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张百万装死

作者:石玉民




  号称“张百万”的富商张某,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忽然对外声称自己病死。这是为何?原来,这是为了拯救他那不争气的儿子而酝酿的一个秘密计划……
  
  恒发商贸总公司的张总经理,在改革开放后辞职下海经商发了财,成为当地首个百万富翁,人们都叫他“张百万”。这样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为何要装死?说起来话长。
  这天,张百万正在办公室里工作,忽然接到市戒毒所打来的电话,说他的儿子张刚因参与吸毒被公安人员抓获,送进了戒毒所强制戒毒,让家里人去一趟。张百万没等对方说完,就没好气地回答:“我没这个儿子!”
  他刚一撂下电话,顿时觉得心口一阵绞痛,急忙按下电铃,叫来了他的助理老李。老李见此情景,立刻喊人帮忙,将张百万送往医院。
  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张百万的病情总算稳定了。他忧心忡忡地对守候在身边的老李说:“我早晚要被这个孽子气死!”
  张百万的儿子张刚,从小就让人头疼。12岁的时候,他因为打架偷窃,被送进了少管所,可结果却是,他几乎学会了那里所有坏孩子的毛病,变得自私、冷酷、霸道、贪婪。从14岁开始,张刚的劣迹不仅是打架、早恋、通宵不归,而且还和一些社会渣滓吸食毒品。如今还不到18岁,就已被派出所拘留过5次。
  张百万恨铁不成钢,老想着下点“猛药”来惩戒儿子,可就是下不了狠心,因为六年前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儿子从小就缺少母爱。为了不使张刚任意挥霍,张百万曾经削减了给他的零花钱。谁知张刚竟跟他大吵大闹,并以死相要挟。张百万只好迁就他,以为儿子长大后性情会逐渐改变。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他更加失望。经过反复思考,一个拯救张刚的计划在他心里酝酿成熟。
  三个月后,戒毒成功的张刚离开了戒毒所。当他回到自家那熟悉的楼房门口,按响门铃后,开门的竟是一个陌生男子。那人得知他是张百万的儿子,冷冰冰地说:“你父亲已将这座房子卖给了我,现在我是这儿的主人。”
  张刚闻听此言大吃一惊。他又来到父亲的公司,可公司的楼外已换了招牌。保安将他挡在了门外。得知他是张百万的儿子,保安打电话喊来了曾任父亲助理的老李。老李怀着沉重的心情告诉张刚,他的父亲两个月前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有关部门对公司财产进行了清查,发现这个貌似兴旺的公司其实只是一个空壳,而且早已负债累累。公司因此被宣布破产,银行也冻结了公司的财务账号。公司的财产被另一家公司收购,他和部分员工被新公司留用。
  听到这番话,张刚犹如五雷轰顶,他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老李又递给张刚一封信:“这是你父亲临终前给你留下的。”
  张百万在信中对自己没有培养和教育好儿子感到愧疚,嘱咐他今后要好自为之,立志成材,干一番事业,不要虚度年华……张百万的信中最后说:“我给你留下一个缄口的救援信,你可在最需要的时候打开它。”
  看完父亲的绝笔信,张刚万念俱灰。他来到自动取款机前,掏出取款卡试图取钱,可是机器显示该账号已经被停止使用。
  此时的张刚已是一文不名。当他回去找他昔日的朋友,却没有得到那些人的安慰和怜悯,得到的却是对他这穷小子的冷眼,就连他的女友也对他避而不见。面对突然改变的生活,张刚生平第一次泪流满面。他像幽灵一样游荡在大街上。他感到很饿,双腿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一家超市。望着货架上香喷喷的食品,他直流口水,无奈钱包里空空如也。饥饿难忍之下,他竟抓起一个面包啃了起来。一个女营业员发现了,顿时惊呼起来。两名保安闻声赶到,将他架着扔出了门外。
  到了晚上,困倦的张刚无处可去,只好和衣躺在街头公园的长椅上,蜷缩着身子在寒冷和饥饿中度过了难熬的一夜。
  天亮了。饥肠辘辘的张刚来到一家餐馆门前,看见门外潲水桶里有几个别人扔掉的馒头,他顾不得脸面,捞起来就吃。这情景被路经此处的一中年男子看见。他盯着张刚看了片刻,惊讶地说:“你不是张刚吗?怎么落到这个地步。”张刚一见,是父亲的老朋友罗明,扔下馒头扭头想跑。罗明一把将他拉住。
  罗明带张刚走进餐馆,让他点了几个菜,等他吃饱喝足后,罗明问起了他的近况。得知张刚现在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罗明同情地对他说:“你要是愿意靠双手挣钱,就到我这里来做事吧。虽然本公司目前业绩不佳,但还能让你有饭吃。”
  张刚知道罗明是一家中型环保科技公司的总经理,父亲曾在生意上关照过他。此时人家愿意收留自己,当然是看在父亲当初的面子。他哪敢有什么奢望,一口答应说:“我只想填饱肚子。”
  罗明给张刚提供了一个推销员的岗位,负责向顾客介绍公司的环保科技产品,并按销售业绩提成。罗明首先预付了张刚300元的工资。由于无家可归,张刚不得不与人合租了一套住房,花去他100元。剩下的200要维持一个月,这让以往吃顿饭都是一掷千金的他,不得不节衣缩食。他开始吃三四元一份的盒饭,甚至经常用开水泡个馍凑合一餐。
  尽管张刚在努力地工作,但公司的业绩仍是直线下滑。一个月后,罗明将张刚叫到办公室,难为情地对他说:“公司目前经营困难需要裁员,只能保留少数老员工。你是新来的,当在裁减之列。望你能够理解。”临走时,罗明给了张刚300元作为辞退补偿。
  离开罗明的公司后,张刚找到一家餐馆,恳求老板收留他。老板见他是个壮小伙,便答应了,讲好除了管饭,另有少许工资。
  好容易熬到发工资的日子,但老板却根本不提这事。张刚忍不住去找老板理论,那老板却凶狠地说:“管你饭吃就不错了,想要钱就走人。”张刚一气之下离开了那家餐馆。
  张刚再次流落街头。深夜,他又一次躺在了那个曾经躺过的公园长椅上,想起过去对父亲大喊大叫的日子,他很是懊悔。也许父亲的病就是被自己气出来的。不然,父亲会活得好好的,自己也不会流落街头,当初为什么不珍惜那一切呢?在悲伤之时,张刚突然想起父亲留下的救援信,急忙将信取了出来,双手颤抖着要将信撕开。可是,当他撕了一个口子时便停住了:在最需要的时候打开!现在还不是山穷水尽的时候,他还有体力,明天再去寻找新的工作!
  那封信,就像一团火支撑着张刚的信念: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二天一大早,张刚就赶往人才市场。意外的是,他在街头遇到了罗明。罗明告诉他自己的公司也破产了,他现在为别的公司打工,新公司决定派他去新疆开发西部市场。罗明看着可怜兮兮的张刚:“如果你愿意,可以跟我到新疆闯闯。”张刚当即答应了。
  一个星期后,张刚跟着罗明到了新疆。这里随着国家的西部大开发,经济正处于上升阶段。但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罗明开始夜以继日地制定计划和营销方案,通常是张刚一觉醒来,还看到罗明叼着烟在那里苦苦思索。罗明对此的解释是:我已经失败过一次,现在要重新把握每一个机会。
  自从跟罗明相处以来,张刚感觉他身上有种精神在激励自己。他知道,在这样遥远的地方,谁也帮不了他们,即使是父亲的救援信也帮不了,一切只有靠自己。可是,尽管两人都尽了最大努力,局面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面对止步不前的状态,张刚不免有些情绪低落。罗明看出了张刚的心思。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张刚正在住处休息,罗明忽然叫他去阳台上看一个有趣的情景。张刚来到阳台上,只见头顶的墙角处,一只蜘蛛正在吐丝织网。狂风一次次将网刮断,但蜘蛛又一次次地将它织好。罗明看着蜘蛛感慨地说:“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张刚沉默半天,深有感触地说:“罗叔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从那以后,每当张刚口干舌燥又毫无所获地奔波在路上的时候,总会用那只蜘蛛来激励自己。40天后,公司业务有了巨大的转机,他们接到一份价值200万元的订单,这是两人到新疆后掘取的第一桶金。罗明还告诉张刚一个好消息:总公司领导为了表彰他们,将专程来新疆给他们颁奖。
  第二天上午,罗明带着张刚等候在乌鲁木齐机场出口处迎候总公司领导。
  乘客们出来了。张刚老远就从人流中见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他顿时眼睛一亮,天哪,那不是爸爸吗!他怀疑自己是在做梦,可是疾步走来拥抱他的父亲却用胡子扎得他脸生疼。“爸爸,你没有死吗?这是真的吗?”分别已一年的父子俩,在悲喜交加中重逢了!
  张刚激动地讲述着一年来的遭遇,那些痛苦和快乐,绝望和兴奋。他哭着说:“爸爸,我觉得这一切都像是在梦中。”张百万抱着儿子,不禁热泪盈眶:“儿子,爸爸对你撒了一个美丽的谎……”
  原来,这一切都是张百万的安排。处于破产边缘的罗明恳求张百万的帮助来摆脱困境。张百万答应替罗明重新寻找市场契机,条件是罗明必须配合他拯救张刚。张百万承诺,如果合作成功,他还愿为罗明的公司提供财力支持。于是两人商定了一个合作计划。之后张百万便去了外地,边度假边遥控对儿子的生存实验。最后,他设法让一家有着合作关系的公司在反复磨砺了张刚的决心后,给他下了一个数额颇大的订单,以此激励他,也挽救罗明。
  听了父亲的陈述,张刚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才是真正的父爱,这一场生存实验磨炼了自己,也拯救了自己,真是够自己受用一生啊。“可是,爸爸,救援信里是什么?”“哦,里面什么也没有,打开它只能说明我的计划失败了。不过,现在证明,我是成功的。”张刚立刻明白了:“爸爸,这封信比你给我的任何信用卡都值钱,我将用一生的时光来慢慢支取它。”
  责任编辑 张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