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忠奸何解,冷暖自知

作者:谌旭彬




  建兴十二年(公元254年)八月,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陨落五丈原的日子。古人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当年身便死,一生忠奸谁人知?”寥寥28字,道尽了世间知人之难。所以,古人崇尚的是“盖棺定论”,但诸葛亮却似乎是个特例。他去世之后,关于他一生的忠奸问题非但没有“盖棺定论”,相反却引起了无数争议。
  论其忠者,多着眼于他临危受命托孤之际的感激涕零、《出师表》里反复言之的鞠躬尽瘁、六出祁山力求复兴的死而后已等等;论其奸者,则将注意力放在与他有关的诸多流诛疑案,如关羽的覆败、廖立的流放、刘封的诛死、李严的废徙等等,以及他毫不掩饰的大权独揽等方面。乍然听来,各自都颇为有理。
  但是,无论忠奸,诸葛亮的身份之中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他确确实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臣。刘禅自谓“政由诸葛氏,祭则寡人”,陈寿也总结:“政事无巨细,成决于亮。”
  也许,通过追踪诸葛亮的权臣之路,有助于我们对笼罩在他身上的忠奸难辨的迷雾产生些许新的理解。
  
  一
  
  公元223年,刘备攻吴失败。收合散卒、退驻永安宫的时候,他隐约感觉自己的英雄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他仍然十分希望自己还能够回到成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十月份,他曾下诏令丞相诸葛亮营建南北郊祀于成都,即是此种希望的明证。
  所谓“郊祀”,是古代帝王正本清源构建谱系、向苍天神祉告示注册的一种仪式。3年前关羽军团的全军覆没、两年前东三郡的孟达之叛、今日的夷陵惨败,使原本在汉中之战后形势一片大好的蜀汉集团转瞬间再次落入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困境。刘备此时此刻急着营建南北郊祀的目的十分明显:完全是为了借助这种秉承天意的祭祀活动为蜀汉集团的存在寻找理论上的依据,借助向天意注册来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进而稳定集团内部暗潮汹涌的人心浮动。
  但是,这场重要的郊祀最终被迫流产。是年冬十二月,刘备的身体状况大幅度恶化。对这位一生四处流浪、打拼多年、身上伤痕累累、年过六旬的老人而言,身体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极其危险。刘备身体状况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蜀汉集团内部的动荡不安。
  是月,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叛。
  章武三年春二月,丞相诸葛亮匆匆自成都赶往永安宫。三月份,刘备病重,正式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感激涕零,拜于床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回头对侍立床头的儿子鲁王刘永嘱咐道:“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年幼稚嫩、童蒙未开的刘永(是年不到10岁)被如此庄重肃穆的气氛震慑得有些惶恐,他懵懵懂懂地点点头,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实际上,除了内心的惊慌失措,刘永什么也没有体会到——甚至包括对父亲即将去世而应有的悲哀之情。
  对留守成都的太子刘禅,刘备另外留下一道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四月份,一代枭雄刘备病故。
  五月份,后主刘禅继位于成都,改元建兴。随即,诸葛亮进爵武乡侯,领益州牧,开府治事,开始了他后半生扑朔迷离的权臣生涯。
  
  二
  
  诸葛亮能够成为刘备死后的首席顾命大臣和蜀汉集团的实际执政者这一点,在蜀汉集团内部众所周知。汉嘉太守黄元的叛变正是出于这种预料:“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罹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
  应该说,没有人会对诸葛亮出任顾命大臣一事感到意外。真正具有深意、值得仔细揣摩、惹人百般猜测的,是李严这位次席顾命大臣的出现。
  “(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一方面,李严的出现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秋,蜀汉群臣推举刘备升任汉中王,有一道《上汉献帝推刘备为汉中王表》,此表里面有一张很有意思的关于蜀汉群臣的交椅排序问题的名单:“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义、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事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日……”
  这个名单最容易引发阅读者疑惑的一点是:让刘备感觉“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诸葛亮为什么排在第五这么靠后的位置,而不是第一、第二?
  解释是:这个名单的排序规则除了遵从各人在蜀汉集团内所处的实际地位的高低之外,还考虑到了蜀汉集团内部不同的小利益集团的平衡问题。
  马超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平西将军”的官职、“都亭侯”的印绶都是由东汉政府直接授予的(其余如张飞的“征虏将军”、法正的“扬武将军”等职号都是刘备自行任命的),而且是蜀汉集团内部除刘备之外担任东汉政府官职诸人中职衔最高的。
  许靖和赖恭出现在名单中的原因在于二人在汉帝国士大夫圈子里的名声。许靖是帝国级的名士,其名享誉整个帝国。赖恭乃“荆楚宿士”,素为刘表所重。尊崇他们对于树立蜀汉集团招贤纳士的正面形象十分必要。
  庞义和射援二人,一无马超那样的深厚资历,二无许、赖二人那般的皇皇令名,却当仁不让地在名单中占据了第三、第四把交椅,其中原因更为实际:庞义和刘璋父子的交情匪浅,他是代表着蜀汉集团内部收纳的原刘璋集团士人们的利益出现在名单上的;射援属于来自三辅扶风客居益州的东州士人,是蜀汉集团内部重要政治团体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
  将上述诸人及其入选名单的因素排除在外,我们即可得到一张蜀汉集团内部较为客观的交椅排序表。占据前四位的依次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
  从这张《上汉献帝推刘备为汉中王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就已经越过关羽成了蜀汉集团刘备之外的二号人物,关羽其次,法正再次,李严位居第四。章武三年刘备托孤之时,排在李严之前的关羽、法正等人均已去世,李严成为次席顾命大臣、诸葛亮的副手,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另一方面,李严这个副手的出现又别有深意。
  早在章武二年,刘备就已经开始酝酿“李严为副”这件事情。是年,被刘备誉为“才智绝人,如孤,可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的尚书令刘巴去世,李严立即被召至永安宫,继任尚书令。尚书令者,“掌凡选曹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书”,其权限实际上与丞相无二。刘备时代,历任尚书令者,都是深受刘备器重之人。第一任法正;第二任刘巴;第三任就是李严。论个人能力,李严肯定不如他的两位前任。实际上,任命李严出任尚书令是刘备为在次年任命他出任顾命大臣所作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