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鸭脖子传奇

作者:央 二




  故事还是要从电影《生活秀》说起。如果没有这部电影,那么主人公也许还是在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生意,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而她的生活也不会闹得众人皆知。但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改变了女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不仅如此,这部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剧还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的女演员加盟饰演。就这样,女主人公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被推到了众人面前,接受所有人的审视……
  这一切,都是一根鸭脖子闹的。论理这鸭脖子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下脚料,为什么能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呢?就因为这鸭脖子最后被我们的主人公做成了一道独步天下的美味,馋倒了南来北往的中外食客。所以,也就有了今天这一出。
  
  簋街之火
  
  话说2004年的3月底,在北京城东,食客云集的簋街突然刮起了一阵新旋风。一种叫鸭脖子的小吃,成了人们嘴中的宠儿。要说这“鸭脖子”可真够不简单的,能够在簋街成名,那也绝对是靠了手艺的,要不然在整个一条街全是特色食品的地方能够站稳脚跟,你凭什么啊。食客可是按照自己的口味选择好恶的,不出色绝不品尝。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簋街那绝对是京城的第一夜市,能够在这里火起来的菜肴,那北京城才接纳呢。比如人们曾在这里大嚼红焖羊肉,猛啃羊羯子,狂搓麻辣小龙虾,但今年这条街则属于鸭脖子。
  前面说过,能够在簋街火的东西,肯定会在全北京城火起来。这鸭脖子也不例外。随着这股鸭脖子旋风越刮越大,并以簋街为中心,狂潮般席卷京城。人们不禁要问,这旋风的风源在哪里?又由谁带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鸭脖子的主人,她姓刘名琼,湖北武汉人氏。
  刘琼是2003年年底进京的,正是她凭着一手在家乡练就的卤鸭脖手艺,和一个左右逢源的生意头脑,使簋街早已有过的鸭脖子小吃,突然间在夜市引爆,火辣异常。
  要说刘琼怎么会到北京呢?话还得从头说起,2003年年底,刘琼与合伙人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来双扬食品有限公司,以自带的品牌和技术占有公司20%的股份,当上了这个公司的副董事长兼生产研发中心的主任,主攻鸭脖子小吃食品。在簋街,刘琼的鸭脖子得到了众多食客的青睐后,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有47家来双扬连锁店在京城遍地开花,而且有600多家零售商望眼欲穿,等待加盟。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人是什么来头啊?一个外地女子为何能在北京这样的大市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呢?刘琼又到底是何方神圣?使的又是何种招数呢?
  刘琼,一个女人,在京城美食界呼风唤雨,一炮而红。很多人都怀疑她的来历,其实也不必怀疑,六年前,她还是个月收入只有80元的下岗工人。可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成就了今天自己的鸭脖子事业呢?估计跟她离婚的老公也是没想到的,如果想到她会有今天,那么这个婚估计是离不了的。
  刘琼出生在武汉市汉阳区的一个又破又旧的百年老街上。在那里,刘琼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青年时期。后来又在这里结婚生子,当她以为一辈子也就是这样过的时候,事情发生了。1991年,当孩子长到三岁的时候,老公与她离了婚,这一度让刘琼心情很不好,但谁又能想到屋漏偏逢连阴雨呢?在离婚事件的三个月之后,刘琼又下岗了。可以说,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让刘琼失去了所有,除了儿子。
  没办法,为了儿子也要生存下去。但是下岗后,每月80元的生活费仅仅够她租房子,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于是为了挣钱,刘琼就去摆地摊,给人做保姆,也给人洗车。那时候刘琼只有一个想法,只要能挣钱养活儿子,她啥活儿都愿意干,想想那时候的生活,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苦。
  刘琼就这么拼命地干活,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儿子过上好生活,不要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增加创伤。但又一件谁都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1998年9月的一天,因为劳累过度,刘琼突然胃部大出血,马上被送往医院。等她痊愈时,等待她的却是另外一层困难:她住院不仅花光了自己600元的全部积蓄,还欠下200多元的债务,这个时候,刘琼真的是觉得未来的生活暗无天日,没有出头的日子了。出院那天,她拖着病体牵着儿子回家,忽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卖鸭脖子的店铺。而这时,刘琼的身上也仅有8元钱,望着儿子渴望的眼神,刘琼犹豫了,买还是不买?对儿子,她又要当妈,又要当爸,离婚时她就曾经发誓要让儿子过得跟别的孩子一样,每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个水果,一个都不能少。可是现在,儿子不仅这些没指望,就连别的孩子有的东西,儿子也是一样都没有。想到这里,刘琼一狠心,还是花5元买了一根鸭脖子给儿子,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刘琼的眼泪马上就要掉出来了。她赶紧转过身去,就在这一刹那,一个念头忽然闪过她的脑海,自己为什么不批发点这好吃的东西来卖呢?
  于是第二天,她就找到了店老板,经过几番讨价还价,老板答应每根卖给她3.5元。刘琼算了一下,这样就已经有的赚了,于是就答应了。说干就干,刘琼在汉口最热闹的夜市吉庆街找到一家酒店,与这家老板订下协议,每月交500元租金,在他店前摆摊。这个决定对于当时的刘琼来说,也是咬着牙定下来的。因为对于当时的刘琼来说,每月50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没办法,她只好找二姐求助,但她没想到的是二姐根本就不支持她的举动。不过毕竟是亲姐姐,虽然明确表示了不支持,但还是凑了500元给她。因为这么多年,二姐也知道刘琼的脾气:只要认准一条道,不管白道黑道,讲究的是一往无前。
  资金落实了,等待的就是开张了。就在那年的9月14日这天,刘琼的鸭脖子摊终于开张了。第一天当老板,尽管刀法不熟,剁得鸭脖子乱飞乱跳,但她洁净的衣着,漂亮的披肩发还是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人们纷纷围过来买她的鸭脖子。就这样,第一天生意下来,刘琼回家一结算,嘿!净赚40元。照这样下去,一个月就是上千元啊!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买卖,一天挣的钱就是自己的下岗工资一个月的一半,对于刘琼来说,简直太值了。
  不过由于做上了鸭脖子生意,刘琼也就过上了黑白颠倒的日子。因为她要每天下午四点上摊,第二天凌晨四点收工。她甚至跟自己开玩笑说,如果去了美国,就不用倒时差了。就这样,刘琼每天都“晚出早归”。但刘琼不像别人,别人凌晨四点收工回家,可以踏实睡觉,可她上午还要起床给儿子做饭呢,所以她一天的睡眠时间就非常少。那时候,人家跟刘琼开玩笑说:“香港的大商人李嘉诚,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你也不远了。”这个时候,刘琼也只能是笑笑了事。
  如此周而复始,刘琼也适应了这种生活,因为总算安定下来了。但是谁也想不到,生意好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开始下滑。很多回头客经过刘琼的摊子时也有点躲着的意思。有心的刘琼急了,她真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从一个顾客躲躲闪闪的眼神里,刘琼突出醒悟,会不会是在自己的产品上呢?于是她尝了尝自己的鸭脖子。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