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外国哲学(下篇)



  外国哲学(下篇)名著排行榜存在与虚无(6 次)
  实用主义(6 次)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6 次)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5 次)
  发生认识论原理(4 次)
  悲剧的诞生(3 次)
  科学与近代世界(3 次)
  权力意志(3 次)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3 次)
  时间与自由意志(3 次)
  文明论概略(3 次)
  西方的没落(3 次)
  西方哲学史(3 次)
  哲学研究(3 次)
  辩证理性批判(2 次)
  创造进化论(2 次)
  从混沌到有序(2 次)
  存在与时间(2 次)
  结构主义(2 次)
  经验与自然(2 次)
  控制论(2 次)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2 次)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2 次)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2 次)
  野性的思维(2 次)
  哲学笔记(2 次)
  哲学的故事(2 次)
   首批推荐5 本
  《存在与虚无》
  (法国)萨特(1905~1980)
  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版,陈宣良等译,杜小真校。
  美国分析哲学家丹图在《萨特传》序言里赞美萨特的著作生活:“要找到一套可以与之相匹的全集是不容易的:他的剧作确立了他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他的《恶心》使写作同类作品的小说家们黯然失色;同样地,他的批评和传记作品也保证了他在这些可能不那么眩人耳目的文学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他的生活堪称典范,一种斗争和勇气的典范,一种创造性的典范。..什么时候,脆弱的良心和道德在抨击20 世纪历史上的暴行,什么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他的清晰声音。他的人格颇具魅力,..萨特的(哲学)体系,无论就其范围和独创性,结构上的大胆和逻辑上的缜密,论辩的力量和对于人类的关心程度,还是就其整个思想视野的广博等,都足以与柏拉图和笛卡尔、斯宾诺莎和康德、黑格尔和罗素的体系相媲美。这是哲学领域的最高层次”。萨特,“存在主义的象征”。
  《实用主义》
  (美国)威廉·詹姆士(1842~1910)
  商务印书馆1981 年,陈羽纶、孙瑞禾译。
  威廉·詹姆士出生美国的豪门世家。虽然他曾在欧洲受过教育,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读到的是美国的语言,听到的是美国的声音。他的哲学是充满青春气息和商业金融现实精神的美国精神的产物。
  实用主义使美国哲学获得了世界性的名声。《实用主义》即这一思潮的代表作。该书是威廉·詹姆士的讲课手稿,再版时收入从《真理的意义》中选出来的四篇论文。
  詹姆士批判了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阐明了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它的范围包括两点:“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詹姆士认为:“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实用主义的方法即用实际效果来判断概念。”詹姆士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有其特定的含义。观念、思想、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不在于它们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而在于它们是否能造成对人有用的实际效果。有实际效果、有用、使人取得成功,是真理的根本标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对詹姆士哲学的误解:个人功利即真理。
  有用真理与个人功利即真理的区别在于,个人功利仅仅是个人功利,只有普遍永久的功利才能构成真理。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国)叔本华(1788~1860)
  商务印书馆1982 年,石冲白译,杨一之校。
  叔本华和尼采有许多相似之外,两人均性格孤独而忧郁,主张意志哲学,以轻视的口吻谈论女性,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人理解。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初版几乎无人问津,大部分作为废纸售出。但叔本华比尼采幸运,他晚年获得了期待已久的名望。《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也成为流传久远之作。
  全书由三版序言和“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世界作为意志初论”、“世
   界作为表象再论”、“世界作为表象再论”4篇,以及题为《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组成。作者开篇即清晰明白地谈出中心议题:世界即表象。“‘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他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着地球;就会明白围绕着他的这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的。”
  但“世界是我的表象”并没有揭示世界的本质。意志才是世界的内在本质。他说:“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内在内容,是世界的本质;生命、可见的世界、现象只不过是意志的镜子。”总之,世界是我的意志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
  由于意志是不可遏止,永不满足的冲动的欲求,因为欠缺和无法满足而使人生痛苦无聊。所以无止尽的痛苦是生命的本质。解脱痛苦的途径有哲学思索、艺术、宗教,通过清心寡欲,抑制甚至消灭意志,从而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
  叔本华,开创了唯意志论的哲学体系。人们可以批评他,但无法忽视他。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德国)尼采( 1844~1900)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尹溟译。
  尼采本人称为,“这是一曲千古绝唱”。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最完美的,它表达了尼采的全部思想。
  查拉图斯特拉是古代波斯一种宗教的神秘的创建人。尼采借用来创造他新的神祇和宗教,那就是超人的观念和永恒轮回的思想。在“上帝死了”,一切价值观念打碎之后,尼采树立了新的标准。“所有的上帝都已死去。我们唯愿超人还活着。..我教给你们超人,人是终将被超越之物。你为超越他做了些什么?..”;永恒轮回的思想追求生命的永生。在轮回中,存在着生命上升的完善的可能性,在还原中,世界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起来。
  丹麦文学评论家、思想家勃兰兑斯对此书的评价很恰当:“这是一部卓越的、深刻的著作。其中,那闪亮的是生活的喜悦,那晦暗的则是谜一般的底蕴。它写给精神的攀登者和勇敢的魔鬼,写给少数几位天才。”
  《发生认识论原理》
  (瑞士)皮亚杰(1896~1980)
  商务印书馆1984年王宪钿等译。
  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发生认识论原理》是他系统阐述其认识论观点的一部力作。
  本书有引言和正文3章,分别对认识的心理发生、认识的生物学前提及古典认识论问题做了研究。皮亚杰首先在儿童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描述了认识的心理发生过程,并将由儿童到成人的认识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水平阶段(1~2岁);前运演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演阶段(7~10岁);形式运演阶段(11~12岁)。通过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研究,皮亚杰得出结论:认识最初既不是起源于主体,也不是起源于客体,而是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可塑性很大的活动本身。
  皮亚杰进而考察了认识发生的机体根源,建立起认识的生物发生理论。
  认识结构既不是先天地预先形成了的,也不是只有环境才对认识结构发生作用。而应看作是在循环往复的通路中发生作用的,并且具有趋向于平衡的内
   在倾向的自我调节的作用。
  最后,皮亚杰阐述了对古典认识论的看法,他认为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的认识结构才能为我们所认识。作者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对西方当代认识论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次推荐22 本
  《悲剧的诞生》
  (德国)尼采(1844~1900)
  三联书店1986 年周国平译。
  《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完整的著作。
  《悲剧的诞生》论述了希腊悲剧产生的根源,即酒神狄奥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之间的对抗和结合。日神,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之神,代表着审美的情绪和理智的沉思。梦是日常生活的日神状态。日神使世界万物呈现美的外观,而这实际上是一种幻觉。酒神,音乐戏剧等非造型艺术之神,代表着生命的本能和激情。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状态。它打破了日神精神造成的美丽假象,敢于直面苦难的人生,从而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的欢乐。希腊的悲剧艺术即产生于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对抗和结合。然而,悲剧艺术最终毁灭于苏格拉底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理性主义。
  《悲剧的诞生》中的见解,奠定了尼采此后全部思想的基础,理解尼采,不可不阅读《悲剧的诞生》。
  《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国)怀特海(1861~1947)
  商务印书馆1989 年何钦译。
  怀特海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科学与近代世界》主要是由1925 年发表的8 篇罗威尔讲演构成的。出版时增加了一些内容,使该书的思想更加完整。怀特海认为,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而在过去3 个世纪中,科学方面产生的宇宙观压倒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旧观点而独步一时。本书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是,17 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受到科学发展影响后在某些方面的情况。
  为了恢复哲学批判宇宙观的功用,怀特海着重分析了本世纪初相对论、量子论对哲学发展的影响,提出用机体哲学代替传统的科学唯物论。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权力意志》
  (德国)尼采(1844~1900)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年,张念东、凌素心译。德国作家伊沃·弗伦策尔在其所著《尼采传》开篇即说:“如果人们根据一位哲学家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来评判他的重要性,那么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可以同黑格尔、马克思、克尔恺郭尔和叔本华匹敌的。他是19 世纪少数几个大思想家之一。他们远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没有他们,20 世纪就不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尼采思想的魅力无穷,《权力意志》即尼采的最精彩的代表作之一。
  尼采认为“生命是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它不能满足于自身,而要不断从高于自身的东西那里寻找自身的意义和目的。这就是扩展和享受自身所蕴含的力量,即权力意志。因而,是万物的本质,“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同时,权力意志又提供了最高价值尺度,人类的一切精神价值都被置于权力意志之下重新衡量。《权力意志》的副标题即为“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尼采预见到了他生前的寂寞和死后的盛名:“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
   的人死后方生,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
  (英国)罗素(1872~1970)
  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张金言译。
  罗素或许是20 世纪西方哲学家中著述最多、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一个,被称为“世纪的智者”。《人类的知识》是他最后一部重要的哲学专著,也是他的哲学思想的总结。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既然人们和世界接触的时间短暂,观察事物又不免带有个人偏见和局限性,那么人们又是怎样得以获知他们的全部知识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考察,罗素最后得出“全部人类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不精确的和不全面的”这一结论。
  《时间与自由意志》
  (法国)柏格森(1859~1941)
  商务印书馆1989 年吴士栋译。
  柏格森是20 世纪初期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代表。
  他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和马丁·布伯被并列为本世纪初最伟大的四位犹太思想家。《时间与自由意志》反映了柏格森非理性主义的生命哲学思想。
  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通过对意识状态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分析,提出了“绵延”这一核心概念。在他看来,绵延就是人的心理深处一种意识状态,一个连续的无间断的心理流。在绵延中,只有一个纯粹的流动,它是先后无别的陆续出现,是过去、现在、将来的互相渗透。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为了促进语言的发展等功利目的,人们往往将意识状态描述为数量性的或无连续性的,这样,本来连续的相互渗透的意识形态众多种,便被分裂了。这是因为空间观念侵入纯绵延的领域,造成了一种虚假的时间观念。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流动和本质。柏格森说。“要自由地动作即是要恢复对于自己的掌握并回到纯粹的绵延。”柏格森认为,“一旦我们把绵延与广度、陆续出现与同时存在、质量与数量之间的混淆去掉,则人们对于自由意志所提出的反驳和所下的定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自由意志这个问题本身,都会随之消灭。”
  柏格森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本世纪的哲学界,而且渗透到了文艺、政治、宗教等许多领域。
  《文明论概略》
  (日本)福泽谕吉(1834~1901)
  商务印书馆1992 年北京编译社译。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早年深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后毕生从事教育和著述工作,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国民的教师”。
  《文明论概略》共10 章,阐述了文明的涵义。福泽谕吉认为文明包含了“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两个层面。文明至广至大、无所不包,从工商企业、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道德智慧,举凡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文明,福泽还比较分析了西洋文明和日本文明,认为西洋文明先进,日本文明落后,日本应该向西方学习。但西方文明并非尽善尽美,只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文明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文明论概略》
   一书打开了日本民众的眼界,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方的没落》
  (德国)斯宾格勒(1880~1936)
  商务印书馆1963 年版,齐世荣等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西方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促使人们深深思考现时代人类的生活,尤其是西方文化与历史的命运。《西方的没落》一书就是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思考这一问题的结果。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文化形态史观”,亦称“历史形态学”或“历史哲学”。他认为世界历史上有8 种文化体系,即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玛雅、伊斯兰教、西欧8 种文化。这8 种文化的前7 种都已死亡或僵化了,而西欧文化也是在劫难逃,它的衰亡乃无可奈何之事。该书在西方的影响巨大,远远超出了学术界。
  《西方哲学史》
  (英国)罗素(1872~1970)
  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上卷为何兆武、李约瑟译,下卷马元德译。
  罗素在20 世纪崇高的荣誉来自三方面:与怀特海合著三大卷《数学原理》;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优美的文笔,1950 年他因此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在哲学家中并不多见。
  《西方哲学史》是罗素所著的一本论述西方哲学史的著作。罗素在该书的美国版序言里讲述写作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与其他论述西方哲学史的名著比较,这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最大的特点。
  《哲学研究》
  (奥地利)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
  北京三联书店1992 年版,汤潮、范光棣译。
  作者首先从批判指称说着手,探讨语言和哲学的关系,提出语言游戏的概念,来说明语言的用法,其口号“请不要想,而要看”来说明语言是没有本质的。在此基础上,维氏指出:“哲学实际上是纯粹描述的。”哲学治疗的方案是哲学家放弃折磨人的思考,从而去观察语言的实际用法与描述人人都会承认的东西。
  在读过本书之后,读者也许像美国哈佛大学法学教授马撒·米诺那样发现自己改换了眼光:“一位哲学家竟然有一副歌喉,一副滑稽的歌喉;读哲学竟然感觉到像进行一场有趣而费解的对话;在读了、听了这本书以及与它争论过以后,事物看上去竟是另外一个样子。
  《辩证理性批判》
  (法国)萨特(1905~1980)
  商务印书馆1963 年第1 卷第1 分册《方法问题》,徐懋庸译。
  《辩证理性批判》的书名及其副标题——“未来一切人类学的绪言”,是模仿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本书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人的自由实践的产物的历史,它又转过来反对其主体,它变成了一种非人的必然,因为它把人变成了历史进程的对象,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通过本书,萨特《存在与虚无》中的心理学观点扩展成历史与社会学的观点,进而说明被异化了的自由的存在。
   《创造进化论》
  (法国)柏格森(1859~1941)
  商务印书馆1918 年张东荪译。
  柏格森的思想与语言充满魅力与诗意,他因此于1927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阅读他的最主要的哲学著作《创造进化论》(柏格森认为生命冲动是一切生物的本质要素)时,我们的感受也许正如美国学者杜兰特的评论:“在阅读柏格森的作品时,人们获得的第一个印象是他的风格:灿烂辉煌,但不带有尼采式的悖论火焰,而是一种从容稳定的光明;仿佛作者决心不辜负法国散文明白易懂的优良传统。..我们在承认《创造进化论》为本世纪第一部哲学杰作的同时,也不能不提防着这位形象制造者一点儿,就好像我们必须警惕一个珠宝商或一个花言巧语的房地产经纪人一样。”
  《从混沌到有序》
  (比利时)伊·普里戈金(1917~)、伊·斯唐热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曾庆宏、沈小峰译。
  本书是比利时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伊·普里戈金教授和其学生伊·斯唐热博士合写的一本关于当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著作。作者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等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的新进展,讨论了自然界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有序和无序一系列重要的范畴,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意义作了新的解释,论述了“时间之矢”的意义,提出应当重新发现时间。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评价说:“《从混沌到有序》是一本闪光的、向人们提出要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书——它向一切提出挑战而且慷慨地回报细心的读者。..简单地说,它把科学投到今天的不稳定、非平衡和动荡的革命世界之中。因此,它提供了最高的创造功能——它帮助我们创造崭新的秩序。”
  《存在与时间》
  (德国)海德格尔(1889~1976)
  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版,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
  海德格尔是20 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主要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自1927 年以来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
  海德格尔在本书简短的前言里说明了写作本书的目的:“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具体地探讨‘存在’意义的问题,而其初步目标则是把时间阐释为使对‘存在’的任何一种一般性领域得以可能的境域”。
  美国学者科克尔曼斯教授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写道:“《存在与时间》是一部真正富有革新精神的著作,(当它一出版的时候,)人们就立即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多人都认为,它最有可能是20 世纪哲学的最重要的贡献。”
  《结构主义》
  (瑞士)皮亚杰(1896~1980)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倪连生、王琳译。
  本书是阐述结构主义权威著作。共7 章,分别论述了结构的定义以及数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的结构主义研究。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阅读名人堂主任阅读专家珍妮·S·查尔谈及《结构主义》一书时说:“我与皮亚杰的著作几乎有着终生的友谊。70 年代初,当我正在研究一个阅读开发模式时,一位朋友给了我一
   本皮亚杰的《结构主义》,从此我和他的著作的友谊更紧密了。《结构主义》促使我开始了为期10 年的阅读开发研究。”
  《经验与自然》
  (美国)杜威(1859~1952)
  商务印书馆1960 年版,傅统先译。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经验与自然》为其代表作之一。
  杜威反对“把所经验的对象和能经验的活动与状态分裂为二”,在书中重点阐述了“经验”的概念。“经验反映开垦过的土地、种下的种籽、收获的成果以及日夜、春秋、干湿、冷热等等变化这些为人们所观察、畏惧、渴望的东西;它也指这个种植和收割、工作和欣快、希望、畏惧、计划、求助于魔术或化学、垂头丧气或欢欣鼓舞的人”;自然即经验,经验即生活。由于人的生活不存在任何预定的目的,就为人对世界的探究提供了可能。因而,杜威的哲学鼓励人们开拓进取,积极行动,去体验生活的意义。
  杜威的哲学,正如美国学者杜兰特所说,“一如惠特曼的诗歌,不属于新英格兰的一个州,而是属于整个北美大陆。”
  《控制论》
  (美国)维纳(1894~1964)
  《控制论》是美国数学家维纳饮誉世界的一本自然科学名著。维纳4 岁开始读书,素有神童之称,11 岁写出了关于感知理论的哲学论文,18 岁成为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35 年8 月到1936 年5 月曾来中国,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数学系任教授。
  二战期间,他参加了火炮自动控制研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创了一个全新研究领域——控制论。1948 年,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
  全书概括地阐述了控制论的理论和它在各方面的应用,奠定了控制论学科的理论基础,它对自动控制、通讯工程、计算技术、生理学、心理学、现代数学等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
  (美国)维纳(1894~1964)
  商务印书馆1989 年版,陈步译。
  控制论是本世纪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现代科学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控制论这门学科诞生的标志为1948 年美国科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那么,什么叫控制论呢?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自动机器和有机体的控制和通讯的理论,是将两者之中的某些控制机制加以类比,从而抓住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进行概括而形成的。这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信息变换过程。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是维纳对控制论所作的通俗阐述。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德国)舍勒(1874~1928)
  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年,陈泽环、沈国庆译。
  舍勒为德国哲学家,价值伦理的奠基人、哲学人类学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
  本书从人与世界、人与历史、人与上帝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作者把人放在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广阔领域进行考察,
   从多角度透视人的本质。书中将人本主义与宗教思潮熔为一炉,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融为一体,对现代哲学人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英国)罗素(1872~1970)
  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如果说书中提出的方法并非首创,(它已事先被诸如G·布尔、G·皮亚诺等数理逻辑学家使用过),但毕竟是罗素对这种方法进行了修改,并把它改造成一种处理哲学论题的方法。罗素称其为“逻辑分析”方法或“逻辑原子主义”的方法,罗素在本书中考察的只是同外部世界的本性有关的问题,即:物理世界如何同我们的日常感觉经验相关,空间、时间、连续性、无限性和因果性的含义是什么?书中展示了如何使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以证明这种方法富有成效。
  《野性的思维》
  (法国)列维·斯特劳斯(1908~)
  商务印书馆1987 年版,李幼蒸译。
  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结构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等。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原始人的神话、仪式等巫术活动所体现的一种未驯化状态的野性,即野性的思维。巫术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思维方式,它们是获取知识的两种平行的方式,无高下之分。该书的发表象征性地拉开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的序幕。
  《哲学笔记》
  (俄苏)列宁(1870~1924)
  人民出版社,1959 年《列宁全集》第38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宁著作编译局译。
  《哲学笔记》是列宁的重要哲学著作。本书是列宁在研读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费尔巴哈、拉萨尔等人的哲学著作时所作的摘要、批注、评语、札记、简介等,探讨了辩证法等方面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哲学的故事》
  (美国)威尔·琪·杜兰特(1885~?)
  《哲学的故事》是一部将哲学通俗化,将世俗哲学化的成功典范之作。
  它是美国哲学史家和文化史家威尔·琪·杜兰特毕生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叙述了从古希腊伊壁鸠鲁至罗素、桑塔亚那、杜威等28 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以哲学家的传记为纲,把各时期的思想,归附于相应时期之下。读一个人的哲学,犹如读这个人的传记一般,然而他的思想,又在传记之中完全得到了烘托。该书1926 年初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一年中竟印出20 余版,发行了20 万本。并且被译成数种文字,成为美国不少大学的课外参考书。
  这部人情化、普通化的哲学史著得到了哲学家杜威、史学家房龙等的极力盛赞。尽管从学术水平上衡量,并无多大的理论深度,然而,它丰富的材料和通俗的叙述对于初学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梯。
   三次推荐书目
  保卫马克思(法国)阿尔都赛(1918~1990)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俄苏)斯大林(1879~1953)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英国)波普尔(1902~)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M·皮尔西格纯粹现象学通论(德国)胡塞尔(1859~1938)
  动物与人的有目的行为爱德华·C·托尔曼法兰克报告书概率、统计学与真理理查德·冯·米泽斯感觉的分析(奥地利)马赫(1838~1916)
  感觉的抑制(匈牙利)格奥尔格·冯·贝凯西(1899~1972)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英国)鲍桑葵(1848~1923)
  观念的冒险(美国)怀特海(1861~1974)
  光明之书哈伊姆·波托克哈珀现代思想词典艾伦·L·布洛克进步与力量贝克尔进化的意义乔治·G·辛普森进化观的起源与发展初探(爱尔兰)约翰·B·伯里(1861~1927)
  精神科学序论(德国)狄尔泰(1833~1911)
  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美国)乔治·萨顿(1884~1956)
  科学研究的艺术威廉·I·贝弗里奇科学与共同理解J·罗伯特·奥本海默
   科学哲学的兴起(德国)赖欣巴哈(1891~1953)
  礼仪的相互作用:面对面的行为论文集欧文·戈夫曼理性与生存(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人与理性:19 世纪思想研究莫里斯·H·曼德尔鲍姆美国思想巴林敦尼采文集(德国)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欧洲学问的危机与超越现象学(德国)胡塞尔(1859~1938)
  偏见:哲学词典罗伯特·尼斯比特躯体的智慧W·B·坎农(1871~1945)
  群学肄言(英国)斯宾塞(1820~1903)
  生长与形态达西·W·汤普森爵士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英国)霍金数理哲学导论(英国)罗素(1872~1970)
  苏菲的世界(挪威)乔德坦·贾德(1952~)
  痛、性与时间(英国)赫德(1835~1911)
  为什么要研究古典哲学奥托·伊密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俄苏)列宁文化唯物主义(美国)马文·哈里斯(1927~)
  我的哲学的发展(英国)罗素(1872~1970)
  西方哲学史(美国)梯利西西弗斯的神话(法国)艾伯特·加缪(1913~1960)
   现代知识论(美国)托马斯·E·希尔行为主义约翰·B·沃森形而上学导论(德国)海德格尔(1889~1976)
  形而上学论(英国)R·G·科林伍德(1889~194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波兰)卢卡西维茨(1878~1956)
  一个物理学家的思考(美国)珀斯·W·布里奇曼(1882~1961) 一个哲学家的旅行日记(德国)赫尔曼·亚历山大·凯泽林(1880~1946) 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日本)中江兆民(1847~1901)
  意识的起源及历史(捷克)埃里希·诺伊曼(1875~1947)
  哲学的改造(美国)杜威(1859~1952)
  哲学的问题(英国)罗素(1872~1970)
  哲学史教程(上卷)
  (德国)文德尔班哲学与真理(德国)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真理的复苏(德国)赫尔曼·亚历山大·凯泽林(1880~1946)
  真理与方法(德国)伽达默尔(1900~)
  知觉现象学(法国)梅洛-庞蒂(1908~1961)
  自然哲学(德国)莫里茨·石里克(1882~1936)
  自由主义(英国)霍布豪斯(1864~1929)
  最后的沉思(法国)彭加勒(1854~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