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嘉庆皇帝:从英明仁圣到一事无成(上)

作者:张宏杰




  中华帝国极盏之“康乾盏世”如何在嘉庆之时走向衰落?乾隆皇帝是如何进行史上最平稳最成功的皇权交接仪式的?接过权力棒的嘉庆帝又是如何扳倒和珅坐稳江山的呢?他勤政、节俭、英明、仁圣,却为何最终一事无成呢?著名学者、本刊专栏作家张宏杰先生为你深入解读。
  
  老皇帝又一次在凌晨三点多就醒了。贴身太监早就料到这一点,老皇帝轻微的鼾声一停,他就从地上站起来,开始给乾隆一件件穿好衣服。然后,老皇帝就垂衣静坐在御榻之上,耐心地等待三个小时后的阳光。
  这已经是近年来的常态了。乾隆皇帝的身体是有史以来中国帝王中最好的,然而,自然规律毕竟不可违抗。《乾隆皇帝实录》记载,乾隆五十年之后,睡眠即开始减少,“年高少寐,每当丑寅之际,即垂衣待旦,是以为常”。
  更何况今天的日子是多么特殊。就在三小时前的交子时分,大清帝国使用了60年的乾隆年号永远地成为了历史,今天已经是大清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乾隆比平常更早醒了近一个小时,就是因为心中惦记着今天的“禅位大典”。生性周密的他心中把所有的环节又盘算了一遍,再一次确认,万无一失。
  确实,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举行的这个盛大典礼是如此周到完美。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丝丝入扣,仪式盛大华美,气氛祥和安宁,连天气都是如此晴朗灿烂。上午9点整,头戴玄狐暖帽身穿黄色龙袍衮服、外罩紫貂端罩的乾隆,坐上了太和殿宝座,老皇帝那双慈祥中透着威严的炯炯有神的双眼缓缓扫向殿前广场,翎顶辉煌、朝服斑斓的上千名王公大臣在庄重的“中和韶乐”中,如潮水一般在他面前拜兴起跪。9时32分,随着坐在宝座上的乾隆把手中那颗宽三寸九分、厚一寸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宝”微笑着递到跪在他面前的嘉庆皇帝手中,中国历史上最平稳、最和谐、最成功的权力交接完成了。
  权力交接一直是中国专制政治制度中最易进发的疮口。最高权力终身制的一个最显著的弊端即是权力更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任期制下,权力交接有着规范的时间和程序,授与受者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然而在专制制度中,你无法准确预知老一代统治者何时去世,权力更替的时间因而不能确定。在任期制下,权力授受双方通常都是在健康状态下,这保证了权力交接棒顺畅自然;然而,世袭制下,权力交接必然出现在统治者病危或者死亡之时,临终者已经无力有效挥动手中的权柄,在交接棒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意外:或者是权力大棒被斜刺里冲出来的冒险者夺走,或者老一代统治者被迫不及待担心夜长梦多的继承人提前推出跑道,或者是在老皇帝去世后,权杖落地,出现一段充满危机的权力真空期。所以,中国历代以来权力交接之际,不是血雨腥风、株族灭门,就是杯弓蛇影、疑云重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历代皇帝都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常见的是预立太子,然而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子不是容易做的。自古至今,一帆风顺的太子屈指可数,担惊受怕,险象环生,几上几下,身陷囹圄,甚至身首异处的倒是比比皆是。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就以大唐王朝的太子们为例吧:
  大唐王朝第一个太子李建成死于弟弟李世民之手;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也与父亲反目成仇,谋反被废,幽禁致死;唐高宗和武则天所立的前三个太子李忠、李贤、李弘,都被武则天杀掉;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先是被废为庶人,随即赐死t自宪宗以后,皇帝生前所立太子几乎无一能即位,大抵老皇帝一死,太子就被宦官杀害……
  有清一代的权力交接,虽然不如唐代一样血腥,也同样问题多多。史上最为失败的立太子事件,无疑发生在乾隆的爷爷康熙时期。为了解决接班问题,康熙早早立了太子,其间废而复立,折腾了数十年时间,最终的权力交接还是闹得腥风血雨,不明不白。
  只有乾隆皇帝,在这个问题上顺风顺水。赖父亲创立的秘密立储制,他当初的即位相当顺利;如今他要再上一层楼,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解决继承问题,把权力交接的震动降到最低,使大清王朝的稳定不受任何威胁。
  在尧舜之后的中国统治者中,只有乾隆一个人真正成功地实行了“禅让”。自从三代之后,“禅让”就成了中国专制政治中一个美丽的梦想,成了统治者“成圣成神”的标志。可惜,所有的效仿者都画虎不成反类犬。公元前316年,燕王哙效仿尧舜,主动禅位与子之。可是这次禅让并没有带给燕国任何的好处。三年后,“燕国大乱,百姓恫怨”,齐国几乎灭燕。在此之后出现的“禅让”,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是老皇帝被逼无奈被小皇帝夺了权的代名词,比如唐玄宗与唐肃宗,就是权臣篡位的遮羞布,比如曹魏代汉。唯一一次自愿的禅位发生在宋高宗时期,不过那是因为宋高宗外惕强敌,内耽逸豫,不足挂齿。
  在举行传位大典之前,乾隆皇帝终于得意洋洋地说出了他的心里话:秦始皇以后,禅让都是徒有虚名。三代之时,虽然有过尧舜禹禅让的盛事,但是授受者都是异姓,充其量可称为“外禅”。只有他举行的禅位大典,是空前绝后的“内禅”,“不但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视尧舜,不啻过之。”这正是他超越三代的标志性行动。
  确实,这一时刻,已经成为了中国专制政治史上最辉煌、最伟大的一个瞬间。历代王朝权力交接之际的血腥、紧张、能量自我冲突都被乾隆巧妙化解。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确实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举,是专制时代权力平稳交接的一个完美典范。这一举动,成了风光了一生的乾隆政治生涯中一出完美的压轴。历史学家对乾隆的这一举动一致高度评价,其中以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言最有代表性:“惟我高宗纯皇帝当大一统之运,临御六十年,亲传宝位。犹时勤训政,享年到八十有九;今上自受禅后,极尊养之。诚无一日不亲承色笑,视宋孝宗之一月四朝,曾不足比数焉。然则两宫授受,慈孝兼隆,福德大备,真开辟以来所未见,岂不盛哉!”
  而这一空前绝后举动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嘉庆皇帝。
  
  可以打满分的接班人
  
  一
  乾隆三十八年,大清帝国的接班人问题成了全帝国关心的焦点。人生七十古来稀,乾隆年已63岁,何时去见祖宗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虽然他一生一共生了17个儿子,可是到乾隆63岁这年,已经死去11个,过继给别人两个。可供选择的只有4个:八、十一、十五和十七皇子。
  虽然有清一代,严禁皇子与大臣交接,然而通过皇子师傅这一渠道,朝野上下对这几个皇子也并非毫不了解。据说,在四个皇子中,年仅13岁的皇十五子是最懂事、最勤奋的一个。当时出使天朝的朝鲜使臣回国后,向他们的国王汇报见闻时多次说:“第十五子嘉亲王颐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皇子见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无令名,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其他皇子虽然都各具才华,却也各有缺陷:八阿哥喜爱酒色,十一阿哥出名的吝啬,十七阿哥则轻佻浮躁,胸无大志。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