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牛背”皇帝刘秀和他的浪漫生活

作者:王 强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尖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无人企及的程度。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古代“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后人也对他很崇拜,说“他比刘邦有本事,他自己就是韩信,就是张良,就是萧何”。他不仅在昆阳之战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在青年时就有“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爱情名言。
  刘秀,字文叔,南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生于洛阳(今河南兰考东北)。其父刘欣为济阳县令。刘秀出生时,县城里正传说一个好消息,说某处地里长出一棵“嘉禾”,一茎上生有九个谷穗。刘欣很高兴,便将所得之子命名为秀,意思是特别优秀。刘欣共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刘演,次子刘仲,刘秀是其幼子;三个女儿是:长女刘黄,次女刘元,幼女刘伯姬。
  史书上说,汉景帝夜招他的妃子程姬,程姬因故不愿去,便把她的宫女唐儿送去代替。景帝喝了酒,迷迷糊糊地“幸之”,于是就有了刘秀这一脉。刘秀的父亲早逝,他们一家人回到了故乡南阳,兄弟们就到叔叔家生活,成了普通的平民。
  光阴荏苒,刘秀已到及冠之年,长得一表人才。史称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刘秀性勤稼穑,早晚不辍。长兄刘演胸怀“光复社稷之志,不事家人居业,倾家破产,好侠美士,结交天下雄俊”。刘演见弟弟这个样子,心急如焚,便苦苦思索,终得一计。
  一日,正当刘秀在地里锄草时,刘演率领宗室宾客侠士,一大群人呼啦啦地围过来。刘演指着刘秀对众人道:“我小弟刘秀好为佣耕,比兄刘仲如何?”众人哗然大笑。笑声未停,刘演又说:“诸位能成大事,勿望提携我的小弟。”众人七嘴八舌,尽是嘲讽之意。刘秀愤然言道:“大丈夫生长天地间,尔等能建功立业,我亦能名载史册。”
  弟弟要去长安求学,刘演特别高兴,亲自为刘秀收拾行装。刘秀与二姐夫邓晨很谈得来,他到新野与姐夫话别时,认识姐夫的邻居邓禹。邓禹,字仲华,年龄比刘秀小半旬,却能诵读诗书,谈论独有新义。他审视刘秀,认为刘秀“非比常人,遂相亲附”。刘秀与邓禹结拜,执辔而行。两人游览名胜,逢高必登,把酒临风。二人到了京都后,投书国师刘歆,顺利地进入了太学。在这里,刘秀又结识了钻研谶讳之学的强华、钻研《春秋左传》的严光,四人同居一室,很是投机。
  刘秀在太学读书期间,以习《尚书》为主,其它功课都有涉猎。太学生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可以投壶、格里、六博、蹴鞠,也可以奕棋、书画。然而,在这些场所里,几乎看不到刘秀的身影。他忙于听课、访师、会友、作文,几至于废寝忘食。稍有闲暇,刘秀喜欢在绿荫掩映的学宫里散步。庭院深深,花木簇簇,林间错落着象征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的石狮。他在这里散步,思考着问题,感到思路格外的敏捷。
  自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后,经过惠、文、景、武、昭、元、成诸帝的修建,长安城规模巨大,建筑宏伟。王莽为了表示其功劳高过汉朝诸帝,便依照《周礼》,重新修治长安,使得长安街道更加宽广,中间是新朝皇帝出行的御道,两旁是四季常青的树木,长得繁茂挺拔。一日,刘秀与同室的三人沿着林阴路走着看着,忽被威风凛凛的巡视京师治安的武士推到一边,执金吾(官名,类似警备司令职)端坐在马上,由羽林郎簇拥着,显得不可一世。刘秀目送着渐行渐远的队伍,脱口说道:“仕宦当作执金吾。”
  新朝天凤五年(公元18年),刘秀参加了殿试,考上了甲科。按成绩,他本来可以任职少府,出入朝廷,有希望名列公卿。但新朝皇帝王莽不愿意在自己的殿堂上有汉室的子弟,便找了个借口,把刘秀赶出了京城。刘秀辗转回到新野后,二姐夫邓晨为了安慰刘秀,便陪他参加新野的上已节。上已节是古代的遗俗,是当时每逢春季举行的一个盛大集会,那时,成群结队的男女都到水边游玩。衣着簇新的刘秀,置身于欢乐的人群中,沐浴着明媚的春光,显得超群脱俗。在河边的草地上,一位妙龄少女拿着团扇,正与两个小丫头捕捉飞舞的彩蝶,她们一绕一转,举止好似弱柳扶风,在清澈的河水里,映出美丽的倩影。刘秀停住了脚步,凝神地看着。邓晨看到,笑着说:“那是阴府的小姐,是我们新野有名的美女。求聘者不少,但阴府不招白衣女婿。”
  刘秀和邓晨的举动,惊扰了阴丽华。她停止了捕蝶,惊异地抬头望着。邓晨见状,连忙作了一番介绍,然后借故走开。两个小丫头也知趣地离开了。刘秀和阴丽华两人静静地注视着,默默无语。良顷,首先开口的是刘秀,他像知心好友一样,坦诚地敞开心扉。刘秀谈到恢弘大志时,慷慨激昂。阴丽华则美目流盼,心灵深深地被刘秀所打动。
  夕阳西下,卷鸟归林,游人相互呼唤,成群地踏上回家的归程。刘秀嘴里吟着“关关踓鸠,在何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下了自己的玉佩,送给了阴丽华。阴丽华拔下自己发髻上的金钗,回赠给刘秀,并以《卫风·木瓜》诗作答:“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人生不能没有追求,自此刘秀发誓“娶妻当得阴丽华”。
  西汉末年,天下已大乱,王莽借机改朝换代,登上皇帝的宝座,并且异想天开地按周朝的制度进行改制,把本来已经大乱的天下弄得更乱了,搅得社会不宁,民不聊生。
  地皇三年(公元22年),荆州地区(今河南西南、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粮价飞涨,一斤黄金只能买五斤小米。饥饿的百姓只好成群结队地到山坳里或者沼泽地采摘野果野菜充饥。灾民们开始流窜,打家劫合。以恢复刘氏宗庙为己任的刘演、刘秀兄弟便在南阳郡的舂陵乡发动了反对王莽的武装起义。
  刚拉起的队伍装备简陋,特别是军中缺少战马。刘秀是管后勤的,他把几匹马让给哥哥刘演和骁将刘稷等,自己却从牛圈里挑选了一头牛作为坐骑。新野尉见起义军穿的衣服七长八短,心里暗笑,这是什么军队,充其量是一群乱民而已,便打开城门,朝着骑牛的刘秀扑来,想给义军一个下马威。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骑牛打仗的未来皇帝刘秀装成很害怕的样子,左躲右闪。突然他顺势一枪,把县尉挑下马来,又纵身一跃,跳到县尉的那匹枣红马上。官军一见失去了首领,顿时大乱。刘演借势指挥义军拼杀,首战告捷,夺取了大批物资。紧接着,他们又扩大战果,很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农民起义军在南阳的迅速发展,急得新朝皇帝王莽坐卧不宁。他严令南阳前队大夫(郡守)甄阜和叔正(都尉)梁秋赐,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消灭辖境内的“乱民”。
  发生在现在河南境内的昆阳大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刘秀用不足两万的兵力,消灭了王莽的42万大军,充分地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这场战役,决定了王莽的政权失败的必然命运,也奠定了刘秀中兴汉室的根基。
  公元23年,王莽的大军浩浩荡荡开到昆阳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