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喋血佛堂

作者:海 岭 增 科




  烈女复仇效荆轲,锲而不舍;“霸主”归隐难成佛,苟延残喘。家恨绵绵,十年磨炼心如铁;国仇浩浩,一朝雪洗气若虹。巾帼扬正义,侠气照汗青!
  
  1925年4月,段祺瑞政府任命奉系军阀张宗昌为山东军务督办。
  奉张势力进一步南侵,让皖系军阀孙传芳十分不满。拥有浙江后,孙传芳抓紧时间整肃军队,对外联络冯(玉祥)、吴(佩孚)及苏皖各地有实力的将领,组成了颇具规模的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意欲与南侵的奉军一决高低。
  10月16日,孙传芳不宣而战,五路大军同时向上海、南京、松江发动进攻,浙奉大战拉开了序幕。
  一时间,猝不及防的奉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从惊恐中清醒过来的胡子大帅张作霖非常恼怒,立即命令张宗昌、褚玉璞、施从滨等将领组织部队抵抗。
  施从滨出身于安徽省桐城县军人世家,是北洋老资格军人,战功卓著。总指挥张宗昌为了让这员正统行伍出身的名门老将能为这场大战尽心尽力,颇费了一番心思。战前,他和施从滨、孙宗先换帖结为金兰之好。施从滨为大兄,孙宗先为二兄,张宗昌最小,自然排为老三。开战后,他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
  为了增强施从滨部队的作战能力,张宗昌不仅在给养方面优先照顾,还将战斗力最强的、有铁甲车等重型装备的白俄部队,调拨给他指挥。这支白俄部队从关外打到关内,屡立战功,一直被张宗昌视为王牌。
  徐州会战开始之后,惨无人道的白俄军对孙军俘虏极尽虐待之能事,割鼻子、摘心肝、挖眼睛,甚至将他们凌迟折磨致死。这使得孙传芳十分恼怒。他连发三个电报要施从滨同他合作,倒戈内应,不料施从滨毫不动心,依然猛烈进攻。孙军损失惨重,孙传芳对施从滨恨之入骨,这也为以后杀他埋下了伏笔。
  初战告捷的施从滨孤军深入,加之后援和供给被断,部队的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在孙军的反扑下渐渐不支。重兵包围之下,施从滨部溃不成军,情况万分危急。
  为了逃命,施从滨仓皇钻进铁甲车,命令残余的铁甲军拼死突围。孙传芳早就料到这一招,破坏了铁路,使施从滨逃跑的希望化作泡影,成了孙军的俘虏。
  施从滨当时已年近60岁,须发花白。在战场纵横驰骋多年的这位老将军,对自己成为战俘虽深感耻辱,却也无可奈何。他十分清楚,在变化不断的军阀战争中,胜败乃是常事,好在大家都还能遵循一条规矩,就是不杀所俘敌方将领。像他这样的军中宿将,自在优待之列,是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的。
  当时抓他的是孙传芳手下的师长谢鸿勋,他一见从铁甲车中走出的是军中老前辈施从滨,抬手“啪”地敬了一个军礼,道:“施老将军,您先受点儿委屈吧,但请您放心,在我这里不会有什么危险的。”说完,立即派了一名营长押送他到蚌埠总司令部去见孙传芳,并写了一封信请求孙传芳给予优待。
  然而,施从滨没有料到,他这一去却是踏上了不归之路。
  当身着陆军中将军服的施从滨被带到孙传芳面前时,孙传芳正斜靠在烟榻上吸着大烟。作为战败者,施从滨还是礼貌地给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孙传芳敬了一个军礼:“报告孙督办,败将施从滨向你报告,请训示。”
  躺在烟榻上的孙传芳一动不动,坦然受之。
  十分钟后,过足烟瘾的孙传芳才伸了伸懒腰,慢腾腾地转过身来,冷笑一声说:“施老,段祺瑞和张作霖给了你什么好处,你非要这么和我过不去?你不是要来当安徽督办吗,怎么不走马上任呀?”
  施从滨尴尬得说不出话来。
  孙传芳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继续挖苦他说:“哼,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安徽督办,封疆大吏,是你施从滨能干的?!听说你会打仗,本打算领教一番,没想到我小指头一捅,你就垮了。嘿嘿,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你一万人马。谢师长给我来信,请求优待你。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呀,我这里实在不好安置你。你能干什么?就是给本帅当马夫,也不一定中用啊!”
  如此奚落一个比自己年长近二十岁的军中老将,连孙传芳的部属都觉得有些过分了。但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孙传芳最后说:“对你这样一个百无一用的老朽,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出去斩首示众。”
  这话一出,众人都吓了一大跳。杀被俘的敌方将领可是军阀之间的大忌啊。众人起初以为是孙传芳气昏了头,在气头上胡乱下的命令,急忙求情道:“施从滨是高级将领,斩杀敌方大将在以往争战中不曾有过,还请督办慎重考虑。”
  孙传芳勃然大怒,呵斥部属道:“什么不曾有过?!我孙传芳今天就要把这个规矩破一破,看天能不能塌下来……”
  孙传芳瞪着眼睛痛骂一通之后,暴跳如雷道:“别再啰唆了——拉出去毙了——”
  “哈哈哈……”施从滨大笑道,“毙就毙好了,何须像三尺小儿一般号叫。老夫去也,量你小儿也不得好死。”
  “我好死不好死,就不关你施从滨的事了。”孙传芳傲慢地说,“只是我今天请你先走一步了。”
  说完,即下令将施从滨和他的一个团长押赴到车站南面的广场上执行枪决。
  枪决施从滨之后,孙传芳仍愤恨不已。他还命人把施从滨的首级割下来,悬挂在蚌埠城头示众,并不许其家人拉尸体回家善后。
  其实,孙传芳杀施从滨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施从滨是安徽人,杀掉他可以警告自己属下那些浙、闽、赣、苏、皖籍的地方将领,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就是施从滨的下场。
  孙传芳骄横地杀掉了施从滨,开了民国以来虐杀敌方高级将领的先例,也犯了军阀之间争战的大忌,一时间遭到各界人士的谴责。这件事埋下的仇恨的种子,在十年以后为他带来杀身之祸,这怕是孙传芳所没有料到的。
  
  立誓复仇
  
  张宗昌兵败退回山东。
  施从滨在蚌埠惨遭孙传芳斩首示众的消息传来后,张宗昌痛哭流涕,大骂不止:“施兄,你死得好惨啊……都是我害的啊……孙传芳,我操你祖宗八辈,我与你不共戴天!此仇不报,我就枉活人世了。”
  张宗昌下令在他的督办府设置灵堂,公祭施从滨。他还花巨款从蚌埠赎回施从滨的尸首,拨出专款料理他的后事。同时他将施从滨殉职一事上报段祺瑞执政府,请求追奖。后来,执政府追授施从滨为陆军上将。
  然而,世事变化莫测。
  1926年7月,广东革命军誓师北伐,民国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由此开始。锋镝所指,直系吴佩孚在湖北境内被消灭;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孙传芳。
  为了生存,深谙纵横之术的孙传芳一改几个月之前骄狂不可一世的嘴脸,决定和对手——奉军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北伐军。同样感到北伐军威胁甚大的张作霖,亦有联孙之意。
  孙传芳做好奉系头领张作霖的工作之后,转过头又来做被自己打败的张宗昌的工作了。
  发誓要为施从滨报仇的张宗昌为了自身的利益,赶紧接住了孙传芳抛来的媚眼,变要取他的头颅为握手言欢了。
  死对头转眼成了哥们儿。
  张宗昌和施从滨的结拜,本就是一种利益的扭结,没有什么真正的情义可言。当时张宗昌赌咒发誓要给他的施大哥报仇雪恨,不过是做给旁人看。他摆出一副怒气冲天的样子,无非是想博个讲义气的好名声。
  张宗昌和仇人孙传芳修好的消息传到了天天盼着报仇的施家。施家人一听,无不痛哭流涕,哀声震天。
  就在这时,只见一匹白马如飞而至。马蹄尚未停稳,马背上一位身材苗条、面如满月、目光冷冷的白衣女子,一个空中翻身,稳稳地落在大门口。老门人孟大爷忙迎了上去,接过那女子手中的长剑道:“大小姐回来了,大家都盼着你回来安慰老夫人呢。”
  “家中出什么事了?”白衣女子叫施谷兰,是施从滨的大女儿。
  “张督办跟咱们的仇人孙传芳好上了,为老将军报仇的事指望不上了……老将军死得冤枉啊……”孟大爷曾跟随施从滨南征北战多年,出生入死,两人感情甚深。他官不做,钱不要,偏要在施家当一个看门人,说是不愿离开老将军。施从滨遇害后,孟大爷每日上香烧纸祭拜,诵经超度,常常哀叹自己年老体衰,不能上马冲锋,手刃仇敌。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