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体育营销 不走寻常路

作者:吴勇毅




  体育作为超越国界的共同语言,是人类自然能量和本能的宣泄,不仅蕴涵着健美、竞技等因素,而且包含着民族的自豪感、世界的融合与团结,使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世界上最吸引眼球、最具传播力的平台,而借助于赞助、冠名、代言等手段,让体育的文化融入到品牌文化当中,使企业、产品与消费者藉体育互动产生了共同的焦点,把并由此形成了强烈共鸣,体育营销也往往成为多数企业推广产品、树立品牌的利剑。在西方,体育行销和明星推广已成了大众认同率最高的两大市场推广策略。
  体育营销一般可分为几种形式:一、重大赛事的赞助商,比如联想和中国移动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全球赞助商;二、体育名人代言,如耐克请刘翔代言;三、企业运作某件体育事件,如科健赞助英超球队埃弗顿、姚明到美国NBA打篮球的成功运作。他们的实质都是利用这些人、事将品牌与之相联系,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并将体育要素加入品牌当中。应该说在越来越崇尚运动的年代,体育营销能够大量吸引大众的眼球,提升品牌的认可度,尤其对于品牌的国际化有着深远影响,这些都是靠广告达不到的效果。
  和国内品牌相比,国外啤酒巨头的体育营销已是炉火纯青。嘉士伯是英超的长期合作伙伴,与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至今已有12年之久,并赞助欧洲及亚洲职业高尔夫协会巡回赛的赛事;百威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而喜力则是网球大师杯赛创始赞助商。这些品牌与特定的体育项目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关联性,另外,在相关产品销售上,也都与赛事紧密结合。如每年上海的网球大师杯赛,喜力都开发了一系列促销礼品,网球套装,并推出大师杯纪念罐、大师级新禧瓶。由于这些国际巨头都是全球品牌共享,在中国市场上也以一脉相承的方式进行推广营销。
  然而我国酒类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往往把体育营销误认为就是体育赞助,在体育赞助上不惜重金,却不进行其他方面的配套工作,企业、产品与消费者缺少互动,不进行企业资源的整合,也少有长期战略规划与创新运作,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出体育营销的作用,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国酒企体育营销问题与症状
  
  企业缺乏长期战略规划,急功近利明显,随意性太强
  我国酒类企业缺乏战略的通病在行销上体现无疑,当国际品牌把大型的体育赛事纳入行销战略,成为品牌建设的有机部分并提前几年开始热身全球布局时,酒类企业大多关心的仍是一时的知名度和销量目标,往往是临时抱佛脚,匆忙上马,孤注一掷,急功近利,赛事结束,营销也归零,没有对整个体育营销进行评估总结与规划。
  
  营销策略同质化,缺乏创新,缺少整合行销传播的资源与手段
  我国酒类企业最常用的两种策略不外乎是广告轰炸与巨额抽奖,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没有基于品牌个性,借力“体育”和“互动”来传播建立自己的品牌特性,而且策略单一薄弱,没有整合其它传播策略,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互动传播,使体育营销事倍功半。
  
  多数企业传播定位不准,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理解不深,营销精确度低
  我国多数酒类企业的体育营销缺乏细分群体,不分年龄、对象、区域到处轰炸,促销也是见人就拉,使营销效果大打折扣。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乃至洲际赛事,“80年代”的青年人是主要受众体、消费者,也是传播焦点,但是我国酒类企业往往是一刀切,四处放箭,如此,岂能一针见血,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力,占领最大消费群体?
  
  忽略体育行销的本质,把体育仅作为一次普通事件行销,在人物、地点、事情做错
  体育行销最基本的功用就是借助于赞助、冠名、代言人等手段,建立或改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同。世界很多知名企业都是在赞助体育事业中树立了全球品牌形象,如百威、喜力、百事等。很可惜,我国酒类企业都没有在这一点上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在体育营销的“三点”即时间、地点、人物选择上屡屡失手,南辕北辙,比如选代言人上不具代表性,选择赛事不符企业进军的路线,等等。
  
  中小酒类企业在体育营销表现出“等靠要”或无可奈何思想,几无作为,错失良机
  体育是全民、全世界之事,何况奥运会、世界杯之类世界顶级赛事,不管是哪个企业都脱身不开,它们所带来的商机每个人、每家企业都可有权利分一杯羹。但绝多数酒类企业因“以其小不能入内”而使自己置于度外,无可奈何、无何作为,甘愿错失良机拱手他人。
  
  我国酒企体育营销应对策略
  
  体育营销是个复杂的系统执行过程,需要企业在体育赞助的同时,对企业产品、企业形象重新设计,定位,使之与体育文化相符,还要敢于创新走特色之路,整合企业的资源,综合运用多种谋略,使体育文化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企业与消费者的强烈共鸣。
  
  整合营销 发挥平台效应双向打造品牌
  体育营销的关键是整合资源,依托体育运动的传播平台,调动体育、文化、市场及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协同作战,形成市场的整体冲击力,实现品牌价值与产品销售的双提升。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善用两大手段——策略性传播整合与促销性活动整合,二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资源的边际效应。毕竟单一营销策略难免薄弱,甚至孤掌难鸣。
  2002年可口可乐买断了世界杯的赞助权,在比赛现场可口可乐成为唯一可买到的饮料;在中国,通过评选世界杯护旗手,在新疆、内蒙、甘肃等准备开发地区选拔,与当地教育、新闻等部门联手,在各地引起轰动;在全国开展了“弹指足球”的宣传促销活动;设立多个世界杯现场观球点等活动,把可口可乐的宣传活动推到了高潮。
  而被拒之门外的百事可乐则提出“终于解渴了”的宣传主题,为中国队出线开庆功晚会,邀请多位世界级的球星加盟广告,并买断中国甲A联赛的赞助权;百事杯校园足球联赛、百事网事游戏大赛等活动也使之与可口可乐平分秋色。
  
  差异化营销 确保品牌脱颖而出
  大部分人都知道2006有德国世界杯,2008要举办奥运会,但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体育营销中,使得传播渠道越发狭窄,成本增高,高昂的费用令人望而兴叹,只有勤于“歪门邪道”善于“奇思妙想”,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差异化营销的酒类企业或品牌,才可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入会这两大赛事。用一句广告词,就是“体育营销,不走寻常路。”
  并不是任何人都对大型的体育赛事感兴趣,比如男女,对体育兴趣程度有迥然差异,酒类企业完全可以抓住这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对她们展开营销攻势,并由此获益。英国第三大啤酒集团Asda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专门为“足球寡妇们”设计了时尚的时装出版物,并安排了很多年轻英俊的男士充当她们的购物陪同和购物向导,受到了女士们的热烈追捧,也使Asda在女性界声名鹊起,间接拉动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