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冤仁情怀造英雄
作者:老 兵
北宗仁宗宝元三年,朝廷任命范仲淹为陕西经略使,与副使韩琦一道去延州(今延安)守边。范公到任后,与副帅韩琦一道,不住衙门,而是住到军营里,和将士同甘其苦。又改革军队制度,提拔有功将士,深为全体官兵爱戴。他守边多年,西夏不敢犯边。当时边地百姓中传唱的民歌中就有“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歌词颂扬他,连西夏的首领也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对他畏之如神。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这里只说范公一只金筒造就两位英雄的故事:
范公到延州守边的一个夜晚,他离开自己办公住宿的营帐,去各处营帐巡视。副帅韩琦不知范公未在,特地沏好一壶家乡刚捎来的极品好茶信阳毛尖茶,捧着来找范公品尝。当他走到范公的营帐旁,见到营帐里烛光下一个兵士的影子在晃动,像是翻找什么东西。等他走到营帐门口,里面的烛光却灭了,一个身着号衣的士兵急匆匆走了出来,黑暗之中也看不清这个士兵的面目。韩琦正要发问,那士兵也没看见门外有人,急走间与韩琦撞了一下,正巧撞在韩琦端茶壶的手。亏得韩副帅手紧,茶壶没落地开花,壶中茶水却溅了许多出来。那人一惊,呼地一溜烟跑得没了影儿。
韩琦急忙进帐,点燃蜡烛察看,这一看,不由大吃一惊:范公桌上专门放笔和文卷的绿珠金筒不见了!这只金筒由绿玉和黄金镶铸而成,上有翠珠九颗,珍贵异常,是当朝宰相晏殊铸好赠给他的。范公崇敬引荐他的恩公晏殊,非常爱惜此物,此次奉命守边,也带在军中。今晚却被军中小贼偷走,这还了得!韩琦急忙出去,牵来一匹快马,如飞冲向军营大门,问守门兵士:“刚才有没有一个人从营门出去?”守门兵士说没有。
便命令道:“从现在起,不许放一个人出去,违者立斩!”说完立即飞马赶回军中,传令各营所有将士全部到操场紧急集合。
因为韩琦在范公营帐门口和那人相撞,茶水溅湿了他的衣袖。他想偷金筒的人身上定会溅得更湿,马上集合全营将士来挨个检查,必能查出盗贼。范公此时见中军传令紧急集合,也急忙赶了过来。到了操场,见韩琦正在高举火把检查将士身上的号衣,已经有几位军官检查过了。韩琦见范公到来,忙请范公到一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他讲了,说出自己的决定。范公听后,想了想,问:“找出那个人后,你打算如何处置?”
“立即斩首,号令全军、杀一儆百!”
“为什么要这样严厉呢?”
“这很简单,范公你乃一军主帅,这人竟敢偷窃主帅心爱之珍宝,这种目无尊长王法的罪行不严厉惩治,军队将难以指挥了!”
范公听了,捋须一笑,他当时已五十多岁了,当然不像才三十多岁的韩琦那样冲动,只说了句:“好,这事就让我来处理。”随后他走到将士们面前下令:“现在全体将士不许一个人离开,全部跟我走!”
于是全部中军大营的将士二千多人随范公出营,来到营门外的小河边,顺着小河排了老长一列。范公又下令:“全体将士把身上号衣脱掉,在河水里洗干净。”
将士们相互望望,不知范公何以发出如此怪令。但令出如山,只能执行,于是都脱光上衣,在河水里哗哗洗净拧干。这时范公又发出命令:“大家立即回营休息,明日早操,就不必穿号衣了!”
将士们愣在那里,没有挪脚,韩琦更是不解,连声追问范公:“范公,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你解释一下!”因为这样一来,全体将士的衣服都被打湿,就根本查不出盗金简的贼人了。
范公见众将士都疑惑不解地望着自己,就说:“好,副帅要我解释,我只好向大家说几句。首先,我要向大家请罪,如今西夏敌兵犯境,国难当头,老百姓都在节衣缩食送钱粮送子弟给我们杀敌守边。我本来可以用竹筒来放文卷毛笔的,却用金玉铸造的金筒,犯下奢侈之罪。而到我营帐里拿走金筒的人,一定是家中父老生活困苦,或者有什么急难,这只金筒拿去,能帮助他家解决一点困难,我也放心,同时也警告我再不许奢侈浪费。从此以后,这事就过去了,任何人再不准提起!”
全体将士包括副帅韩琦,都感动万分,士兵中发出唏嘘哭泣之声,大家都默默静立着,还是范公一再催促,大家才慢慢回营休息。
不久,西夏大肆进犯,范公率部队与西夏人展开了大战。两军对阵,西夏军的前锋弓弩队非常厉害,一名将官指挥几百弓弩手不断放箭,宋军许多将士中箭倒地。范公见宋军处于不利境地,正在焦急,忽然从他身旁的队伍中冲出一人,舞动双刀如车轮般,大吼着向敌阵猛冲,西夏军那边如蝗虫般的飞箭射中他身上,他毫不理会,仍快步如飞舞着双刀向前冲。扎在他身上的箭密麻麻满身都是,全身被鲜血染红,但他冲锋的速度丝毫没有放慢,转眼冲到了西夏的弓弩队面前。西夏弓弩手被这个像刺猬样的血人吓呆了,一个个忘了放箭。这士兵冲到西夏弓弩队的指挥官身边,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这一下西夏军队乱了阵脚,许多弓弩手丢了弓弩,一窝蜂往后逃跑。范公乘势指挥大军掩杀过来,一场血战过后,西夏军队死伤大半,一直溃退到几百里之外。
清理战场时,范公找到了那个勇士的遗体,见勇士全身被几十支飞箭射中。范公看到英雄的遗体,眼含泪花,立即查问这名勇士的姓名。这时,一名小校双手捧着一个包袱走来,交给范公。说:“他叫秦旺,开战前他把这个包袱交给我,说‘我一旦战死沙场,请把这个包袱交给范将军’,现在我把它交给大人。”说着抹着眼泪退下。
范公解开包袱,里面正是他丢失的金筒。还有一封信在里面。信上写着:
范将军,我就是偷盗你金筒的贼人。看到将军宽容大度,我愧无地缝可钻,我只有在战场上为国家献出生命,才能洗净我身上的耻辱和悔恨。绿珠金筒归还,请你查收。
罪兵顿首
范公不等看完这信,就跪在勇士的遗体前失声痛哭起来。全体将士无不落泪。范公当即按照高级将领的规格将勇士安葬,亲笔为他题写墓碑,又把那只金筒作为陪葬品放进勇士秦旺的墓穴里。
大约一年后,当地一名青年人,在外做生意几年,最后亏了血本,落得两手空空回来,感到无脸见老父母,就在这一带浪游。听说范公将金筒埋在墓穴里,他就在夜里偷偷把它掘了出来。回家后他把金筒交给父亲,谎说在外赚了钱,铸了这只金筒给父亲祝寿。老人接过金筒,看到上面铸有“希文”(范仲淹宇希文)二字,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早听说过范公金筒和勇士的事。他和当地百姓一样,非常敬佩范公和勇士秦旺。自己的不肖子外出几年,不知详情,竟敢去偷英雄的墓葬,犯下弥天大罪。老人当即气得吐血,痛骂了儿子一顿,又去叫来左邻右舍,把儿子五花大绑押到范公军营,要求范公将逆子斩首。
范公十分赞叹老人的品格,连忙扶起跪在地下的老人和他的邻居,又亲自解开青年的绑绳,对老人说:“你儿子在外多年,回来后只知那墓中有金筒,不知其他。不知者不为罪,我不怪他。再者,他做买卖亏了本,感到无颜见父母,表明他是个有志青年。这样,你既然舍得将他斩首,不如就让他留在我帐下,做个战士吧!”
老人当然高兴,千恩万谢地留下儿子,还一再恳求范公从严管教儿子,然后和邻居们一齐回家去了。
后来,这位青年作战非常勇敢。屡立战功,成为范公麾下一员最得力的猛将。副帅韩琦后来感叹地说“范公一只金筒,造就两位英雄。”
范公以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国政,历史上对他评价很高。与他一起守边小他二十岁的韩琦在范公逝后,也官至宰相,而且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都任过宰相。他的才识人品,受范公的影响颇深,所以有此建树。
责任编辑 张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