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洞庭商帮的优秀传人

作者:杨 涌




  清朝末年,一股“实业救国”的浪潮席卷全国,在这股实业投资的大潮中,以张謇、盛宣怀、荣德生等人为代表的近代苏商,无论数量和规模,都让同时期的其他商帮望尘莫及。
  20世纪30年代,与洞庭商帮一脉相承的苏商空前壮大起来,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一股经济势力。可以说,近代苏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他们埋头做事,低调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实业富国”的梦想。
  在他们中间,涌现了一批成绩卓著、可圈可点的商人、家族,时至今日,他们的后裔仍然活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舞台上,其中荣氏家族,是他们中较为杰出的代表。
  
  荣氏家族的起源
  
  关于荣氏家族的起源,现今已经被人们淡忘,只知在19世纪后叶,荣家已修族谱到30世。1873年,荣氏三十世的荣宗敬,出生于无锡锡山,这是江南颇为独特的一个城市。
  3000多年以前,周代泰伯奔吴,立足梅里,把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荆蛮之地”的南方,开风气之先。公元前202年正式建县,因境内锡山锡、铅资源枯竭而取名“无锡”。到了隋唐时期,大运河贯穿东西,交通便利,明清时期成为长江流域四大米市之一。近代,沪宁铁路通车,形成了“大十字”物流框架,非常有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
  荣家,就是在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荣宗敬雄才大略,荣德生讷于言而敏于行,平实勤励。
  两兄弟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Q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
  后来荣家搬到上海,那时的中国,资本主义刚开始萌芽,在大上海的荣氏父子三人最先嗅出了钱庄的资本之味。以保兴面粉厂为开头,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等。荣氏兄弟打下了荣氏企业帝国的基础。
  作为民族金融与民族产业的兴起人,荣氏家族表现出了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公司的“无限公司”做法——董事会只享受股权,不负责具体事务和宏观决策,完全信赖总经理并委以全权。又如企业发展“吃着两头”的方针,即面粉厂需要用面袋子,便发展纱厂,并将此两大块撑着,互相递进,形成面粉和纺织帝国。
  历经20余年,荣氏兄弟进人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5E”和“棉纱大王”。作为民族资本大家,荣氏家族的尊贵地位日臻彰显,荣宗敬被推选为上海纱联会会长。
  北伐时期,蒋介石让荣宗敬承销债券——“二五库券”,荣宗敬以纱业艰难为由予以拒绝。这一行为羞辱了蒋介石,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荣宗敬家财。最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的斡旋,此事才得解脱。
  后来,荣氏家族和国民政府的关系有所改善,在荣氏企业碰到经济危机时,国民党政府大多会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援救。那时上海滩上的大资本家还有好几家,比如现在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他的家族在民国时已成为无锡和上海数一数二的纺织世家,与荣氏家族齐名。
  但是,在上海解放前和解放后,当时的大家族或南迁,或在“文革”和诸次运动中凋零殆尽,留在大陆并一直享有威名的,荣氏家族可称硕果独存。
  新中国成立后,荣德生坚持留在大陆,后来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
  荣氏家族的第二代创业人物是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早在建国之前,他已经是荣氏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等公司的企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荣毅仁率先按受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被时人冠以“红色资本家”的荣誉。
  1957年,荣毅仁当选上海市副市长,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开始他的政治家生涯。但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荣毅仁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成为一个“无产者”和“守门人”。
  1979年,由邓小平“点将”,荣毅仁创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深圳、珠海等开放特区一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为了实现国家全力吸引外资的目标,荣毅仁不遗余力地欢迎世界级知名人士加人中信的经营行列,其中聘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作为公司顾问,一时成为美谈。
  荣毅仁将中信总公司设计成特殊公司制度,把各事业部改为独立的子公司,权限完全委让。
  1987年,香港中信决定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一时震动香港。负责此项收购的荣智健是荣毅仁的独子。
  1993年,荣毅仁出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继而辞去中信总裁职务。荣智健走马接任,成为荣氏家族的又一个代表人物。
  在半个世纪的工商生涯中,荣家造就了实力雄厚、散布全球的工商业家族网络。毛泽东曾对荣家有过很高的评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氏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