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文、地理、游记



  天文、地理、游记名著排行榜
  徐霞客游记(10 次)山海经(9 次)水经注(7 次)天体运行论(6 次)大唐西域记(5 次)海国图志(5 次)马可·波罗游记(5 次)天演论(5 次)历史的地理枢纽(4 次)读史方舆纪要(4 次)大清一统志(3 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现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3 次)洛阳伽蓝记(3 次)美国历史上的边疆(3 次)授时历(3 次)华阳国志(2 次)开元占经(2 次)天下郡国利病书(2 次)西行漫记(2 次)新仪象法要(2 次)元和郡县志(2 次)
   首批推荐10 本
  《徐霞客游记》
  (明)徐霞客(1586~1641)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明末一位伟大的旅行家、文学家和地理科学家。徐家祖上是北宋末年随宋室南迁的江阴巨族。宋亡后,这个家庭的成员们一再表达了“誓不仕元”的崇高理想和决心,从此开创了徐氏薄仕进、重操守的良好家风。徐霞客自幼“特好奇书”,博览古今地志,向往“问寄于名山大川”的生活。他的理想得到了母亲的支持。
  1607 年,20 岁出头的徐霞客戴上母亲特制的“远游冠”,开始了他一辈子为之倾心动情的奇游生涯。30 多年里,他几乎年年外出游历,足迹踏遍了19 个省、区、直辖市。1640 年,游至云南丽江的徐霞客身患重病,两足俱废,再也无力远游,遂由当地官员派人护送回家。于第二年春天去世。
  徐霞客以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以身许之山水”的心愿,在艰辛的旅程中,他仍不忘将耳闻目睹的自然景色和千姿百态的地貌、地形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这就为我们留下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
  《山海经》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山海经校注》本,袁珂校注。
  “欧美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山海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志,是一部令人感到吃惊的包括整个世界旅行的记述,是一部记述有关地理现象的著名古典文献。”
  《山海经》作者不详,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它大致成书于战国时代,至汉初又有所增补。《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全书只有3.1 万字,但内容极为丰富,地理、博物、民俗、巫术等无所不包。这些内容当中还夹杂了大量神话与传说,如嫦娥、夸父、精卫等神话人物;贯胸国、一目国、三首国等国别;人面鸡、无口羊、三足龟等奇物。这些为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启发了他们瑰丽的想象力,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神话素材。由于书中涉及领域之多,此书的性质至为奇特。《四库全书总目》把它列为小说类,鲁迅认为它是“巫书”。还有许多人认为它是古代一部地理书。因为它不仅以地理概念来划分全书的纲目,而且书中关于地理和民族的许多记载,纵然有传说想象的成分,但确实真切地反映了上古社会的情况。
  《山海经》内容的丰富确凿,与其形式的神秘莫测,以及行文的艰涩生僻,共同形成了此书的特色。这也给《山海经》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极其广博的内容至今仍有待国内外学者开掘和研究。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466~527)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年《国学基本丛书》本。
  《水经注》是郦道元撰写的一部著名的历史地理学专著。此书以替《水经》作注的形式写成,实际上它已是一部创造性的著述。
  《水经》是三国(或称汉)时一部记载水道的专书。原文极简,只述137
   条水道,各条往往不过是简短的一两句话。郦道元以此为蓝本,广泛收集当时地理著作与地图,又亲自实地调查,获得了地理学的第一手资料。《水经注》为《水经》补充了大量的内容,注文约30 万字。共记河道1252 条,对每条水道都多方印证,力求核准其方位和流域,并详细记述了各条河流所经过的山陵、郡县、城市、关津、名胜、祠庙、冢墓等,此书还包含许多故事、歌谣以至神话传说。
  《水经注》文笔优美,每篇都堪称是绝好的散文,对后代作家有不小的影响。
  《天体运行论》
  (波兰)哥白尼(1473~1543)
  科学出版社1973 年汉译本,李启斌译。
  《天体运行论》用科学的太阳中心说推翻了在天文学上统治了1000 多年的地球中心说,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伟大革新。
  本书共6 卷。第1 卷是全书的精华,它对日心地动学说作出了全面扼要的论述。第2 卷用球面天文学的方法论述天体的视运动(即天体的真实运动在视觉上引起的印象)。第3 卷讲解太阳的视运动和岁差。第4 卷讨论月亮的运行。第5、6 卷叙述行星的运行。
  哥白尼根据大量的天文观测事实,以及相对运动的原理,解释了行星运动的视运动,论证太阳是行星中相对不动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标志了人类认识宇宙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飞跃。爱因斯坦在纪念哥白尼逝世400 周年大会上评价说,哥白尼对于西方摆脱教权统治和学术枷锁的精神解放所作的贡献几乎比谁都大。
  《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602~664)
  中华书局1958 年《大唐西域记校注本》,季羡林等校注。
  玄奘,俗姓陈,名祎,著名的佛学家、佛经翻译家。他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为了发展佛学,玄奘矢志西行求法。627 年秋,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印度。他广交名僧,精读佛典,在摩揭陀国那烂陀寺,从戒贤法师苦学5 年,巡游讲学,足迹踏遍印度半岛和今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地,声誉大增。645 年,玄奘携带佛经657 部回到长安,唐太宗下敕迎归。
  应唐太宗要求,在辩机的协助下,玄奘口述,辩机撰文,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大唐西域记》。
  此书追述了玄奘西行亲历的110 个以及由传闻得知的28 个以上城邦、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其中有关山川、城邑、关防、交通、习俗、物产、气候、文化、政治、宗教等无所不包。是研究我国西部地区以及古代中亚、南亚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全书体例严谨,文笔绚烂雅致,简洁流畅,是古代游记中的佳作。此书还深受国外学术界的重视,19 世纪初即有德译本,以后更有多种外文译本。
  《海国图志》
  (清)魏源(1794~1857)
  1852 年补成100 卷,重刊于高邮。
  《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鸦片战争爆发后,魏源深感于国人乃至皇帝对最基本的世界知识十分无知,便以林则徐《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中外有关著述,对历代史志、
   明以来岛志中的相关材料以及外国人的著述,一一进行整理,于1842 年底编成《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主要介绍世界各国概况,分图、文两部分。在地图部分,有亚、非、欧、美洲各国图,展示了中国汉唐以来世界各国的地理形势。在文字部分,作者依次介绍了东南亚、非洲、欧洲、南北美洲各国,尤重东南亚和英国。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西方的先进科技及军备武器,并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开启了战后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新路径。
  《海国图志》于1854 年被翻译到日本,立即受到了日本开国论者的热烈欢迎。井上靖在《日本现代史》中说:“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
  《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马可·波罗(1254~1324)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年汉译本,陈开俊等译。
  又名《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出身于意大利一个富商家庭,1271 年随父亲沿着“丝绸之路”前往中国。1275~1291 年在中国元朝政府中任职,精通汉语和蒙古语,多次被派往各地执行机密使命。1292 年他从泉州出发,陪着要远嫁到波斯的公主阔阔真上路,18 个月后到达伊朗,1295 年马可·波罗回到阔别24 年的故乡威尼斯。从中国带回来的大量珍宝,使马可·波罗成为当地巨富。但不幸的是,他在1298 年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入狱。
  在狱中,他口述自己的东方见闻,经比萨作家鲁思梯谦记录成法文,题名《世界奇异书》,这是游记的最早本子。
  全书详细叙述了他自西亚到东亚所见所闻的各地情况,尤其是对他寓居17 年的中国记录得细致入微。书中所展示的东方的富庶让欧洲人神往不已。哥伦布从小就爱读《马可·波罗游记》,他在自己的旅行序言中直言他要远航中国去寻访马可·波罗书中的大汗国。此书对15、16 世纪欧洲航海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研究13 世纪中国、亚洲以及中西交通历史的珍贵史料。
  《天演论》
  (英国)赫胥黎(1825~1895)
  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严复译。
  《天演论》是严复根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1893 年发表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和《进化论与伦理学导言》这两篇文章编译的。
  赫胥黎是达尔文学说的忠实捍卫者,而且他对人类的困境比对宇宙的进化更感兴趣,他的论述广泛涉及了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这深深地吸引了严复。
  严译《天演论》文辞优美,连字的平仄也很讲究,“音调铿锵”,历来倍受推崇。它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并不是原本的忠实译作,严复有选择、有评论、有改造地增加了大量阐发自己见解的案语,甚至他还根据现实需要,在译作中出现了同赫胥黎根本对立的斯宾塞的见解。
  《天演论》将宇宙进化或类似这样的原理用于解释社会和政治问题,切合了甲午战后引发的国人的危机感,一时间,全国上下“物竞”、“争存”、“优胜劣败”都成了口头禅。胡适就是在读了《天演论》后改名胡适,以“适之”为字的,取“适者生存”之意。
   《历史的地理枢纽》
  (英国)麦金德(1861~1947)
  麦金德是英国地理学家、教育家。1904 年,他撰写了一篇名为《历史的地理枢纽》的论文,提出了闭合空间理论,并认为亚洲内陆和东欧(大陆心脏)已成为“世界大岛”的战略中心。随后他在1919 年出版的《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商务印书馆1965 年根据原文第2 版译出汉译本,武原译)一书中继续发展了这一观点。此书通过考察历史,认为陆权与海权的对抗是历史的一个主题。而由于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陆权对海权重新占据优势。该书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一首警句诗里: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大陆心脏;
  谁统治大陆心脏,谁就控制了世界大岛;
  谁统治了世界大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他的“大陆心脏”说后来被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费尔用以怂恿希特勒的扩张侵略。麦金德是第一位提出世界及其事务的全球性观点的地理学家。《历史的地理枢纽》这本24 页的小册子,奠定了世界地理与政治学的结合物——地缘政治学的基础。它的观点受到了世界各地政治和军事领袖以及经济、历史、地理等领域的学者的高度重视。早在1924 年,麦金德就曾预言可能出现大西洋共同体,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读史方舆纪要》
  (清)顾祖禹(1631~1692)
  中华书局1955 年《读史方舆纪要校记》本。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学者、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他一生不肯与清廷合作,家境奇贫,从29 岁开始撰写《读史方舆纪要》。他治学十分勤奋,规定每日写几条,如有耽误,晚上不睡觉也要补上。一年365 天,没有一天虚度。《读史方舆纪要》先后10 易其稿,到50 岁时,才完全成书,可谓呕心沥血。
  该书是以二十一史为底,参采了100 多种地方志,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编成的。全书280 多万字,着重考订古今郡县的因革变迁,详列山川险要,形势利害,是研究历史地理、军事地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著作。
  《读史方舆纪要》编写方法独特,以史取舍方舆,以方舆验证史事,把历史和地理融会贯通于一体。该书的论说也颇多独到见解,在古今地理著作中罕有匹敌。尤其是《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川险要总论是最有特色的部分,写得十分精彩,几乎每篇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
   二次推荐11 本
  《大清一统志》
  (清)方苞(1668~1749)等
  《四部丛刊续编》本。
  《大清一统志》是清王朝官修的全国总志,主要记述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清王朝的疆域政区状况。
  清朝三次修一统志。1686年,康熙皇帝下令编纂,“以昭大一统之盛”,因规模宏大,卷帙浩繁,久而未成。雍正年间又重加编纂,方苞为总裁,直到乾隆八年(1743)完成。全书340卷。后来因西部用兵,版图扩大,所以重修一统志,由和坤主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书,扩大到500卷。二修的一统志突出了乾隆的文治武功。但因急于求成,粗疏遗漏失实现象比较严重。 1811 年,嘉庆皇帝下令再修《一统志》,由穆彰阿、李佐贤、潘锡恩等主持,所辑资料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限,分类较细,资料丰富,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完成,共560卷。是历代官修《一统志》中最好的一部。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意大利)伽利略(1564~1642)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汉译本,周煦良等译。
  此书采用对话体例,由萨尔维阿蒂、沙格列陀、辛普阿邱3人的4天对话组成。每天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第1天,证明地球和行星一样,是一个运动的天体;第2天,证明地球在绕轴自转;第3天,论证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第4天,讨论潮汐问题。
  伽利略从大量观察和实验中得到的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归纳分析,提出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据,有力的论证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全书以亚里士多德一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和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为批判对象,成功地推动了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此书于1632年出版,1633年,伽利略就被罗乌教廷以“反对教皇,宣扬邪说”的罪名判处终身监禁。晚年双目失明,病死狱中。
  《洛阳伽蓝记》
  (北魏)杨衒之(6世纪)
  道光十三年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本。
  伽蓝,是梵语“僧伽蓝摩”简称,指僧人所居园林佛寺。北魏迁都洛阳后,极力倡导佛教,广建佛寺,全盛时期,仅洛阳一城就有佛寺1367所。后经永熙之乱(534年),洛阳佛寺多半毁于战火。此书作于547年,即东魏亡国之前二年,当时魏已迁邺都,杨衒之借公务重游旧地,有感于“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的凄凉景象,正如他在书序中写道的,“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
  本书以洛阳名寺兴废为纲,穿插无数故事,兼及当时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传闻,以至苑囿建筑、外夷风俗等。许多材料为《魏书》所未详,可补正史之不足。
  从文学角度讲,该书行文简炼,虽近于骈体,但词文隽秀,并非浮靡雕琢,向来与《水经注》文字相并称。
  《美国历史上的边疆》
   (美国)特纳(1861~1932)
  本书部分译文载于杨生茂主编的《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一书,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893年的一天,特纳在美国历史学会年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这篇论文对思考美国历史的影响,比任何其他论述这一问题的论文或书籍都更为深远”,也从而持久地影响了中学和大学对美国历史的学习。1920 年,特纳将他关于边疆地区理论的所有论述汇集到一起,包括这篇论文和另外12篇论证文章,出版了《美国历史上的边疆》。
  特纳认为:美国历史就是逐渐往西部迁移的历史。所谓边疆是在定居地和自由地之间的一条移动的地带。边疆具有大熔炉的作用。在这里,各种民主制度得到了巩固,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乐观主义、实利主义、善于接纳新思想、颂扬个人主义及挥霍自然资源这样的美国人基本特性得到了发展。
  特纳的“边疆假设”受到了历史学家和其他领域学者的广泛赞同,边疆的影响被认为是解释美国历史的一种必要工具。
  《授时历》
  (元)郭守敬(1213~1316)等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1790年刻印)中载有《授时历经》。
  《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最精确和施行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它集中国古代历法之大成,开科学研究方法之先河,创造了天文学史上多项世界纪录。
  《授时历》由郭守敬、王恂、许衡等编制。王恂主要负责推算,郭守敬负责制造观测仪器和观测。为编制《授时历》,郭守敬设制了17种天文观测仪,负责筹建了皇家天文台,并组织了一次全国规模的“四海测验”,此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恒星位置测量。700 多年前的郭守敬已经堪称一位杰出的科技组织管理专家。在编制新历法过程中,他以强烈的集体意识、谦和虚心的态度以及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使得一个庞大的科学集体能协调有效地运转。《授时历》仅用4年就初步完稿。不久,王恂、许衡等相继去逝。郭守敬继续未竟事业,完成了新历法的整理工作和研究工作。
  《授时历》以365.2425 日为一回归年,比西方格利高里历采用这个数值早300多年。《授时历》1281年颁行天下,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1644年),创立了中国古代历法的顶峰,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日、美科学家正在认真研究和翻译此书。1970年国际天文学界学会将月亮背面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
  《华阳国志》
  (东晋)常璩(4世纪)
  巴蜀书社1984年《华阳国志校注》本,刘琳校注。
  常璩,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曾做过成汉李氏政权的散骑常侍。
  此书专记成汉政权李特、李流、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各君概况,后扩大范围,上起巴蜀二国传说时期,下至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成汉政权灭亡。叙述地区包括晋朝的益、梁、荆、宁四州,相当于今天的四川和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的各一部分。因所叙述地区在华山以南,故取名《华阳国志》。
  该书结构严密,系统性强,文词典雅,评价得体。所记事物统合古今,包括历史、地理、人物诸多类目,多方面展示了西南地区1000多年的史地概
   貌,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部地方通史。也是实现史、地结合,开方志体例先河的成功之作。书中提出了“书契五善”的修志理论,即“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对后世修志有较大影响。
  《开元占经》
  (唐)瞿昙悉达(?~约724)
  中国书店1989 年影印恒德堂版。
  也称《唐开元占经》。是一本以星占为主的星占大全。此外还收入了《麟德历经》和译自印度的《九执历》等历法内容。因成书于开元年间,故名。
  瞿昙悉达是印裔中国天文学家。祖父是印度婆罗门僧人,隋时全家迁居中国,是一个精通天文历算的家庭。除瞿昙悉达本人以外,他的父亲、儿子、孙子都曾在唐朝天文机构供职。他大约在开元二年(714)奉敕领导编撰《开元占经》。
  《开元占经》共120 卷。1~110 卷均占天象,111~120 卷均占物异。包括有天文星象和各种物异等占语。其中天文内容有名词解释,宇宙理论,日月五星行度,二十八宿距离,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官名称、度数等,还介绍了16 种著名历法的积年、章率等基本数据。书中征引了许多古代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今多亡佚。例如《石氏星经》中121 颗恒星的赤道坐标,就是由它保存下来的。《开元占经》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科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座巨大的资料宝库,它的许多价值,至今仍待开采。
  《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顾炎武(1613~1682)
  《四部丛刊》本。
  明末天崩地解,社会矛盾十分复杂,为了挽救社会危机,以便经世致用,顾炎武历经23 年,根据《二十一史》、《明实录》、《一统志》和省府州县志及历朝奏疏文集,分类辑录有关民生利害部分编成此书。与一般的地理书不同的是,《天下都国利病书》偏重于郡国利病的论述,亦重军事地理。在综合利用地方志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修志理论:修志人员要有一定的学识,运用原始资料,遇到疑义要认真考核,考证不清者存疑,尽量网罗天下志书以作参考,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实证,文字要流畅易懂等。
  本书辑录原文,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材料,叙述也比较集中、系统和完备。是一部价值很高的政治地理著作。
  《西行漫记》
  (美国)斯诺(1905~1972)
  收入《斯诺文集》(第二卷),新华出版社1984 年汉译本,董乐山译。
  长篇报告文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1938 年译到中国时,改名《西行漫记》出版。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1936 年6 月至10 月,他亲自前往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深入接触。回国后,他出版了这本书,从一名外国记者角度,记录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报道了他此行所了解和理解的一切,他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头三周即创下了12,000 本的销售量,而且至今仍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最主要的作品之一。
  《新仪象法要》
  (宋)苏颂(1020~1101)
   《守山阁丛书》刊本。
  这是一部关于天文仪器的专著。宋代先后制成过许多大型的天文仪器,元祐元年,苏颂奉诏检验这些新旧浑仪,并于元祐七年制成水运仪象台。
  《新仪象法要》分别介绍了浑仪、浑象以及他的水运仪象台的总体、台内积压原动及传动机械、报时机构等。有图有文。包括了我国现存最古的机械图纸。王振铎先生在复原水运仪象台时,发现这些图的一点一线都有依据,书中所记尺寸数字是准确的。在介绍浑象部分,有星图二种五幅。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赞叹说:“苏颂在1094 年出版的书中所画的一幅星图以麦卡托投影法描绘出半个天空,要记住,这在麦卡托之前500 年!”
  《新仪象法要》是研究中国科学史、中国机械史、钟表史、中国天文学史的重要文献。
  《元和郡县志》
  (唐)李吉甫(758~814)
  中华书局1983 年版,贺次君点校。收入《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中国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原名《元和郡县图志》,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因每篇之首冠以图,故称图志,至北宋图佚,始称《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县图志》是一部反映唐元和年间藩镇割据状况的地理总志,以州(郡)县建制为经,记载了疆域政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所载,比正史地理志要详尽得多。从此书中我们不仅可知天下州县沿革,各地物产多寡,还可考开元及元和两个时代户口的盛衰等。
  李吉甫久任宰相,熟悉当时图籍,所以记述详瞻,为后世研究唐代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以后的《太平寰宇记》等地志在体例上也多受此书的影响。
   三次推荐书目
  C·哥伦布关于新近发现的岛屿的信件(意大利)C·哥伦布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德国)阿·魏格纳(1880~1930)
  岛夷志略(元)汪大渊(约1311~?)
  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德国)阿尔弗雷德·赫特纳(1859~1941) 地理学的性质(美国)理查德·哈特向(1899~)
  地理学思想史(美国)普雷斯顿·詹姆斯(1899~)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美国)理查德·哈特向(1899~)
  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国)大卫·哈维甘石星经(战国)甘德、石申(生平不详)
  古代的地理学波德纳尔斯基古利伯尔的旅行林·拉德纳横贯黑暗大陆(英国)斯坦利(1841~1904)
  怀河戴维·J·邓肯科罗拉多大江探测记(美国)鲍威尔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理论地理学威廉·邦奇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清)李兆洛(1769~1841)
  琉球地理志姚文栋编译南洋旅行记欧游心影录梁启超气候与生命
   贝尔格日本国志(清)黄遵宪(1848~1905)
  时宪历(明)徐光启(1562~1633)
  世界的和谐(德国)开普勒(1571~1630)
  世界航行记(英国)詹姆斯·库克(1728~1779)
  世界环航记(意大利)皮加费塔(1491~1534)
  世界上最恶劣的旅程加拉德授时通考鄂尔泰、张廷玉主编四洲志慕瑞著;林则徐译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930~1007)
  谈天约翰·赫歇尔著;李善兰、伟烈亚力译天文学大成托勒密天文夜谭巴顿西秦旅行记夏小正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
  晓庵新法(清)王锡阐(1628~1682)
  新天文学开普勒新英格兰和纽约游记蒂莫西·德怀特游动的湖(英国)斯文海定游赫布里底诸岛日记(英国)鲍斯韦尔(1740~1795)
  与英国皇家学会的通信(英国)列文虎克(1632~1723)
  宇宙论(德国)洪堡(1769~1859)
  宇宙之谜(德国)海克尔(1834~1919)
   中国分省地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