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1期

习惯

作者:李培俊




  事先,她攒足了劲要好好哭一场的,可到了该哭的时候,她就是哭不出来。
  父亲是突然去世的,死于心肌梗死,说不行就不行了。那时她正给一家人家办丧事。
  她是远近闻名的名角,在县剧团当演员。这些年剧团不景气,跟散了差不多,有门路的调到其它单位,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她没门路,年龄也偏大了一些,只能呆在要死不活的剧团里。
  可人总得要吃饭,一天三顿,一顿也不能少。剧团里没钱发工资,他们就自己出去挣,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组成小戏班,专给人办红白事。有人请了,租辆车,拉上乐器鼓钹就走。
  说白了,他们就是响器班。有客前来吊唁,他们就把唢呐吹出哇啦哇啦的悲痛之声接客,亡灵出殡,他们打头,引导着呼天抢地的孝子贤孙走向墓地。
  她的重头戏是祭灵。这是农村新近兴起的丧葬习俗,为了营造凄切悲切的气氛,戏班的人要装扮成孝子跪在灵前哭祭,历数死者生前功德,对儿女的养育之恩。戏词当然是千篇一律的,却又编得滴水不漏,张家老汉适用,李家老太太也适用。如果祭的是老汉,就哭喊一声爹;如果祭的是老太太,就哭喊一声娘。
  她做的就是这种差使。
  她的哭祭很有水平,主家把六尺白布搭在她的脖子上,再把六十元钱往口袋里一塞,先听到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那泪便扑扑嗒嗒掉下来,想止都止不住。她知道,这时的她是想起了自己难处和困境:一个名演员,剧团的台柱子,居然落到这种地步……
  就是这个时候,她得到了父亲的死讯,家里把电话打到她的手机上。霎时,她哭了个天昏地暗,围观的人有八成被她哭得掉了泪。
  那时她就想,哭了这么多“爹”,却没有一个是她的亲爹,都是给人家哭。现在轮到自己的爹了,这番哭祭一定要比任何人的爹都精彩。
  家里没再请戏班,她把自己的戏班拉到了家里,哭祭自然是她的事了。
  跪到灵前,她却怎么也哭不出来,心里老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她一时想不出来。于是,她就憋着,按照师傅教她的方法,用舌尖紧紧地顶住上腭,可那泪就是和她别扭着不下来。
  人们议论纷纷,她也很尴尬难堪。
  见她这样,同来的师兄突然醒悟过来,对家人说:“快!快!快扯六尺的白布,拿六十块钱来!”
  村里人就是一愣:这是给她爹祭灵呀,她也要钱要白布?
  执事的人忙把白布扯好,搭在她的脖子上,又在她口袋里塞了六十元钱。
  哭声顿时而起,颇有痛彻心肺的意味。这时她才明白,她是习惯了,连亲爹都改不了她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