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铁骑万里归故土

作者:王学斌




  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无论走得多远,离家多少年,最终都希望能够落叶归根,重回故里,这是因为恋乡情结在无形中起着作用。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经受140多年离国之苦后,从伏尔加河流域出发,经过艰辛的跋涉,战胜沙俄军队的追堵,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为我国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历史谱写了一曲可敬可泣的悲壮篇章。这其中固然有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诸多原因,但爱国之心、恋乡之情恐怕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土尔扈特部源自历史上的克烈惕部,其早期历史可上溯到公元8世纪的九姓鞑靼。明末清初,属于厄鲁特蒙古四卫拉特之一的土尔扈特部由于不堪忍受蒙古王公之间的内部纷争,于是向西迁移,最终来到伏尔加河流域。
  那时,伏尔加河流域还是一片荒芜的地区,地域广袤,水草丰盛。土尔扈特部来到后,便在河的南北两岸定居下来。他们逐水草牧放牲畜,开荒种田,修建棚舍,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块辽阔的土地,用汗水浇灌了这片漠漠荒原,在这里重建了自己的家园,过着幕帐林立、羊肥马壮、牲畜遍野、粮食充足的富饶生活。虽然身处异乡,土尔扈特人依旧心系故土,时常派遣使者不远万里向清廷进贡朝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好景不长,土尔扈特人很快便受到了沙俄的侵犯。尤其是沙皇叶卡德琳娜二世继位之后,对内推行民族沙文主义,肆意奴役周边少数民族;对外穷兵黩武,发动近乎疯狂的侵略扩张,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民怨沸腾的景象。土尔扈特部也饱受其害,沙俄不仅向其征收高额的徭役赋税,而且还妄图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诱迫部民们改奉东正教。最令土尔扈特人不能容忍的是沙俄企图取消土尔扈特部,使其成为俄国一个新的行政区,土尔扈特部面临着完全丧失独立的危险。1770年,俄国向土尔扈特征兵万人,并无理要求把部落首领的300名子弟送到圣彼得堡作人质。土尔扈特部人人忧惧,一片惊骇之声:“汗国的末日到了!”
  此时,摆在土尔扈特部面前的选择无非两种:要么继续任凭沙俄摆布,最终落得个族灭人亡的下场;要么奋起反抗,回归祖国的怀抱。年轻的部族领袖渥巴锡(渥巴锡于公元1761年继位,时年17岁)召集各部头领商议对策,其间,渥巴锡慷慨陈词:“我们土尔扈特人在异国他乡,就像孤苦伶仃的孤儿,总是遭到俄国人的奴役和欺凌。为了子孙后代,我们一定要立即行动,回到太阳升起的祖国!”参会的头领们深受渥巴锡言辞的感染,于是异口同声地吼道:“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我们要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经过谋划,渥巴锡决定于伏尔加河结冰之时集合部众启程归国。
  然而,归国又谈何容易?首先,伏尔加河距离故土有万里之遥,行程大概要半年之上,一路上要跋山涉水、穿越沙漠,其间还伴随着严寒、酷暑、饥饿、干渴、疾病、野兽、死亡等种种苦难的考验,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其次,沙俄一直对土尔扈特部虎视眈眈,并派出哥萨克骑兵监视部族的一举一动,如果归国计划泄露,等待部族的将是一场灭顶之灾;再次,即使计划能够如期进行,也会遭到沙俄军队的沿途追击,怎样保证部族的老弱妇孺一路上平安无事。
  偏偏老天却不帮助土尔扈特人,“是岁冬温,河冰不冻”,启程日期不得不一拖再拖。然而,土尔扈特归国的计划已被沙俄间谍侦破,沙俄政府遂派出精锐部队抢占关口要道,并将土尔扈特部驻地重重包围。
  形势已是千钧一发,渥巴锡果断命令部民发动武装突围。1771年1月4日,渥巴锡集合部民,召开誓师大会。他控诉沙俄罪行,宣布突围计划。民众群情激昂,吼声震天。次日清晨,渥巴锡放火烧掉了自己的宫帐,以示同沙俄决裂、破釜沉舟的决心。17万土尔扈特民众同仇敌忾,一举击退了哥萨克骑兵的包围,迎着凛冽的寒风,踏上了归国的漫漫征途。
  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闻讯后大发雷霆,“因为她的大臣们竟漫不经心到让整个部落在她信任的奴仆的鼻尖下举行暴动,逃出了神圣的俄罗斯国境,从而使罗曼诺夫家族和头戴彼得大帝王冠的守护神鹰蒙受了永不磨灭的耻辱”。很快,沙俄政府就派出军队追袭。
  在反围剿的过程中,渥巴锡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将17万部众分为3路大军:以巴木巴尔舍棱为先锋,率精兵开路,扫清阻碍;中路是老弱病残乘坐的车队,由骑兵于两翼保护;他自己领兵殿后,阻击尾追的俄军。就这样,部众以闪电般的速度越过乌拉尔河,进入哈萨克草原。虽不幸遭到俄军突袭,加之饥寒交迫、瘟疫流行等牺牲了9万多人,但归国行程并未受此影响,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在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7月抵达伊犁河畔,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归故土,土尔扈特人很快便得到清朝的赈济。当时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及内蒙等地的各族人民,以大量物资供给土尔扈特,帮助土尔扈特人民渡过了难关,在祖国的故土上“皆安居得所”,“俾得以所至如归。”
  为了褒奖土尔扈特的归来,清政府册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其余分别封为亲王、郡王及其他爵位。将其部众划分为新旧土尔扈特,由伊犁将军和科布多大臣管辖。乾隆皇帝还曾赋诗以纪念此事:
  土尔扈特部,昔汗阿玉奇,
  今来渥巴锡,明背俄罗斯。
  向化非招致,颁恩应博施,
  舍楞逃复返,彼亦合无辞。
  卫拉昔相忌,携孥往海滨,
  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
  弗受将为盗,俾安皆我民,
  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
  土尔扈特东归壮举历时7个月,行程万余里,死伤9万多人,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正如19世纪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的:“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他们的行动也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任何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壮大都必须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必将最终沦为别国的附庸。而鼓吹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其结果只能导致国家的分崩离析和民族的颠沛流离。在今日世界,维护民族团结共荣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更应永远铭记土尔扈特东归这段光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