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中国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名著排行榜
  梦溪笔谈(11 次)天工开物(9 次)本草纲目(8 次)黄帝内经(8 次)齐民要术(6 次)九章算术(5 次)农书(5 次)营造法式(5 次)畴人传(4 次)考工记(4 次)农政全书(4 次)备急千金要方(3 次)农桑辑要(3 次)伤寒杂病论(3 次)数理精蕴(3 次)四元玉鉴(3 次)洗冤录(3 次)中国科学技术史(3 次)园冶(3 次)茶经(2 次)景德镇陶录(2 次)脉经(2 次)难经(2 次)神农本草经(2 次)数书九章(2 次)王祯农书(2 次)物理小识(2 次)诸病源候论(2 次)
   首批推荐8 本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1031~1095)
  中华书局1962 年胡道静《梦溪笔谈》整理本。
  笔记体著作,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沈括晚年隐居梦溪园,总结自己一生经历和科学活动以及与人交谈中有价值的内容,撰成此书。全书正编26 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等17 类,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乐学、历史、考古、音乐、艺术等各个领域,共609 条。此外,书中包含了沈括的重要科研成果。他在天文历法上第一次提出了太阳历与农历的结合;明确指出月亮本身不发光,对日月蚀也作了正确的科学解释;提出了新的隙积术,用以求累层堆积的瓮、缸之类物体的总和、发明了会圆术等。还介绍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等宋人发明,记录了宋代的炼钢等技术以及石油的应用,是北宋科技成果的总结。由于沈括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1587~?)
  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 年钟广言注释本。
  农艺学和工艺学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书名取自“人间巧艺夺天工”之意。全书3 编18 卷。上编6 卷,内容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等;中编7 卷,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等;下编5 卷,包括五金开采以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和珠玉采琢等。对原料的品种、用量、产地、工具构造和生产加工的操作过程等,记载都很详细,并附有插图123 幅。全书对明代的生产知识、工艺技术作了全面的总结,英国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成为中国科技史的代表作,更已作为一部世界科技名著而在各国流传,被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
  《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1518~1593)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年影印本。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的药物学名著。李时珍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过去的一些药学著作“本草”存在不少的错误,立志重新编订。于是广泛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验方,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800 多种,历时近27 年,三易其稿,于万历八年(1578)撰成《本草纲目》一书。全书约190 万字,52 卷,正文内容可分三大部分。第1、2 卷“疗例”,阐述药物学理论,包括药物的采集、炮制、性味、用法、禁忌等。第3 至5 卷是“百病主治药”,分列113 种病症的主治药物。第6 至55 卷,详载1892 种药物,分为16 部60 类。《本草纲目》资料非常丰富,采用了比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总结了中国16 世纪以前药物学理论,并对研究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均有参考价值。先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黄帝内经》
  (战国)作者不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年版,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年《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原名《内经》。约成书于战国后期。全书36 卷,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24 卷81 篇,详于基础理论,《灵枢》12 卷81 篇,又名《九卷》、《针经》、《灵枢经》,详于针灸经络。全书大都以黄帝与歧伯等七臣子答问的形式编纂。《内经》一书,在中国医学和哲学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它系统阐述了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规定和影响了后世医学的发展方向、理论特点和方法论特色,从而在中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医学之宗”,至今仍在有效地指导中医实践。它还是一部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内经》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译成多种文字。
  《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生卒年不详)
  中华书局1956 年版。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作者贾思勰,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太守,对农业生产十分关注。他花费了10 余年时间,于533~544 年间,编撰成《齐民要术》。全书10 卷,卷首有作者的《序》和《杂说》。正文92 篇,其中卷1 至卷2 为农作物的耕种,叙谷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卷3 为蔬菜;卷4 为木本植物栽种法、果树;卷5 为林木和染料作物;卷6 为畜牧、渔业;卷7 至卷9 为酿造、食品加工保存、烹调方法、农家手工业;卷10 仅一篇,介绍了一些非中国的物产。《齐民要术》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公元6 世纪以前中国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所积累的大量知识,是一部空前完善的百科全书式的农业科学专著。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方学者认为《齐民要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
  《九章算术》
  撰者不详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年郭书春《九章算术》汇校本。
  中国古代数学名著。撰著者和撰著时间不详,大致出于众人之手,约在公元1 世纪成书。唐时列入国子监算学诸生必读的“十部算经”之一。全书搜集了246 个问题,按问题性质和解法将246 个问题分为9 章,系统地总结了先秦至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许多成果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体系的确定。在中国数学史上,具有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来被誉为“算经之首”,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对世界数学界也颇有贡献,印度、阿拉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数学都曾受其嘉惠,是所有中国数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农书》
  (南宋)陈旉(1076~1156?)
  中华书局1956 年排印本。
  中国现存最早的专谈南方农业技术与经营的著作。作者陈旉晚年隐居于江苏仪征西山时,留心向老农请教,获得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为“有补于来世”,于74 岁高龄时撰成《农书》。全书分上、中、下3 卷,共21 篇。
  上卷14 篇阐述了农业生产经营原理和生产技术,是全书的重点;中卷题为《牛说》,2 篇,论述了养牛技术和牛病防治;下卷名《蚕桑》,5 篇,主要介绍种桑和养蚕的技术。《农书》是现存农书中第一部对农业作系统讨论的著作,
   它具有相当完整而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在土地的利用等多种农业技术问题上有创新。《农书》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可以和《齐民要术》、《王祯农书》等并列的中国第一流农书之一。
  《营造法式》
  (宋)李诫(?~1110)
  商务印书馆1954 年印本。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订的建筑设计、施工的科学专著。编修者李诫,字明仲,郑州管城(今河南新郑)人,曾任将作监。他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参阅古代文献和资料而撰成是书。全书34 卷,357 篇,3555 条,分为总例释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5 大部分。对壕寨、石作、木作、瓦作、雕作、彩画作等建筑结构、构建、工料以及施工工艺作了系统细致的规定。此外还有关于建筑方面一般名词的解释,以及对营建的某些规定和数据的说明。该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著,是研究宋代及中国古代建筑及其标准不可缺少的参考文献。
   二次推荐20 本
  《畴人传》
  (清)阮元(1764~1849)等
  商务印书馆1955 年版。
  中国古代称天文历算学者为“畴人”,《畴人传》即中国第一部专门论述畴人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著作、学术活动的传记性著作。该书最初由阮元所作,李锐、周治平等协助编纂成《畴人传初编》,后来罗士林作续编,诸可宝作三编,黄钟骏父子作四编,前后历时100 余年。全书共71 卷,辑录清末以前中国天文学家、数学家670 余人,西方天文学家、数学家200 余人。
  《畴人传》的问世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全面总结科学技术史的先河。
  自此,我国学术界才开始有系统记载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科技人物与创造发明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专著,其史料价值和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的影响是不待言的。
  《考工记》
  (春秋末)作者不详
  郑玄《周秦经书十种》本;杜牧注解《琳琅秘室丛书》本。
  又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中国传统工艺规范的著作。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齐国人撰。全书两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百工”的含义,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获得优良产品的自然和技术条件;第二部分列述百工各工种(6 类30 个)的职能及工艺规范。
  阐述的科学知识含有力学、声学、热学、数学、化学等初步原理。《考工记》是一本集中国先秦工程物理技术应用之大全的著述,奠定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基础,是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
  《农政全书》
  (明)徐光启(1562~1633)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石声汉《农政全书校注》。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百科全书式著作。作者徐光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
  一生关心国计民生,潜心研究历代农书和相关文献,费时30 年左右,至死才写成《农政全书》未定稿,后经陈子龙整理成书。全书60 卷,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荒政等12 门。书中明确提出以农为本的思想,肯定了“荒政”
  (备荒措施)在国家政策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强调水利建设,引进西方实验方法,倡导科学实验等。书中还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农业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该书总结了明代以前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经验,比以前所存的农书更全面系统,成为中国古代农学的一部巨著。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581~682)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年影印覆宋本。
  医学名著。又名《千金备急要方》,简称《千金要方》。作者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总结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治病经验撰成此书。全书30 卷(又作93 卷),收方5300 首,论治所及,包括妇、儿、内、外、五官等科。书中专门论述了医家应有的道德素养,开中国医学史上医人重德之风。把妇、儿科列于首要地位,重视妇、儿病的防治和护理,奠定了中医妇儿科的基础。对“食疗法”和养生术等亦
   有精辟的论述。因而,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被后人尊为“药王”。
  《农桑辑要》
  (元)司农司编修
  农业出版社1982 年石声汉《农桑辑要校注》。
  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官颁农书。元代司农司编修。初稿完成于至元十年(1273),参加编修的有孟祺等人。全书分为10 门:典训门、耕垦门、播种门、栽桑门、养蚕门、瓜菜门、果实门、竹木门、药草门、孳畜门,分别介绍各种作物栽培技术及家畜、家禽、蚕、蜂、鱼等的饲养方法,对棉花和苧麻的栽培论述较详,特别是蚕桑部分相当完整,远远超过现存宋以前的农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详而不芜,简而有要,于农家之中最为善本”,在中国农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150~219)
  重庆人民出版社1955 年《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年《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著作,又名《伤寒卒病论》。作者张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他以《内经》等医籍理论为基础,结合个人心得,著成《伤寒杂病论》。后人称之为“医圣”。全书16 卷,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部分。《伤寒论》10 卷,22 篇,专门论述外感热病,包括397 法,113方,是中国古代治疗各种传染疾病理、法、方、药有机结合的医学经典。《金匮要略》6 卷,25 篇,讲述各种杂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食物禁忌等内容,载方262 首,所用药物达214 种,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为中医内科杂病学、方剂学和妇产科学奠定了基础。该书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历久不衰。
  《数理精蕴》
  (清)梅瑴成(1681~1764)
  1723 年初版。
  数学巨著。清代梅瑴成奉康熙皇帝之命主编。梅瑴成,安徽宣城人,清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之孙。好学深思,精通律算。曾主编《律历渊源》100 卷,包括《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律吕正义》3 部分。《数理精蕴》历时31 年编成。全书分上下两编,共53 卷,上编“立纲明体”5卷,讲述基础理论;下编“分条致用”40 卷,表4 种8 卷,是全书的应用部分。其主要成就是介绍和传播了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数学。该书问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人们学习数学的必读书、研究数学的重要参考书和应用数学的工具书,对此后中国数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四元玉鉴》
  (元)朱世杰(生卒年不详)
  清《白芙堂算学丛书》本。
  中国数学史和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的数学著作。元朱世杰著。成书于1303 年。全书分24 门,共288 题。书中讨论了高次方程组的消去法以及高阶等差级数有限项求和问题。还对垛积招差问题作了系统而又详细的研究,得到了关于高次招差的一般公式,这在中国数学史和世界数学史上都是首创。此书的数学成就已得到国际科技史界的公认。美
   国科技史学家萨顿称《四元玉鉴》为“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整个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朱世杰“是他所生时代的,同时也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家。”
  《洗冤录》
  (南宋)宋慈(1186~1249)
  法律出版社1958 年本。
  世界上最早法医学专著。亦名《洗冤集录》、《宋提刑洗冤集录》。作者宋慈,字惠父,建宁建阳(今属福建)人。一生从事司法刑狱工作,他综合宋代《内恕录》等有关法医检验著作,再参照自己平时执法现场检验的经验,撰成是书。《洗冤集录》全书5 卷,53 篇。卷1 总叙法医检验的法令原则及基本方法。卷2 述尸检方法,各种尸体现象;卷3 至卷5,述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及尸体发掘、救死方法等。该书问世后,被官司检验人员奉为金科玉律,沿用了600 多年,在中国法医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已被译成英、俄、日、朝等近10 国文字,受到世界法医学界的重视。
  《中国科学技术史》
  (英国)李约瑟(1900~)
  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出版委员会”译。
  直至20 世纪上半叶,远东的文明,特别是其中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没有被欧洲人所认识和正确评价。这一问题促使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写作了这部“论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的划时代巨著。
  全书包括7 大卷:(1)总论;(2)中国科学思想史;(3)数学、天文学、地学;(4)物理学、物理技术史(含3 个分册);(5)化学与化学工艺史(含6 个分册);(6)生物科学、医学史和农业史;(7)结论。本书资料丰富,体大思精,是一部研究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开创性著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多卷本的综合性著作。
  《园冶》
  (明)计成(158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年陈植《园冶注释》修订版。
  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名闻世界。《园冶》是中国第一部阐述园林营造艺术的专著。作者计成,江苏吴江人,明代造园艺术大师。《园冶》一书即其造园经验的总结。全书共3 卷。第1 卷分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6 篇;第2 卷专论栏杆;第3 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6 篇。计成认为,造园艺术所要达到的最高意境和艺术效果,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的美学风格。该书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开山之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著作。至今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茶经》
  (唐)陆羽(733~804)
  《百川学海》本、《茶书全集》本。
  世界第一部有关饮茶文化专著。作者陆羽,对饮茶之道深有研究,于8世纪中期将自己茶道方面的体验写成《茶经》一书。全书3 卷,分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等10 门,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茶叶的产地、
   饮茶的效用、采茶和制茶的方法和工具、饮茶的器具和方法等。书中还大量摘引了唐中叶以前论茶的各种文献。《茶经》的问世,大大促进了中国人饮茶的风俗。陆羽也因此被尊为“茶圣”、“茶神”。《茶经》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影响遍及日本、东南亚等地。
  《景德镇陶录》
  (清)蓝浦(生卒年不详)
  清嘉庆刻本和民国上海潮论书庄刻本。
  陶瓷专著。清嘉庆年间蓝浦撰。蓝浦,江西景德镇人,自小习知陶务,博采众陶瓷书籍,验之于生产实际,撰成《陶录》,其门人郑廷桂整理校勘成书。全书10 卷,分图说、御窑厂、陶务方略、历代窑考等。分别介绍了景德镇的市镇规模、御窑厂的内部结构、陶器生产工艺、景德镇窑业等情况,并对唐宋直至明清时期各个阶段的景德镇窑进行了考证等。该书是景德镇瓷业工艺专著,也是景德镇瓷业千年发展的总结性文献,为研究中国瓷业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脉经》
  (西晋)王叔和(生平不详)
  商务印书馆1954 年排印本。
  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作者王叔和,曾任西晋太医令。他搜集了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古代名医有关脉学的论述,参以自己临床医疗的实践,撰成《脉经》。全书10 卷,97 篇,论述了脉象的种类、脉诊的时间和部位、切脉方法、两手寸口脉象同脏腑的关系、各种疾病的脉证治疗、各种疾病的预后判断等有关脉学的一系列问题。本书集前人脉诊学说之大成,并有所创新,历代视之为学习中医之必修书,奉为脉学理论的经典。该书的影响还远及阿拉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难经》
  (东汉)佚名
  人民卫生出版社《难经校释》本。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秦越人所作。该书从《黄帝内经》中挑选出疑难问题81 个,以问答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其中1 至22 难为论脉;23 至29 难为论经络;30 至47 难为论脏腑;48 至61 难为论疾病;62 至68 难为论腧穴;69 至81 难为论针法。在基础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均有不少创见,如论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入荣卫三焦等问题、脉诊“独取寸口”的切脉方法等。历代都将《难经》与《内经》并称,或同《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并列为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在中国医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神农本草经》
  (东汉)佚名
  孙星衍、孙冯翼合辑本。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托名神农编著。成书约在秦汉之际。全书按性能和功效把药物划分成上、中、下三品,共收药物365 种。其中植物药252 种,动物药67 种,矿物药46 种。
  书中简明地记载了各类药物的正名、别名、产地、性味、功能、采集时间及炮制贮藏方法,概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神农本草经》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家和民间用药的经验,奠定药物学
   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四大经典之一。
  《数书九章》
  (南宋)秦九韶(1202~1261)
  《古今算学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宋元时期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南宋秦九韶撰。全书仿《九章算术》体例,将81 道算题,分为9 类,每类9 题。每题分问(问题)、答(答案)、术(算法)、草(具体演算步骤)
  4 个部分。该书的主要成就有: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的大衍求一术的提出;把数学三次方程解法推广到数学高次方程;提出“三斜求积术”及线性方程组解法;提供了雨量、雪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等。《数书九章》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达到了顶峰,对后世数学影响极大。秦九韶也被称为“他那个时代,他那个民族,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王祯农书》
  (元)王祯(生卒年不详)
  《农学丛书》本、《万有文库》本。
  农学巨著。作者王祯,山东东平人,他综合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的生产实践,撰成此书。全书分三大部分:一、“农桑通诀”
  6 卷,为总论性质,概述耕、耙、种、锄、粪、灌、收等各个生产环节,并论及林、牧、纺织等有关技术和经验。二、“百谷谱”10 卷,分谷属、瓜属、蔬属、果属和竹木、杂类、饮食类。三、“农器图谱”20 卷,分作田制、耒耜、灌溉等20 门,共附图306 幅,记录了当时通用的农业机械。该书是中国农学史上一部继往开来的重要著作,而且其中关于农业机械插图是仅有的,为后代农书直接引用。
  《物理小识》
  (清)方以智(1611~1671)
  《四库全书》本,《万有文库》本。
  科学、哲学名著。明末清初方以智著。该书是方以智仿照西晋张华《博物志》、北宋赞宁《物类相感志》及其老师王宣《物理所》而写的一部笔记类著作。“物理”指世上一切事物之理,非特指今天物理学之“物理”。全书12 卷,共980 条笔记,分为天类、历类、风雨雷旸类、鬼神方术类等,共15 门,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哲学及艺术等各学科。书中不仅保存了中国古代科学知识,而且吸收了当时传入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了一些独特而精到的见解,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十分重要的一页。
  《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550~630)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年南京中医学院《诸病源候论》。
  病因病理学专著。隋太医令巢元方著。全书55 卷,分为68 门,1739 论,内容涉及内、外、妇、儿、口齿、五官、伤骨各科。书中对病因、病机和症候作了比较深刻的论析和细密的分类。其中有不少创见,如在病因方面,除继承前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病因学内容外,还认为乖戾之气是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原因。发病机理方面,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作了更深入的论述等。该书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病因、病机和症候的著作。唐宋以来长期是医生的必修之书,被列为中医重要著作之一。日本《医心方》的内容,
   也多取材于本书。
   三次推荐书目
  测圆海镜(元)李治(1192~1279)
  海岛算经刘徽花镜(清)陈扶摇(约1612~?)
  救荒本草(明)朱橚(?~1425)
  四部医典宇妥·元丹贡布汜胜之书汜胜之算法统宗(明)程大位(1533~?)
  饮膳正要(元)忽思慧(生卒年不详)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中国科学与文明李约翰、王林周髀算经作者不详遵生八笺(明)高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