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九章 农业与农民文化——中国传统农民分析(1)      


<



  【一】传统农民之理想

  “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所有传统中国农民的理想生活方式。当然,前提条件是吃饱,当然吃不饱也可以,最低要求是别饿坏。

  农民们的最高理想可能是做皇上。有个笑话,说一个农夫与自己的妻在炕头上畅谈理想。农妇说,我想当皇后娘娘,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叫丫环:大姐,给俺拿块柿饼吃!农夫说,我想当皇上,每天早上喝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多美啊。农妇一听,急了,踹农夫一脚:死鬼,想得美,你要喝豆腐脑,那我不得每天早上起来给你磨豆吗?听了这笑话,笑不出来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愚夫愚妇们连美梦都做不出来的。当然,也有做得差不多的,比如刘季与项籍。始皇出巡的威风,不幸让两个傻小子看到了,刘季曰: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籍曰:彼可取而代之!而悟空,堪称是中国农民的形象代言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当然了,这种理想不是你一想就能实现的,比中头彩的频率还要慢,二三百年才开一期,根本轮不上几个人的,但是农民们并不急:皇粮国税,天经地义。做不了皇帝,就给皇帝打工呗。如果这皇帝真的到他家了,他也脱不了农民气。项羽衣锦还乡的虚荣;刘邦问他爹“我跟二哥谁的田产大”,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刘皇帝顶多是个特级大地主。他坐在皇城里,左拥右抱,面向全国人民收租子,全国人民都是他的长工。租子和长工,由各级官员替他收缴和管理,所以,这大地主的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美滋滋之余,恨不得溥天之下的王土全都种上庄稼,于是,历代帝王都鼓励大家垦荒,到康熙时,就发愁了,发现人越来越多,可垦之地却越来越少。再到后世,毁林造田,填河筑地,胆子越来越大。普天之下,莫非农田,率土之滨,莫非农民。知识分子进农场,青年学生下地。就连工业,也是农业式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村村架起炼钢锅!他们把炼钢看做种毛豆了。

  农民们最崇高的理想是“均贫富”。但是这理想太崇高了,所以在现实面前经常碰壁,在历史上便净是失败了。典型的例子便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有钱同花,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可惜的是,在奔向天国的过程中,领袖本人率先搞特权搞腐败,于是均贫富这事儿便不了了之。农民们呢,好像也没什么意见。古时的农民大都不识字,历史又是由读书人写出来的,虽然人们常说,人民,惟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可是历史书上很少有人民的身影。所以,我们不知道那时的人民在造反的过程中,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心理轨迹。哎,那时的知识分子或者说历史学家为什么不搞点口述史呢?

  我认为历史上最珍贵的农民理想乃是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为它是中国农民起义中最响亮的反贵族特权倡人格平等的口号,可惜这口号失传了。到了明朝李自成,成均田免粮了,到了清朝洪秀全,干脆成杀清妖了,到了义和团,又变成扶清灭洋妖了。所以,感觉农民的理想是一代不如一代,丢失了最珍贵的,最崇高的,有些得不偿失吧。

  【二】传统农民之素质

  电视上有关西北放牛娃的理想,让我们沧然泪下:记者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他说他要放羊。记者问为什么放羊,他说放羊挣钱。记者问挣钱干什么,他说挣钱娶媳妇儿。记者问娶了媳妇儿干嘛,他说生娃娃。记者问生娃娃干啥,他说娃娃长大后也放羊,挣钱,娶媳妇儿,再生娃娃。这个节目播出后,城里一个14岁的少年顿感人生无意义,自寻短见。别震惊于这放牛孩子的人生理想,因为这就是传统农民们真实的生存状态。生存的天空,没有足够的光线,导致他们先天的弱视;环境的恶劣,没有足够的空间,导致他们后天的短视。短视与愚昧,就是传统农民的素质,这素质,是农民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结果;是统治者长期“饱其腹弱其智”的结果。解放后,政府指导下,农民们掀起了扫盲高潮。一句话,不识字,哪能建构自己的理论武器,又何谈自身的解放啊!

  传统农民最大的短视表现在他们始终意识不到自己贫困的根源,因而也产生不了理智的利益诉求。几千年以来,他们完全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惯性在劳作、在生存,所以农民自身的素质在几千年之内停留在一个最低水准。农民吃不饱穿不暖了,他们看不到饥饿的根源,但是他们能看到端坐金字塔顶端的权势阶层在胡吃海喝,所以他们认为,富有就是缺德,贫穷才是道德,越穷越光荣,于是他们的目的就是均贫富,就是杀掉旧富豪,推翻金字塔顶端的那些缺德者。他们并不知道改造金字塔本身,相反,他们把顶端的人推下来,让自己的领袖取而代之,他们的领袖只会学着前任的样子去享受全天下的财富,并且以自己亲属的远近和军功的大小去培植新的富豪。所以,我们看到的悲惨结果是: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上最多,规模上最大,但是城头变幻大王旗,金字塔体制仍然存在,中国农民仍在金字塔底端负重。农民整体处境及社会地位从不因他们的起义而产生本质性的改善与提高。这一切,让我们哀叹:在人头决定胜负的年代,农民们的短视决定了他们常常沦为被运动的对象和改朝换代的工具。

  【三】传统农民之品德

  人之初,性本善。

  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民,是社会上最善良的一个阶层。但是,他们的善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说,正因为他们的善良,政府才得以对他们施加暴政与苛政。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一个阶层。世界上,似乎找不到比中国农民更勤劳的群体了。但是上天对这种勤劳的回报也很苛刻,简单来讲,付出与收获绝对的不成比例。惊人的付出,换回的是惊人的低报酬。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一个阶层。他们相信:世界上只有享不起的福,没有受不起的罪。余华的小说《活着》,是全体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我希望,每个农家子弟都要好好看看这本小说。它没有夸张,有的只是理智的叙述与冷静的白描,看过之后让你欲哭无泪。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智慧的一个群体,但他们这种智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是一个类型:提供了诸多智慧,制造了诸多智慧的结晶,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知识分子的智慧主要用来帮统治者稳定江山了,而没有用来给自身建筑安全的堡垒;农民的智慧主要用来给统治者增加财富了,而没有用以改善自身的处境、提高自身的地位!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人性之美之善的充分发挥,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善政!恶政暴政苛政之下,再美再善的人性,也会被压制到扭曲的地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演变史中,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与凶恶残暴,导致农民在反抗的过程中,程度不同地暗示出了人性恶的一面。  


创建时间:05-11-2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