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



  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名著排行榜
  梦的解析(9 次)精神分析引论(7 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7 次)古代社会(6 次)有闲阶级的理论(6 次)小逻辑(5 次)爱欲与文明(4 次)富裕社会(3 次)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3 次)金枝(3 次)进步与贫困(3 次)马克斯·韦伯社会学论文选(3 次)图腾与禁忌(3 次)性心理学(3 次)论英雄与英雄崇拜(3 次)差别的未来(2 次)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2 次)第二性——女人(2 次)第三次浪潮(2 次)弗洛伊德著作集(2 次)后工业社会的来临(2 次)逻辑,探究的理论(2 次)逻辑学(2 次)逻辑哲学论(2 次)民族主义(2 次)女权辩护(2 次)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2 次)实验心理学史(2 次)文化模式(2 次)文明及其不满(2 次)
   首批推荐7 本
  《梦的解析》
  (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商务印书馆1996 年孙名之译,译名为《释梦》。
  弗洛伊德在经历最初的争议之后,逐渐得到世人的褒扬。爱因斯坦把弗洛伊德称为“我们这一代”的“伟大的导师”,并推崇他的理论“给这个时代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释梦》一书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之作。弗洛伊德通过对几百例梦的现象的研究,发现“梦是(压抑或抑制的)愿望的(隐蔽的)满足。”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可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意识并不重要,它只代表整个人格的外表方面,而深藏在意识背后的潜意识,则包含着种种力量,乃是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由于人的本能只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欲望的满足,但欲望往往受到现实的压抑,得不到满足,于是就升华变态,潜伏在潜意识中。而在梦中,人的理性放松,平时压抑的本能冲动可以获得充分的松弛。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非常重视,自称该书是他“所有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精神分析引论》
  (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高觉敷译。
  《精神分析引论》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又一代表作。全书由“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
  3 编28 讲组成。弗洛伊德在本书中提出了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的心理过程是整个心灵的分离部分,而非传统的观点“心理的即意识的”;第二,性的冲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起因。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美国学者唐斯认为:“精神分析学和现代精神病理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对20 世纪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生活和文化几乎没有一个方面没受到弗洛伊德对大脑潜意识领域探讨的影响。”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国)马克斯·韦伯(1864~1920)
  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版,于晓、陈维纲等译。
  韦伯在西方社会学界得到高度评价。英国学者D·麦克雷认为:“在社会学界,韦伯被人们看作是圣人。人们公认他是这一学科的一位‘开山祖师’。..我们很难找到一位与之可堪匹敌的人物,经济学界马歇尔式的人物或是凯恩斯式的人物,人类学界马利诺夫斯基式的人物或是拉德克利夫——布朗式的人物,物理学界普朗克式的人物或是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毫无疑问在他们的学科里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名字。”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韦伯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世界诸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成果之一。该书试图阐明: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韦伯从新教伦理的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精神,拓宽了人们的理论眼光和研究视角。
   《古代社会》
  (美国)摩尔根(1818~1881)
  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杨东莼等译。
  摩尔根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长期从事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和风俗的研究,曾正式加入易洛魁部落的塞内卡鹰氏族。《古代社会》是摩尔根毕生最重要的著作,积40 年努力写成。
  全书4 篇26 章:第1 编,通过多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第2编,政府观念的发展;第3 编,家族观念的发展;第4 编,财产观念的发展。
  摩尔根以物质生产力的进步为标志,详细探讨了民族、家庭、阶级、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原因。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原始社会历史研究的新时代,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重视。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即根据摩尔根的理论写成。本书对民族学、史前考古学和历史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有闲阶级的理论》
  (美国)凡勃伦(1857~1929)
  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蔡受百译,译名为《有闲阶级论》。
  西方妇女的紧身胸衣、长裙子、裙撑、高跟鞋和中国妇女的缠脚、旧时俄罗斯贵族把指甲养得长而卷曲,在美国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凡勃伦看来,都是有闲阶级的价值标准——令人惊叹的悠闲、奢侈和挥霍的产物。凡勃伦的第一部著作《有闲阶级的理论》,首先应用“历史起源法”来说明“有闲阶级”怎样从远古时代产生,又怎样经历了不同的形态化;其次,从人的本能、思想、习惯出发来说明有闲阶级的形成,目的在于“探讨有闲阶级作为一种经济因素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问题。”
  美国学者唐斯评论说:“凡勃伦有效地运用讽刺这一武器,对完美社会的敌人,诸如阶级的傲慢和差别,财富的非社会性行为,对物质财富的铺张摆阔,以及为少数人享有的所有权和特权,都一一进行了抨击。”
  《小逻辑》
  (德国)黑格尔(1770~1831)
  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贺麟译。
  本书原为黑格尔《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逻辑学”。为了区别于已出现的《逻辑学》,人们称《哲学全书》中的“逻辑学”为《小逻辑》。《小逻辑》是黑格尔晚年在《逻辑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因而更加简明精炼,观点更成熟。
  全书包括5 部分:(1)《哲学全书》导言,扼要介绍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思想;(2)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3)存在论;(4)本质论;(5)概念论。本书论述了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起着重要作用。
  《爱欲与文明》
  (美国)马尔库塞(1898~1979)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黄勇、薛民译。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爱欲与文明》一书是马尔库塞用弗洛伊德理论补充马克思思想,并以此为武器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著作之一。
  本书讨论了弗洛伊德压抑性的文明观,马尔库塞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本
   身就肯定了存在着非压抑性的文明,因而,他提出了非压抑性生存方式这个概念,并描绘了未来文明的蓝图。新文明标志着从性欲到爱欲的转变,标志着象征苦役、生产和压抑性进步的文化英雄——普罗米修斯向象征快乐和实现的俄耳浦斯、那喀索斯形象的转变。新的世界是一个以“消遣冲动”和“表演”为原则的审美世界。
  本书对60 年代末西欧、北美学生造反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为“青年造反运动教科书”,马尔库塞也成为“青年造反之父”。
   二次推荐22 本
  《富裕社会》
  (美国)加耳布雷思(1908~)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年版,徐世平译,译名为《丰裕社会》。
  加耳布雷思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书为其代表作。全书包括前言和正文25 章。加尔布雷思认为,虽然美国已进入一个“富裕社会”的时代,但是以贫困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传统经济学,仍然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国家政策,人们把太多的投资放在财物上而没有把足够的投资放在人们身上,造成“富裕社会”中的不道德和罪恶。因而作者呼吁投资的平衡——增加投资于“人”的数量,从而达到富裕社会的目标和更崇高的任务,那就是满足它对于幸福和和谐的追求以及如何成功地排除痛苦、紧张、悲哀和到处出现的无知的作祟。它还得尽可能地保证它本身的生存。
  本书于1958 年出版后,被列为西方最受欢迎的20 本“畅销书”之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很好地说明了它的价值和作用:“作者的答案,其重要性可与30 年代凯恩斯的著作相比——在60 年代,它将提供作为处理我们早已富裕的社会中陌生问题的流行的思想工具。”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英国)恩格斯(1820~1895)
  人民出版社1965 年《马恩全集》第21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校。
  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原始社会历史著作。全书由第1 版、第4 版序言和正文9 章、附录组成。恩格斯依据大量科学材料,从生产及其发展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出发,证明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揭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以及国家的本质等。
  列宁曾评价本书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是一部系统阐述家庭、氏族和国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金枝》
  (英国)弗雷泽(1854~?)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等译。
  《金枝》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代表作。书名《金枝》来源于古罗马流传习俗,即古罗马逃亡奴隶成为祭司后,要日夜厮守在森林女神狄安那神庙旁的一株高大橡树旁,以防止其他逃亡奴隶来此折取一枝桷寄生的枝条,即金枝,而取代前任,成为新的祭司。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地论述和解释全世界的巫术、宗教、礼拜和民间传说的著作。
  美国学者唐斯教授评论《金枝》说:“《金枝》被认为是‘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它对西方的科学、文学和思想史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从这股芳泉中自由汲取营养的作家群中有弗洛伊德、荣格、乔伊斯、劳伦斯、叶芝、T·S·艾略特、格雷夫斯尔等。”
  《进步与贫困》
  (美国)亨利·乔治(1839~1897)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年版,樊弘译。
  亨利·乔治写作《进步与贫困》一书的动机来自他的亲身经历。他做过
   各种工作,如排字工、流浪汉、淘金者以及农民等,生活贫困交加。游历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观察到的杜会现象——有的人生活优裕,有的人缺吃少穿——使他感到困惑,“贫困与进步联系在一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谜。”
  亨利·乔治认为贫困随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的原因在于:土地所有权集中在少数有特权的富人手里。因此,他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让土地所有权归还作为整体的人民。乔治解决社会贫富不均的方法不是灵丹妙药,但重要的是,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如何消灭贫困”。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论文选》
  (德国)马克斯·韦伯(1864~1920)
  马克斯·韦伯,就像几乎和他完全同时的埃米尔·杜克海姆一样,在任何一套专讲《重要社会学家》的丛书之中,都应占有一席之地。不论在哪里讲授社会学,他的名字总是跟杜克海姆和卡尔·马克思结合在一起,被奉为社会学家的三位现世的神明。本书反映了韦伯社会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
  《图腾与禁忌》
  (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杨庸一译。
  《图腾与禁忌》是弗洛伊德运用个体的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原始民族或部落的各种禁忌和图腾崇拜的专著。全书4 章:(1)乱伦的禁忌;(2)禁忌和矛盾感情;(3)精灵说、巫术和思想的万能性;(4)图腾崇拜现象在孩童时期的重现。弗洛伊德认为原始民族的禁忌可能与具有某种强烈意愿的活动相关联。通过对图腾制度的分析,他提出了恋母情结是道德和宗教起源的著名论点,逐步解开图腾之谜。
  弗洛伊德对本书极为重视,把它称为自己“最伟大的和最后的一本好书。”
  《性心理学》
  (英国)霭理士(1859~1939)
  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潘光旦译注。
  19 世纪后半叶,性现象仍是社会所禁忌的研究领域。所以霭理士的巨著《性心理学》第1 卷刚一出版就被销毁禁止。然而他最后是胜利者。《性心理学》成为奠定性心理科学研究的名著。这部书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少专家撰文赞扬他,许多读者写信感谢他。
  霭理士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类两性关系。霭理士认为,人类性爱的能力应该受到重视、发展和教育,其对人类幸福的作用正如思考、娱乐、创造能力或完成其他任何属于正常人的功能一样不可或缺。对待性的理性态度是人类幸福的根本。
  《性心理学》被称作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性科学的百科全书”。美国学者门肯称赞霭理士为:“他那一代人中最文明的英国人。”
  《论英雄与英雄崇拜》
  (英国)卡莱尔(1795~1881)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年张志民、段忠桥译。
  1841 年,卡莱尔在其著作《论英雄与英雄崇拜》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所走过的历史即世界史,归根到底是伟人们活动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芸芸众生不论想要干什么,想要获得什么,这些伟大人物才是塑
   造者、典范,广义地说是创造者。..因此,我们可以恰当地说,整部世界史的灵魂就是这些伟人历史的灵魂。”“世界历史只不过是伟人的传记。”这就是卡莱尔历史地考察了英雄崇拜现象的结论。
  《差别的未来》
  赫斯特·艾森斯坦、艾丽斯·贾丁编
  哈佛大学法学院女教授马撒·米诺说:这是一部将当代妇女运动与学术研究相联系的论文集。在这些联系当中,引人入胜的精确分析和对边缘学科的仔细探索俯拾即是。在阐述见解的过程中不断运用精神分析学关于自我与个性形成的思想、认识论上关于客观性的不可能性的争议和目前对文学分析和政治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又对这些东西提出了挑战。奥德雷·洛德的论文《诗歌不是奢侈品》强有力地表明,现在只有一些表达旧观念的新形式,而我们的语言及我们自己的未来则依赖于我们“对梦想,对将我们的心情最深入最直接地投入到希望中去的需要”。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美国)约翰·奈斯比特(192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版,梅艳译。
  《大趋势》是美国社会预测家、当代社会未来学派主要代表约翰·奈斯比特的重要著作。奈斯比特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论述了美国社会正在发生的10 种重大变化,它们是:(1)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2)从强迫性技术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3)从一国经济向世界经济的变化;(4)从短期向长期的变化;(5)从集中到分散;(6)从向组织机构求助到自助;(7)从代议民主制到共同参与民主制的转变;(8)从等级制度到网络组织;(9)从北到南;(10)从非此即彼的选择到多种多样的选择。
  本书曾被认为是50 年代以来,美国出版的“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3 本巨著之一。
  《第二性——女人》
  (法国)西蒙·波娃(1908~1986)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桑竹影、南珊译。
  西蒙·波娃,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本书为其探讨妇女的人生和地位的著作。作者采用大量有关妇女的资料、记录、或证词,从历史、神话、哲学、文学、社会、性等各个角度探讨了女性的存在,揭示出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进而提出了有关女性如何获得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的设想。
  本书发表后,立刻引起轰动,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第三次浪潮》
  (美国)阿·托夫勒(1928~)
  北京三联书店1983 年版,朱志焱、潘琪等译。
  未来学著作。作者托夫勒借用浪潮的比喻,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分为3 个时期:第1 次浪潮农业文明阶段,18 世纪末以前,历时数千年;第2 次浪潮工业文明的兴起,开始于18 世纪末;第三次浪潮开始于20 世纪中期,变革可能只要几十年就能完成。“我们正在从头开始建设一个卓越的新文明,这就是第三次浪潮的含意。”
  作者从社会各个角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新图景,对未来的世界持乐观主
   义态度,认为“本书与悲观主义截然不同,世界并没有面临末日,人类的历史才刚刚开始。世界在混乱骚扰底下蕴藏着惊人的希望和前景。这是本书讨论的内容。”
  《弗洛伊德著作集》
  (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他的学说主要是用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尤其是性本能和欲望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晚年对早期学说略有修正,提出“三部人格结构”,认为人格是由本能、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能包含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两种基本的本能。自我是实现了的本能,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弗洛伊德的著作集共24卷,内容丰富多彩,涉足精神病学、心理学、哲学、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美国)丹尼尔·贝尔(1919~)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
  丹尼尔·贝尔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为作者关于未来研究和社会预测的代表作。贝尔最先使用“后工业社会”的名称,提出他对未来杜会的设想。
  全书由前言、导论和正文6章、结语组成。第1章: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的理论;第2章:从商品到服务: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第3章:知识和技术诸方面: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级结构;第4章:公司的从属性:经济化方式和社会学化方式之间的紧张关系;第5章: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第6章:“将来由谁统治?”: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论者。
  作者着重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治两方面论述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未来,系统地论证了一种正在来临的新型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
  《逻辑,探究的理论》
  (美国)杜威(1859~1952)
  美国Henry Holt and Company Inc,1938 年出版。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逻辑,探究的理论》是他在80高龄时发表的一部500余页的逻辑巨著。全书25章,分为4篇,第一编为导论,第二编讨论探究的机构及判断的建立,第三编讨论命题及端,第四编讨论科学方法的逻辑。与传统逻辑学的观点不同,杜威认为,所谓逻辑,即等于探究的理论。因为探究发生于疑难,而终于解决此疑难的条件。将这些成功的条件加以组织,即成为我们的逻辑形式或原理。《逻辑,探究的理论》是现代逻辑派别中心理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逻辑学》
  (德国)黑格尔(1770~1831)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杨一之译。
  通称《大逻辑》。本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黑格尔把其他著作都看作是本书的展开和应用。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两版序言、导言和存在论;下卷包括本质和概念论。其中序言和导言说明了逻辑学的对象、方法和特点。存在论探讨了质、量、度三个范畴及质量互变规律。本质论探讨了现实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和现实的内部与外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
   对立统一规律。概念论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
  3 部分,认为绝对理念是逻辑发展的完成,是逻辑学的最高范畴。此外,还阐述了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
  《逻辑哲学论》
  (奥地利)维特根斯坦(1889~1951)
  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贺绍甲译。
  维特根斯坦曾在剑桥大学师从罗素,两人共同创立了逻辑原子论,本书是维特根斯坦前期代表作。
  《逻辑哲学论》表明深邃的思想也可以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全书仅2 万字。它的写作形式也很特别,由一个个精悍的短句以一定顺序编号排列而成。总共有7 个主要命题,编号1~7,讨论了语言与实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把思想和实在联系起来的图式说。
  维特根斯坦对本书意义的概括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
  《民族主义》
  (印度)泰戈尔(1861~1941)
  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谭仁侠译。
  泰戈尔是印度的大诗人、作家。本书为1916 年访问日、美两国时的讲演稿,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作者比较了西方、日本和印度的民族主义,认为西方民族主义的核心,就是冲突和征服精神,这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
  作者反对亚洲照抄西方,主张发扬东方文明,开创一条新的道路,作为对人类福利的献礼,自豪地献给全世界。作者认为亚洲的日本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日本以最先进的成就赶上了现在的时代,同时,从东方继承了古老的文化遗产。最后,作者谈论了印度的出路问题。
  泰戈尔主张发扬东方文化,东方文化应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在世界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权辩护》
  (美国)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
  今天,妇女与男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经济权利和选举权。然而,在妇女所处地位卑下的18 世纪,在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撰写的论战性著作《女权辩护》的时代,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女性被教育要服从男性,与作者同时代的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甚至宣称“妇女仅仅是大孩子。”
  现代女性在享受与男性平等权利时,不应该忘记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新型女性的第一人”,她为女性争取了自由和自尊。女性解放对男性来说意义同样重大,因为,由此引起的男性对女性态度的转变,将会为社会带来进步和发展。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美国)肯尼思·阿罗(1921~)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陈志斌、崔之元译。
  肯尼思·阿罗,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72 年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一道,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他们在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方面做出了首创性的贡献”。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是阿罗的一部主要著作。全书第1 版7 章:导
   论;偏好与选择的本质;社会福利函数;补偿原则;社会福利函数的一般可能性定理;个人主义的假设;作为社会福利判断基础的类似性。第2 版增加了第8 章:关于社会选择理论的注记。
  本书是当代福利经济学和政治民主理论领域内的一部学术名著。阿罗在书中提出并证明的“不可能性定理”,即不可能从许多不同的个人选择中得到大家都满意的社会决策,触及了当代政治生活和经济机制中的敏感问题,使社会选择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验心理学史》
  (美国)E·G·波林(1886~1968)
  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高觉敷译。
  E·G·波林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实验心理学派的著名学者。《实验心理学史》为其代表作。本书从近代科学的起源谈起,全面地阐述了近代心理学在科学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西方各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着重叙述了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和它在德、奥、英、美等国各种心理学派的发展情况。原书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大学心理学史的标准课本。
  美国学者埃利奥特说:“即使是吹毛求疵的心理学家,其中也没有一个大胆的批评家会起而否认波林这本历史是一部经典著作。”
  《文化模式》
  (美国)本尼迪克特(1887~1948)
  华厦出版社1987 年版,何锡章、黄欢译。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学界。在该书问世后的25 年中,被译成14 种文字,印数仅一种版本就超过了80 多万册。
  在本书中,作者对由一种主导动机支配的三种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即新墨西哥州祖尼印第安人的日神型文化、温哥华岛上夸库特耳人的酒神型文化以及美拉尼西亚多布人的妄想狂型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认为本书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开拓我们的视野,此书是最好的指南,通过这种比较,除了其他不同民族的风俗行为以外,我们还能理解我们自己社会遗传下来的风俗行为。”
  《文明及其不满》
  (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傅雅芸、郝冬瑾译,译名为《文明及其缺憾》。
  《文明及其缺憾》一书是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原则分析社会问题的结果,是其后期最重要代表作之一,它阐述了弗洛伊德的文明观:本能和文明的联系和对抗。
  该书的英文译者、美国学者斯特雷奇的评论概括了本书的中心思想:“它的中心思想很简单,..文明只有在否定个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存在,人类的本能生活是进攻与利己主义的自我满足。文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禁止和限制人类..,内疚感已经成为文明人的创造者..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阐发了这个中心思想,人们可能使用很多篇幅也无法透彻阐述散见于书中各处的关于人类及其制度的至理格言。”
   三次推荐书目
  爱尔兰农民(美国)康拉德·M·阿伦斯伯格安达曼岛民(美国)阿尔弗雷德·R·拉德克利夫-布朗不朽的夏娃艾萨克·H·弗拉克超越圣父:建立一门妇女解放的哲学玛丽·戴利冲突中的种族集团唐纳德·L·霍罗威茨从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约翰·B·沃森从一个社会行为学家的立场来看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H·米德德雷朗索:美国黑人自画像约翰·兰斯顿·格沃特尼第三条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现代工业社会奥·希克动机与个性(美国)马斯洛(1908~1970)
  对劳动的破坏及其救治方案约翰·勃雷对文明的反叛斯陶达儿童的心理发育玛格丽特·马勒·弗雷德·派因、安妮·伯格曼风俗史诺伯特·伊莱亚斯妇女、历史与理论琼·凯利妇女的解放(英国)穆勒(1806~1873)
  妇女生态学:激进女权主义的伦理转变罗伯特·H·博克妇女与社会主义(德国)倍倍尔(1840~1913)
  富有的人们:经济富裕与
   美国的特性戴维·M·波特个人影响:人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作用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埃利胡·卡茨孤独的人群戴维·里斯曼、鲁埃尔·丹尼、内森·格拉泽幻觉的未来(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回忆、梦想、思考(瑞士)卡尔·荣格(1875~1961)
  街头社会威廉·F·怀特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加德纳·墨菲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莱格心理学入门劳动组织(法国)路易·勃朗(1811~1882)
  论妇女及伦理(德国)叔本华(1788~1860)
  逻辑学的发展
  威·涅尔、玛·涅尔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波兰)塔尔斯基逻辑与知识(英国)伯特兰·罗素(1872~1970)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俄苏)斯大林(1879~1953)
  美国风情亨利·詹姆斯美国黑人的改造W·E·B·杜波依斯(1868~1920)
  美国生活中的反知识分子倾向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人鱼与人身牛头怪物多萝西·迪纳斯坦名理探傅泛际、李之藻译母性的再生产:精神分析与性别社会学
   南希·乔多罗穆勒名学(英国)穆勒(1806~1873)
  女性的解放(英国)穆勒(1806~1873)
  穷理学傅泛际译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卡尔—桑德斯人类团体乔治·C·霍曼斯人文类型雷蒙德·弗思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社会传统森摩纳社会革命(德国)考茨基(1854~1938)
  社会科学方法论(德国)马克斯·韦伯(1864~1920)
  社会命运维克多·孔西得朗社会行为的结构(美国)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5) 社会行为及其基本形式乔治·C·霍曼斯社会学(日本)岸本能武太著;章太炎译社会学理论(美国)道·保·约翰逊(1941~)
  社会制度(美国)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5) 社会主义心理学亨德里克·德曼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论马克斯·韦伯神经质的类型戴维·夏皮罗世界的逻辑结构鲁道夫·卡纳普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美国)罗斯科·庞德(1870~1964)
  统治社会学韦伯物竞论(日本)加藤弘之著;杨荫杭译西太平洋的亚尔古(俄)布罗尼斯瓦夫·马利诺夫斯基(1848~1894) 心理学原理(美国)威廉·詹姆士(1842~1910)
  心理学著作全集(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心灵学约瑟·海文行政领导:社会学分析菲利普·塞尔兹尼克性的政治学米利特夜叉阿南达·K·库马拉斯瓦采艺术与幻觉:绘画心理学研究E·H·冈布里奇英国人的性格(美国)爱默生(1830~1882)
  永不动怒琼·L·布里格斯用第三只耳朵倾听西奥多·赖克舆论(美国)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
  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原始心灵鲍亚士殖民者与殖民地阿尔贝特·梅米治心免病法(美国)乌特亨利著;傅兰雅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丹尼尔·贝尔(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