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之北京电影学院
 
                                ——梦想和我们
 


                                                      作者:杨杨 李腾 姚雪

导演篇

  我常常对别人说,“我是电影的孩子,我为电影而生。”

  2002年9月,当我真的站在北京电影学院的门口时,脑海里,便想起了孩提时代的那个梦想。那,也是父母毕生的心愿。

  我一直相信,没有对电影的挚诚热爱,是考不上电影学院的。

  还记得刚入校的时候,我们都骄傲于自己从无数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多是一幅趾高气扬的胜利者姿态,谁也不轻易服输。但因为有着太过相同的爱好和梦想,我们的心又很容易走到一起。课上,我们和老师一起看片讨论;课余,在四季厅海阔天空畅谈电影;当然,最令人兴奋的是,每周我们都会聚在标放观摩四场电影。那时候,总要等到最后一个画面结束,灯光亮起,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我们每个人都有成排的电影书籍,每个人都有如数家珍的电影光碟,每个人都有津津乐道的大师偶像。宿舍里,几个人围坐在电脑前,看的是“电影”;熄灯后,无数次夜谈话题围绕的依旧是“电影”……
 


  四年里,这样难忘的情节有太多太多,我像一个无暇顾及沿途风景的旅人,在即将到达终点时,蓦然回首,才发现过去的风景如雾里的花朵一般,虽不再清晰,但依然美不胜收。

  毕业联合作业,是我大学四年最后的记忆,也是记忆中最后一道靓丽而难忘的风景。

  为准备作业,今天我又去了图书馆。屋里很安静,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洒在桌面上、书本上,很暖,很舒服。看书是我生活中的必需,从一段段情感丰富的文字到一场场变幻无穷的电影,它们给了我创作的养分。电影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它美化生活,解读人性,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有思想、有灵魂的艺术品。与电影厮守、和大师碰撞的感觉常常令我欣喜。只有电影,才能让使我不停的思考。
 


  联合作业的拍摄进入了倒计时,我激动的心情也像抛物线一样,逼近历史最高点。连做梦都是在反复的走戏,不停的喊“action”“cut”每一天都在为拍摄而忙碌,每一天都会出现新的问题。作为导演,我要不断与主创人员协调、沟通,做好拍摄前的最后准备。因为我知道,这次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一次简单的拍摄,每个人内心都激荡着难以名状的心绪。人人都有离别情,人人都会舍不得。我以为自己表达伤感的方式可以更加高明,其实真到了这一刻,我也只会默默无语。

  联合作业开机的时候,并不顺利。每当我稍有灰心时,就想到老师的教诲:“你带着一个团队进入丛林中冒险,无论遇上什么困难都绝对不能放弃,因为一个团队的生命都掌握在你的手里,只有坚持下去,才能从丛林中走出来!”
 


  坚持下去,走出来。

  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因为那一次次的坚持;坚持,就是因为源自心底的向往。

表演篇

  拍摄联合作业的第一天,紧张可想而知。大家相互鼓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毕业的忧伤依然还在,但大家只想用最美好的笑容相互慰籍。

  这是在学校的最后一次演出了吗?这是和同学的最后一次合作了吗?这是即将画上的那个句号吗?其实,心里明明知道,这些 “最后一次”都是确定的答案,可还是自我安慰似的划下一个个问号,只是希望一切不要那么快结束。

  曾经,我也做过美丽的明星梦,单纯迷恋被簇拥的感觉;曾经,我觉得表演很简单,可以信手拈来,就无数次地幻想,有一天,自己的身影能出现在那宽宽大大的电影屏幕上,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都来看同一个故事,看我的表演。
 


  后来,我学会享受表演的过程,真正爱上表演,爱上自己塑造的人物。我终于不再是那个只会做明星梦的小女孩了。

  这一切的变化,缘自四年。

  清晨6点,走进电影学院,人仿佛置身于一段段独幕剧中。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每天一个小时的吊嗓子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自说自话,外人听起来奇怪,可这确实增强了我们的表演功底。

  回首四年,系统的理论学习,不断的排练小品、朗诵台词、形体训练,会觉得好辛苦,常常也抱怨,甚至偷懒。但每次松懈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梦想,便会坚持下来。四年中是这样,四年后的八年、十年,甚至更远更远,我也会这样。因为我始终坚信,有梦想的灵魂,永远不会疲倦!
 


  我是一个演员,舞蹈不是我的专业,但当婀娜的舞姿在阳光下变成欢快的身影,柔软的身体随着音乐情不自禁的旋转时,我会觉得舞蹈与表演是一脉相承的。在舞蹈中,我得到了释放,它可以是欢快的,哀愁的,可以掺杂着爱与恨。

  完成最后一个旋转动作,望着空荡荡的教室,我的心一下子沉落到底。走出这间屋子,好像用了很长很长时间。亲爱的母校,我要走了,但不会流露出悲伤。这一场电影的结尾,没有眼泪。因为微笑,更能迎来一个美丽的明天。久久地站在教学楼门口。站了不知道有多久。时光静静地流走,而我的心里,思绪翻江倒海。
 


  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我又看见了那个熟悉的建筑。赫然直立的金字塔尖,预示着一个孜孜以求、不断向前的过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巅峰,那么,就让我们把离开象牙塔的一刻,看作向新的巅峰攀登的起点吧!带着母校给我们的所有鼓励,所有支持和所有温馨的回忆,去征服自己生命中的金字塔。

后 记

  只有四年,却已经四年了。我们的时光就好像一场电影,上演了四年,如今,那朵芬芳的花儿悄悄地收起了它的花瓣,我们也悄然散场。而这里,是一个永不关闭的电影院。一场场精彩不断开演,一场场回忆不断被细腻的心收藏。

  电影学院,你是让我们美丽梦想开始的地方。
 


摄影篇

  我始终相信,那个大屏幕里的世界比现实生活更绚丽。

  世界一直在动,景象一直在动,我也一直在动。我是一个摄影,我想让眼前的景象在我的取景器里,做最美丽、最和谐的运动。

  有人说,人的一生,往往是童年梦想的影子。我童年时,父亲经营着一家照相馆。照相馆的主角是那台古老笨重的老式照相机,父亲用它拍了不少照片。发了黄的相纸,做道具的老花镜,白炽灯,黑幕布……这些童年的玩物为我打开了摄影之门。后来,我开始学习美术,画笔和相机是我捕捉美丽画面的工具,像我的左右手一样,不离不弃。

  第一次看到电影《红高粱》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剧情,并不一定看得懂,但那扑面而来的浓烈的红,那粗犷而精巧的画面,却深深地震撼了我。后来,我知道了“胶片”这个词,原来这所有运动着的美丽,都记录在胶片上。于是,像《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那样,我开始迷恋胶片,迷恋一切与电影有关的东西。

  从照相,到绘画,再到摄影,童年的记忆如同种子,在我没注意的时候默默发芽抽枝,而当我发觉时,它已经变成了大树,占据了理想的整个天空。

  2002年9月,我进入了电影学院,立誓要成为优秀的摄影师。四年里,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从最初的图片拍摄到学会用摄影机;从简单的技巧练习到学会用光影去诠释一个故事。第一次见到真的摄影机,第一次学会装胶片,第一次用手去触摸它,第一次聆听胶片转动咔嚓咔嚓的声音……我就这样在无数的“第一次”中成长起来,并在此后渐渐铺展开的时光里,从稚嫩走向娴熟,把寂寞变成执着。

  有第一次,也会有最后一次。有第一次的欣喜,也会有最后一次的惆怅。转眼四年光阴已逝。当日历翻到2006年4月7日这一天时,我的毕业联合作业也开机了。

  这是四年里,我来了无数次的地方:树木林立,枝繁叶茂,幽深的小路绵延向深处,偶尔一阵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宛若轻巧的歌儿,让人心静。上午拍摄还算顺利,休息时,大家还有说有笑,仿佛忘记了这“最后一次”本来会有的难过。和导演讨论下一组镜头时,天突然阴沉下来。我的心“咯噔”一下,变得沉重起来,因为老师常说:摄影得靠天吃饭,拍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天气突变,影响结果。

  四年里,这样的体验早已不在少数。说摄影靠天吃饭,不止是怕天气多变,许多时候,更是因为摄影师对镜头的苛求。冬天,为抓拍一个镜头,等到手脚冻僵;夏天,为寻找一处好景,晒得皮肤红肿。虽然辛苦,但每次看着亲手洗出的一张张照片、拍摄到的一个个精美画面时,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

  毕业联合作业“关机”时,大家都很激动,却也很留恋。这是所有人都用心去完成的“最后一次”。四年的知识,四年的训练,四年的分享,四年的思考,还有四年来那些实现了和没实现的梦想,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留在了这一份联合作业里。

  命运有时也会如同天气般无常反复,而这四年的磨练,已经教会我们,如何去笑对风雨,守望晴天。

录音篇

  乡间清晨的鸟语声,城市地铁呼啸而过的摩擦声,汽车嘀嘀的喇叭声,以及路人甲乙丙丁的哭笑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注意到这些声音,因为眼睛能看到的世界,已经绚烂多彩。而我,一直留心聆听着它们。

  声音是世界的另一张脸,是一闪即逝但会重复出现的表情。这些声音不像流行歌曲那样会被记住甚至传唱开来,它们只是默默无闻地装点着这个世界。

  也许只有在电影的世界里,它们会被再现,和影像一起,为人们献上一个又一个视听盛宴。
 


  我热爱声音,热爱电影。这,就是我进入电影学院的原因。

  然而,从一个单纯喜欢声音的孩子,到一个专业的录音师,这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我发现声音的采集、制作和处理的过程是如此繁琐时,我才明白,有些看来平凡简单的东西,其实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常常听人说,录音师带着耳机,举着杆的样子很“酷”。以前,我也百分百同意这个说法。然而,因为这样的“酷”,举杆举到胳膊酸痛,甚至失去知觉时,我发现,其实“痛并快乐着”,才是真正贴切的形容。

  也有人说,录音师多是沉默寡言的。因为在剧组里,他似乎最不需要和人合作,只管录音就好。其实不然。我们要常和导演探讨,了解他想要的声音效果;也要和摄影师做好协调,以免话筒穿帮。

  如今,四年生活如一首交响曲,渐入尾声。犹记得四年前那个秋天,来学校报道时温煦暖风吹过耳畔的声音;犹记得拍联合作业时去的小树林里,叶子们欢快歌唱的声音;犹记得与伙伴们在“关机饭”上畅谈过往,最后哽咽说出的那一句“明天会更好”。

  我们加工过无数的声音,而这一次、这一些声音,却原封不动地收藏在了记忆里;我们欣赏过无数的声音,而这一次、这一些声音,却属于那些最让心灵感动的纯真。

  曾经,电影学院是我们的岸。四年前,为了这个梦想,我们曾拼尽全力。而如今,我们又有了新的彼岸。回头的那一瞬间,才发现,时光已走远,我们已长大。
 


  电影学院,你的体内流淌着多少像我一样的年轻学子动人的青春梦想。我们在你的舞台上尽情欢唱,蓬勃成长,知道了世间更多表达爱的方式。以后,就算我们白发苍苍,已经老去,我们也一定会不断的提起你,提起你和我们的这段精彩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