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左撇子商店”来福特

作者:徐向林




  我国的“左撇子”人数在世界各国中是最多的,但“左撇子”用品市场却还处于开荒时期。马汉山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广阔前景,抢先一步在大连市销售起左手用品,一时门庭若市,生意异常红火,他也赚了个盆满钵溢。
  
  灵光闪现:
  打工仔要发“左撇子”财
  
  1965年3月,马汉山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的一个小渔村里。高中毕业后,他随父亲出海打鱼。但是,身体单薄的他晕船,有一次差点连黄胆汁都吐了出来。父亲看他实在不是一块做渔民的料,就让他在家中织鱼网。但时间一天天过去,年迈的父亲不能再出海打鱼了,家中的经济收入开始直线下降。1992年,马汉山与同村姑娘许芳结婚后,家里的经济情况就更为窘迫了。为了养家糊口,马汉山决定外出打工。
  2000年春天,马汉山怀揣着500元积蓄第一次走出了家门,来到大连这座美丽的城市。由于他没有过硬的文凭与技术,在劳务市场根本找不到工作。一天,他漫无目的地走在沙河口区尖山街,想到家里还等着他寄钱回去,而他现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想着想着,他蹲到地上,绝望地流下了眼泪。正在这时,一位老太太经过这里。她见一个年轻小伙子竟然当街流泪,不禁十分惊讶地问他怎么了。当这位好心的老人了解到马汉山的困境后,就对他说:“小伙子,我看你人挺实在的,这样吧,你就到我家帮忙,包吃包住,每个月给你开400元的工资。”
  原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与儿媳都在外地做生意。她在家里既要做家务,又要照顾孙女,忙不过来。而且,家里没有一个男人,她觉得不安全,儿子儿媳也不放心。因此,她一直想找个帮手。她看马汉山老实本分,又十分可怜,就把他收留了下来。
  马汉山就这样做了老太太家的男保姆。刚开始,他觉得有些委屈,但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也只得无奈地接受了。老太太的孙女叫桐桐,当时才7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马汉山来她们家的第一天,就发现桐桐吃饭、写字都用左手。他觉得很新奇,没想到,小姑娘竟是一个“左撇子”。
  马汉山早就听说过,有一些人习惯使用左手,但在认识桐桐之前,他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出于好奇,也出于对这个小姑娘的喜爱,他开始收集报纸上关于“左撇子”的报道。
  2001年3月的一天,马汉山帮老太太买菜回来,刚进门,就发现一向活泼开朗的桐桐竟然哭得十分伤心。老太太抱着她,不断地唉声叹气。马汉山吃了一惊,一问才知道,原来那天学校的老师让学生们剪纸,因为剪刀是为右手设计的,当桐桐用左手使用时就极为不便。因此,她剪纸的速度很慢,而且剪出来的东西也不好看。几个不懂事的同学就笑她是“没用的左撇子”。桐桐觉得很委屈,就哭着跑回了家。
  老太太说:“现在哪有人为‘左撇子’着想!什么工具都是为右手设计的。”
  桐桐听了奶奶的话,哭得更伤心了。马汉山的心里十分难过,他想起自己在报纸上了解到的关于“左撇子”的知识,就劝桐桐道:“你不要自卑,咱们国家的‘左撇子’多着呢!再说;你们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报纸上说,‘左撇子’的节奏感、色彩感和空间平衡能力都比使用右手的人强。”桐桐听了,这才破涕为笑。
  当天晚上,马汉山把收集的关于“左撇子”的剪报都拿出来细细地读了一遍。看着看着,他的眼前忽然一亮:中国有近1亿的“左撇子”,可是左手用品市场却还没有人开发,这不是一个绝好的创业契机吗?可是,细想起来,他又发愁了:他哪有创业的资金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马汉山变得沉默寡言了,因为他不想放弃,却又实在无能为力。老太太见他整天愁眉苦脸的,问他是不是有心事,马汉山便将想开“左撇子”用品店的想法告诉了她。老太太一听,立刻兴奋地说:“好啊!早就应该有人做这件事了!”当她得知马汉山是在为资金发愁时,就慷慨地答应借给他3万元钱,并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相信你会成功的!”马汉山十分感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左手用品市场这块“荒地”开发出来,为众多的“左撇子”们造福!
  
  艰难创业:全国首家左手用品商店诞生
  
  有了资金,马汉山又发现了另一个难题:哪里才能进到左手商品呢?没有商品,怎么开店?他在收集的剪报上看到,左手用品在欧洲开发得较早,于是,他决定到网上去查。果然,在网上,他查到了一家设在英国伦敦的“左手用品大全”商店。马汉山欣喜若狂,立刻请人用英文发了一封求购信过去,对方的答复是,他们可以提供任何左撇子用品。
  但马汉山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这些“左撇子”用品的高昂价格吓住了:一把和普通剪刀质地相当的左手剪刀,价格却是国内晋通剪刀的10多倍。一只看似普通的左手用杯子,售价也高达几十元。马汉山意识到,从国外进货显然不现实,他只能在国内寻找左手用品的货源。马汉山通过上网查询、电话联络等方式,几乎搜遍了中国的所有剪刀、小家电和小五金厂,从中发现了几家工厂生产左手用品。于是,马汉山打起背包,开始了走南闯北的艰难行程。他先后去了浙江的黄岩和温州,福建的石狮,广东的潮州、揭阳和阳江等地,在这些集中生产塑料、不锈钢用品和小家电的城市开辟货源。
  在阳江这个刀剪之乡,有几个厂家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左手用剪刀。可是这几个厂都有大批的国外订单,产品只供出口。于是,马汉山就反复向他们强调,左手用品在国内有更大的市场,希望取得厂家的支持,从出口产品中截留一部分销往内地。经过他的一番游说与努力,有两家工厂终于答应为他提供货源。
  然而,仅仅找到了左手用剪刀的货源是远远不够的。但随后当马汉山去其他厂家了解情况时,却发现他们对左手用品一无所知。于是,马汉山耐着性子为他们讲解左手用品的情况以及市场的开发潜力。当几个厂家答应为他生产左手用品后,他又为他们仔细观察分析现有的左手产品,并和厂家协商怎样用最低的成本加工它。比如,左手用奶锅和右手用奶锅的不同就在于锅上凸出的嘴的方向不同,只要将铆接的把手转一百八十度,原来的右手奶锅就变成左手用的了,不用另开模具。而左手用杯子也是一样。一般杯子用右手拿,杯上的图案朝向拿杯子的人。而只要把杯子的把手调位,就能烧制成左手用杯。右手用的刮皮器,只要把它拆开,反向,重新铆上,就能改制成左手用的……”
  就这样,马汉山和几个厂家一起开发了几十种左手用品。在这段时间里,为了提高效率,马汉山总是夜里乘车赶路,白天到厂家办事。火车、汽车、摩托车,什么车快,他就坐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他和张小泉、王麻子及马培德等著名品牌厂家也都建立了供货关系。
  马汉山刚回到大连不久,一箱箱的左手产品就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到了大连。2002年4月8日,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左手用品商店就在大连胜利购物广场钱隆大集170号店铺开张了。马汉山给他的商店取名“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