(1764~1849)
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檩(约501~565)
康熙字典陈廷敬等
名微张采田佩文韵府(清)张玉书( 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
千字文(南朝梁)周兴嗣清服制图史姓韵编
(清)汪辉祖(1731~1807)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1930~)
书目答问补正范希曾编书史(北宋)米芾(1051~1107)
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1788~1858)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阮元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1900~1966)
文化与人生贺麟五角丛书上海文化出版社乡土中国费孝通(1910~)
艺舟双楫(清)包世臣(1775~1855)
中国的智慧韦政通中国妇女生活史陈东原中国禁书大观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廖盖隆等中国文化的展望殷海光(1919~1969)
中国文化史柳诒徵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唐君毅(1909~1978)
中国文字学唐兰(1901~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