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大明王朝的难史难弟:朱由校和朱由检(二)

作者:李洁非




  [上期回放]大明王朝难兄天启帝朱由校在位7年,7年的皇帝被他当得一塌糊涂,内政外务无一事处置得当。这位难兄留下的烂摊子,朱由检这位难弟是如何收拾的呢?
  
  天启舞台
  
  天启时代中国社会的舞台,虽然皇帝是朱由校,主角却是另外一些人,重要情节也都发生在他们之间。比如天下第一奶妈客氏,以奶妈之身,享不亚于皇后的尊贵。比如魏忠贤,但凡略读过一点史书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没有客氏,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魏忠贤。在取得客氏芳心之前,魏忠贤不单是个小毛虫,只怕在宫中连怎么混下去都很成问题——光宗一死,他把宝押在李选侍身上,追随并撺掇李选侍将朱由校扣为人质,事败,被杨涟等穷追不合。客氏是他成功从李选侍阵营跳槽到朱由校阵营的踏板,更是他打开朱由校宠信之门的钥匙。
  他们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朱由校无比依赖客氏,魏忠贤通过客氏搞定朱由校,客氏则从魏忠贤身上寻求慰藉。这三个人之间,客氏是纽带和支点:“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若非客氏,朱由校才不去理会魏忠贤是哪根葱,晚明历史就得改写。
  因为朱由校的无知和对魏忠贤的宠信,导致了阉祸的再次产生,这个自永乐以来与明王朝共生共长的毒瘤,到魏忠贤,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阉党”。
  一阉而可以致党,这才是魏忠贤的历史价值与分量之所在。没有“阉党”,魏忠贤不过是一个很可恶也很普通的丑类,有了“阉党”,魏忠贤顿时提高了档次,一下子超越王振、汪直、刘瑾,把“阉祸”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阉党”的产生,可谓明朝晚期政治的焦点,是精神、道德、风气彻底败坏的标志。也就是说,“阉党”虽因魏氏而起,但所反映的问题,远为广泛、深刻,它表明明朝的肌体已整体溃烂。
  与“阉党”相对应的“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于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天启帝时期,以魏忠贤为核心的阉党集团对东林党人实行了血腥镇压。在皇帝朱由校的支持下,他们用骇人听闻的方式,将这政权的反人民本能,做了最后一次淋漓尽致、欲罢不能的宣泄。任何时候,回顾这段充斥迫害、虐待和残忍的历史,中国人都将深感蒙羞。
  1627年9月30日,旧历八月乙卯日,天启皇帝朱由校以2 3岁之龄和并非致命之绝症正常死亡。
  真是罕有之怪事。这么年轻,也无人谋害,根据史料,死因只是两年之前发生的溺水事件——当时乃是盛夏,他受惊之外居然受凉,并且健康状况就此每况愈下,缓慢而不可逆转地走向死亡。他可能是有史以来身体抵抗力最差的小伙子,弱到让人无法理解,只能情不自禁地设想,必是天不佑彼,就像他所代表着的朱明王朝。
  他死后两个多月,也即天启七年十一月,魏忠贤自杀,客氏入浣衣局后掠死。客、魏两家均被抄家;魏忠贤侄魏良卿,客氏子候国兴、弟客光先伏诛、弃市,家属无论少长皆斩。
  奸人就戮,阉党覆灭,忠正洗冤。在某种意义上,明代最暗无天日的一段历史或许可以说尘埃落定了。然而,事情本身虽然划上句号,它的影响却不曾终止。这样一种恶,投射于人心和社会的阴影,不会因为几个恶人受到惩罚而消失。表面上尘埃落定,内里的颓丧、不满和绝望,则留存于生活的每个细胞。
  这就是新皇帝朱由检面临的根本性的悲剧局面。他精疲力竭以求重整朝纲,却发现从人民百姓到士大夫,没有人买账。最终看来,朱由检不过是试图以一人之力,去还近几代皇帝共同欠下的永远还不清的债。
  
  这个皇帝不享福
  
  历史,是一位喜欢恶作剧的老人。我们看到,至少自弘治皇帝之后,明朝百余年中,没有一个皇帝肯稍微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然而,在它行将完蛋之际,反而跑出来一位决心好好工作的皇帝。
  人们历来都把崇祯皇帝视为悲情人物。除了亡国、吊死的下场,许多人还替他抱一些不平,嗟叹此人勤勤恳恳,一生操劳,却不得好报。只因人们久已习惯了皇帝的淫逸,一旦偶尔有个将身心扑在国事上的,大家好像反而于心不忍,觉得这样当皇帝,有点亏。
  不管怎么样吧,崇祯皇帝——朱由检——真的是没享过一天的福。他的不享福,与老祖宗朱元璋宵衣旰食那种简单的勤政生涯不同。除了身体的忙碌,朱由检苦在精神和内心。登基前后担惊受怕;做皇帝17年,朝野内外,危机四起,一团乱麻,他左支右绌,疲于应付,吃不香、睡不安;末了,死都死得不轻松,国破家亡,带着耻辱和锥心之痛,吊死。
  那张龙床对于他,真可谓如坐针毡。
  光宗朱常洛生子不少,一共7个,活下来的却只有两个。一个是朱由校,另一个就是朱由检。
  朱由检排行老五,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生。母亲刘氏,生朱由检那年,18岁。朱常洛这个人跟他父亲朱翊钧是一丘之貉,都很薄情寡恩。刘氏18岁替他生了儿子,他待人家却很不好,刘氏极为抑郁,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死掉,只有22岁,正是花季妙龄。
  朱由检4岁失去母亲,朱常洛把他交给西李——就是“移宫案”中那个赖在乾清宫不走的李选侍。那时有两个李选侍,为了区别,人们分别把她们叫作西李、东李。西李是一个刁蛮的女人,却为朱常洛所喜欢。东李人很好,后来,朱由校继位,请东李承担抚育五弟由检的任务。
  又过5年,朱由校的母亲王氏也悲病交加死掉,朱常洛又把他也送到西李宫中。这样,兄弟俩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当时,朱由校已经14岁,朱由检9岁。
  西李的颐指气使,朱由校后来忘得一干二净,反过来跟客、魏一道,迫害把自己从西李手中解救出来的杨、左等人。但朱由检不曾忘记。
  “至泰昌元年九月内移宫后”,刚登基的朱由校降旨,朱由检“改托光庙选侍东李老娘娘,即曾封庄妃者看视”。东李的庄妃封号,是朱由校给的,朱常洛不曾封她为妃。
  这是朱由检一生中比较幸运的事。东李,也就是现在的庄妃,性格“仁慈宽俭”。逐字来讲,就是心地善良、有母性、待人宽和、生活朴素。她给了朱由检很好的照顾,“爱护关切,胜于亲生者也”。在给予母爱的同时,也把比较端正的人品传授给了朱由检。
  但是,一般狗眼看人的势利之人,却并不尊重她。负责服侍庄妃的太监头目叫徐应元,是魏忠贤的铁哥儿们,赌友兼嫖友。他眼里没有庄妃,“应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