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饰品女皇 险中取胜

作者:央 一




  说财富,讲故事,读遍商战传奇!一个为了生计挑着担子走南闯北做小买卖的山里妹子,最后成长为闻名世界的“饰品女皇”,拥有资产数亿,并率领浙江群雄杀奔上海收购了美丽华。这个姑娘不简单吧?大山里飞出了金凤凰,瞧瞧吧!
  话说20多年前,一列开往福建的火车停在一个偏僻的小站上。冷冷清清的站台上,稀稀拉拉的几十个旅客上了这趟火车。上车的旅客中,有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破包袱,身边领着一位姑娘。这位姑娘十七八岁,黑黑的脸盘,浓眉大眼,梳着两条小辫子,穿着很旧的衣服。她的肩上背着个破包袱,包袱里装着绣着花的一些装饰品。姑娘紧跟着母亲上了火车。上车后,就悄悄地站在火车车厢的连接处,没敢往车厢里走,站在那儿,怯生生的目光追随着母亲,看着母亲走进车厢。一会儿工夫,母亲回来了,拉着她的手走进了车厢。姑娘紧紧地靠在母亲身边,心里又兴奋又忐忑,她平生第一次走出大山和母亲到外地做买卖,平生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知道火车车厢是个什么样子。她的目光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她不知道,这个新世界,对她意味着什么。当然,坐在火车里的旅客,谁也不会想到,坐在同一节车厢里的这位怯生生的姑娘,20年后,会是大山里飞的金凤凰,会是黄浦江边闻名世界的“饰品女皇”。
  这位姑娘就是我们要讲的富越集团的董事长周晓光。
  
  千里流浪 奔波异乡
  
  周晓光的家在一个偏僻遥远的穷山沟里,人们的日子过得极度艰难。周晓光的父亲是这个穷山沟生产队的干部,虽是干部,家却是一样的寒碜。黑乎乎的屋子里,除了吃饭的桌子外几乎没什么家具,院子里的猪圈只养了一头猪。她家最多的是女娃娃,有姐妹七个,还有一个男娃,共八个孩子。可每年全家的口粮只有几百斤,缺粮,是这个家最头疼的大事,全家十口人,常年吃不饱。
  周晓光记得母亲常把很少的一斤多米,倒进很大的锅里,煮出一大锅很稀的粥。有一次,全家吃面条,母亲把面条盛进孩子们的碗里,她自己拿碗盛的时候,锅里只剩下面汤,她只好喝了两碗面汤。提起这些,她们母女常会掉泪。
  周晓光高中毕业后,贫困逼她走出了大山,她和母亲一起到外地开始做买卖。
  记得第一次,母亲到邻居家借了40元钱,她们坐火车来到福建,在上饶车站上了车。母亲和她在县城的街边,卖了十几天的货后,就告诉她:“妈妈要到另一个城市去,因为老呆在一个地方赚不到钱。”这样,母亲把住的地方、摆摊的地方,给周晓光安排好之后,就让她一个人在这里卖货,一星期后再回来接她。剩下周晓光一个人,她有点傻眼了,有母亲在,她有依靠,没母亲在身边她有点害怕,没做过生意,连普通话也不会讲。当时,有顾客来到她身边,问她这个东西多少钱?用家乡话回答,可顾客听不懂。她反复地打手势,顾客还是不懂。没办法,她拿出两角钱,跟顾客比划着,是这些钱,顾客才明白了。这简直跟外国人做生意一样嘛,够她难的。
  后来几天,她渐渐地和顾客能交流了,是啊,年轻人学得快。很快,她也会跟顾客讨价还价了,也懂得了怎样打折扣,怎样能赚回成本,她逐渐地入了门。可她头疼的是,有时工商税务的人来查她,她弄不明白这些人是干什么的,让她交五角钱,她就交五角钱,让交一块钱,就交一块钱,也不明白是交的啥钱。难怪城里人当时编顺口溜:农村人进城,喝瓶汽水不懂退瓶,看部电影不知啥名。
  后来,和工商税务接触多了,她才明白这是市场管理部门。母亲一星期后回来了,她们这次出来赚了几十元钱,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几十元钱,这在当年是什么概念?这等于是全家在农村一年的收入。周晓光来了精神,从此,她就在全国各地跑开了。这个城市卖几天,立马转移到另一个城市,也就是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她们为什么跑得这么勤呢?因为她们那时卖的产品是单一品种,一个地方卖得差不多了,就得走,不然没那么多客流量。要说她们几千里到处转,四海为家,吃的苦,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为了省一宿旅店钱,她和母亲往往白天在市场卖完货,晚上就登上转往下个城市的火车,下了车就奔市场继续卖。她们夜间的休息是在火车上度过的。
  头几年,她们的中午饭常常在市场边卖货边吃,多数时候吃什么呢?吃她母亲花便宜价买来的烂苹果,把烂的地方挖掉,这样的烂苹果就当中午饭了。当时周晓光还感到挺满足,因为就这样的烂苹果在家里也是吃不到的。
  几年后,周晓光自己独立闯天下了。一路奔波下来,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江南北,在结识了男朋友虞云新后,他们俩人开始携手周游世界。他们上半年在东北地区摆摊卖货,下半年到南方找市场赚钱,像一对迁徙的候鸟一样,根据气候往返于全国的南北方市场。要说周晓光和虞云新还真是一对最佳搭档,两人的买卖越做越顺,而此时的周晓光也不是当年那个什么也不懂的黄毛丫头了。在商海大潮的磨练中,她成熟了,此时的她,已具备了一个商人特有的经济头脑。在市场中,别人一进去晕头转向,而她一进去如鱼得水。全国大小市场,凡有关装饰用品的行情,她都了然在胸,用一句话评价,她绝对是个经商的料。
  
  边读边悟:
  七几年就下海了,那时候有很多人觉得做买卖是个不好听的事,都在抓革命,促生产呢!能克服心理障碍,早早地迈出经商的第一步,这样的人不多。
  
  十年商战 几经磨练
  
  周晓光和虞云新1985年结束了他们的浪漫经商生活,在老家盖了房子,置办了家具,请乡亲们喝了喜酒。他们结婚了。
  婚后,俩人呆了没多长时间,就耐不住农村生活的寂寞了。周晓光首先提议还得出去做买卖,丈夫同意了她的意见。但这回周晓光不想到外地摆摊卖货了,她想到义乌的市场租个摊位,平平稳稳赚五万块钱,够以后的生活费就回家种地,以后不再离家经商了。
  夫妻二人抱着这个奋斗目标,准备到义乌去了。临去前,他们仅有一万元资金。一算计,租房子、租摊位恐怕不够,夫妻二人又分头到附近的邻居、朋友那借了五千元钱。带着一万五千元钱,他们来到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按照周晓光的想法,到了市场后,租了摊位,他们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买卖了。可她万没想到,市场的摊位全满,没有空位可租,这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让他们着了急。他们找到市场管理所,商量没摊位怎么办。管理所的人也没办法,只好说:“看哪个摊位的业主请假不来了,或停业一个月,你们临时顶替吧。”
  没办法,也只好这样了。他们在市场里这块卖十天,那块卖一个月,唉,真是天注定,看来他们流浪的运气还没走到头呢。在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