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西夏,抗衡宋朝的最隐秘王国

作者:唐荣尧




  《大宋王朝与来自草原的征伐骑影》之二
  
  [上期回放]在上一期,我们看到,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让宋朝统治者稍稍舒缓了紧绷的心弦。然而,历史风云变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北边陲的党项民族异军突起,着实又让宋朝皇帝增添了几份忧虑,夏与束,本是“不对称战”的较量双方,但他们之间也充满着未知的变数。
  本期,我们继续邀请西夏史专家唐荣尧为你指点公元11世纪前后中国北方的历史变迁。
  
  《天龙八部》,金庸的若干错误
  
  金庸先生在其《天龙八部》一书中,关于西夏的部分有这样的描写:
  徐长老点了点头,道:“西夏国整军经武,还不是来打我大宋江山的主意?”白世镜低声道:“正是如此。凡是进得‘一品堂’之人,都号称武功天下一品。统率一品堂的是位王爷,官封征东大将军,叫做什么赫连铁树。据本帮派在西夏的易大彪兄弟报知,最近那赫连铁树带领馆中男士,出使汴梁,朝见我大宋太后和皇上。其实朝觐是假,真意是窥探虚实。”
  显然,这里出现了一个历史错误,西夏派遣使者到汴梁,历史记载中确有其人其事,但不是派遣出勇士去“窥探虚实”的。早在宋朝建立初期,党项人就曾经派遣使者到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向宋朝进贡。具体的文献记载是公元960年,早于西夏建国时的公元1032年:
  党项族是我国古老的羌族中的一支,最早居住在青藏高原东南部一带,也就是在今天甘肃省南部的大夏河流域,随着势力的强大,逐渐占据了青海、四川、甘肃交界处的天下黄河第一曲的玛曲草原。英勇善战的党项族成了这一地区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一直和周围的其他民族为牧场、马匹而争战。唐代时,这种争战在党项人与青藏高原上新崛起的吐蕃人之间进行。党项人后来向唐朝请求内附,被唐朝朝廷安置在今天甘肃省东部和陕西省北部一带。黄巢起义时,已经被唐朝任命为宥州(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刺史的党项族领袖拓拔思恭,带领党项军队南下,参加到镇压黄巢起义的行列中,这次行动为置身黄土高原却一直未能被唐王朝重用的党项人争得了一个体面的席位——拓拔思恭被封为夏国公,并被赐李姓,这也是后来西夏建国后,人们一直称呼西夏皇帝为李姓的缘由。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党项人的势力还很弱小。公元960年,拓拔思恭的后人、夏州节度使李彝殷派人到东京进贡,表示臣服宋朝。公元982年,党项人领袖、被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的李继捧亲自到东京朝谒,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管辖的所有地盘,归顺宋王朝,这是党项族历史上第一个走进宋朝国都的首领。宋太宗欣然接受了这份主动送来的礼物,不仅授予李继捧彰德军节度使一职,而且出于更好地控制这些党项高层人物的目的,提出把李氏家族迁到东京并赐国姓赵姓。这一表面上是让李氏家族进京享福、实质上却是钳制党项人的举措,很快在党项人内部激起了风暴,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拒绝迁往东京,他率领少数人马离开宥州。穿越鄂尔多斯高原,在一个叫地斤泽的地方,聚集党项之众,开始了反叛宋朝的道路。这种反叛后来几乎贯穿了他的孙子元昊建立的西夏王朝的全部历史,前后一共持续了200多年。
  公元1032年,李继迁的孙子元吴继承夏国公位后,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朝的控制。他首先弃赵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又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朝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元吴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文字(西夏文)。显道十二年(公元1038年)十月十一日,元昊在兴庆府(令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宣布正式登基,国号称大白高国(即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4个月后,元昊派遣大臣野利仁荣给宋朝朝廷送去奏表,说自己就是“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白高国”。这是西夏和宋之间派出的第一个正式的、身份最高的使者。元昊去世后,他的儿子谅祚登基后,重用汉族礼节替代元昊时注重的蕃礼,于公元1061年、1062年,先后两次派使者到东京学习中原礼仪,并以马匹换取《诗经》、《尚书》等典籍。西夏第四任皇帝乾顺即位后,派遣使者到东京,通过上书的方式向宋朝请求谢罪,此后夏宋两国进入了近20年的冷战时期。直到公元1144年,西夏仁宗派遣使者到已经南下的南宋朝廷祝贺天中节,这才恢复了同宋朝的双边关系。
  所以,金庸先生所说的派遣武士到中原的事情,显然是不真实的。西夏的“整军经武”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具有军事优势的“铁鹞子”等武装力量,而不仅仅是武术方面的人才。同时,赫连铁树这个明显带有匈奴人色彩的名字,在西夏时期的上层人姓氏中,目前还没发现有姓赫连的。
  在《天龙八部》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这时马蹄声已近,陡然问号角惠响三下,八骑马分成两行,冲进林来。八匹马上的乘者都手执长矛,矛头上缚着一面小旗。矛头闪闪发光。依稀可看到左首四面小旗上都绣着“西夏”两个白字,右首四面绣着“赫连”两个白字,旗上另有西夏文字。
  金庸先生已将以上的这个场景安置在了南方,是南宋时期了。这时,西夏和宋朝经过了上百年的战争,双方的悲恨情缘互相交织,但宋朝对西夏的敌意依然存在。而且,江南离西夏故地有着几千公里,西夏武士怎能浩浩荡荡地进入江南?而且大摇大摆地骑着马?还把自己国家的名字绣在旗上?关键是“西夏”这个名称是中原汉族人对党项人建立的国家的叫法,而他们自己称其国家为“大白高国”,称宋朝为“大夏”。“右首四面绣着‘赫连’两个白字”更是不可能的,旗上写的是西夏文字就显得更为荒唐。西夏文字即便是当时西夏境内的老百姓也不能全都认识,何况远隔数千公里的江南人。
  金庸先生还写道:“原来西夏人在这顷刘之间,已在杏子林中撒布了‘悲酥清风’,那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毒气,系搜集西夏大雪山欢喜谷中的毒物制炼成水。”
  西夏境内当时最大的山是祁连山,整个祁连山脉绵延几百公里,也只有不多的几段能有积雪,金庸先生又把他常常用的昆仑山,天山等“盛产毒物”的山脉套用在了祁连山上。
  另外,在电视剧《天龙八部》中,有关西夏公主的一段,在从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到西夏国都的路途中,出现了很深的沟壑、茂密的森林、湍急的流水,在这里,地理上的常识性错误很明显。从灵州到兴庆府,直线距离不过50公里,路途平坦,没有任何高山,而且灵州周围多是荒漠戈壁地貌。在灵州和兴庆府中间,黄河从中流过,两岸没有任何森林,而电视剧受小说的影响,将沿途描绘成风光旖旎、路途遥远且地貌复杂,这是不尊重起码的地理常识。
  
  汉族谋士,帮助大白高国
  
  公元1037年5月,从今天的陕北黄土高原通往宁夏平原的路上,出现了两个汉族打扮的年轻人,他们叫张元、吴昊,都是华州(今陕西华县)人。这时的宋朝和盘踞陕北的党项人常年交战,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