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无可奈何花落去

作者:曾纪鑫



调女子的独立精神,认为女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与精神空间,女子应该读书识字,清末新政时鼓励开办女子学校,1906年下令禁止缠足;没有慈禧支持,早期洋务运动便不可能兴起,为减轻阻力,她杀鸡给猴看,有意打击顽固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当时有名的理学大师,又是同治皇帝的师傅倭仁;由她大刀阔斧、自上而下推行的清末新政,其改革的力度与深度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很多方面都超过了戊戌维新,私营企业开始大力发展,外资的引进与利用成为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一个有力补充;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特别是将改革由技艺推进到了制度层面一一预备君主立宪。近代所有的落后、失败与贫弱,都可归结于封建专制统治下整个国家的制度性群体愚昧,只有不遗余力、大刀阔斧地推行制度改革,中国的民主与富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否则便是一句空话。
  而慈禧更多的则是失策,囿于自身的弱点与见识,做出了许许多多影响国家命运的错事。比如她打压倾向西方、锐意改革的恭亲王,中止派遣留美幼童,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中日战争期间不顾一切地举行60岁大寿庆典,发动戊戌政变葬送维新变法错失改革良机,利用义和团盲目排外……
  慈禧哪怕死后,仍以悲剧的方式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权力格局。
  作为悲剧人物的慈禧,她的一些想法与行为总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意欲死后永远享用、埋人陵墓的大量珍贵陪葬品,结果惹得无数盗墓者垂涎不已,睡在寝陵的她半刻也不得安宁。1928年,军阀孙殿英打着“崩皇陵也是革命”的幌子,干出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天大事——身为军长的他,率领3个师的部分军队盗窃东陵。陵墓炸开,棺椁打开,已死20年的慈禧仍然面色如生。为取出含在她口中的一颗夜明珠,盗墓者一把刺刀捅入她的嘴中,两边嘴角被割开一直延伸到脖根;尸骨被“砍为碎片,四处丢散,无从辨认”,“其惨状真是目不忍睹”。
  东陵被盗的消息传开,中外一片哗然,最感耻辱与气愤者,当数慈禧于临死前选立的末代皇帝溥仪,他发誓要报仇雪恨。正是在这种强烈情绪的支配下,溥仪已分不清正义与邪恶,结果在日本人的策划下,于1931年的一个夜晚出逃,回到了他的先祖之地东北老家,成立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略者操纵的傀儡,沦为民族叛逆与战争罪犯。
  不论正说反说,只要客观一些,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慈禧的确是一名旷世奇女,有清一代的大人物。正如《慈禧外纪》所言:“慈禧必为中国历史上一极有名之君主,其聪睿之识,沉毅之才,远出寻常男子之上。”
  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中影响最大者之一,对中国的命运发生着长时间、全局性的深刻影响与改变。只是这种影响与改变,负面多于正面——置身列强环伺、内外交困的封建末世悲剧时代,笼罩在无法摆脱的悲剧意识、悲剧宿命与悲剧阴影之中,慈禧以其失败的悲剧性的一生,将中华民族推向了更加黑暗的悲惨境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