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敬翔:变了味道的文人

作者:何木风




  后梁第一位宰相敬翔的老婆是皇帝朱温赏赐给他的,这位老婆本是朱温的女人,大概由于惯性,嫁给敬翔后,还是常去朱温处与其私会。敬翔虽然是个书生,有仁弱的外表与内心,但对这样的事,他还是忍受不了。
  他对老婆说,你既然是我的人,就应该知道“嫁鸡随鸡”的道理。如果你不知道,我现在就教你;如果你知道,请你收敛所作所为,改邪归正。
  这位妇人听了非但没生气,反而还冷笑两声,对敬宰相说:“你可知你是我的第几个男人?”
  敬翔想不到这位女子还是人中之凤,大惊,急忙摇头,以示不知。
  妇人又冷笑两声道:“我第一位夫君本是黄巢手下大将尚让,第二位夫君乃大唐忠臣时溥,第三个男人是你的主子。看看这三位人中豪杰,你能比得上哪一个?如果你觉得我给你戴了绿帽子,那我去跟你主子说,我们从此散了吧。”
  敬翔大为惊慌,急忙向老婆请罪。
  有人会说,因为给敬翔戴绿帽子的人是朱温,所以,他很害怕老婆把自己心怀怨恨的事情讲给朱温听。事实上,从这位敬宰相一出场,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在五代那种大环境下不得不自发地改变味道的文人。
  敬翔年轻时曾到唐都长安考进士,但没有考中。就在这一年,黄巢领兵进入长安。长安变成了地狱,敬翔就从长安跑了出来,投奔到在大梁(今开封)为朱温效力的观察使王发那里。
  王发是敬翔的同乡,但绝不是他的福星。虽然可以给他两顿饭吃,却不能让他飞黄腾达。敬翔当然不是白吃饭的,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军中人士代写书信,偶尔有将领要向上级报告一些情况,也找敬翔帮忙。开始时,敬翔写完文字后还要跟对方解释。这些武夫们对“之乎者也”虽然谈不上深恶痛绝,但肯定是不喜欢的。
  为了省掉这一道解释的程序,敬翔干脆把他们要向上报告的文字用大白话写了出来,偶尔还会引用一些警句。但据现在来看,这种警句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是乡野村夫才引以为荣的书面语。军中人的相互传颂让敬翔的名字在大梁城中响亮一时。
  身为大梁最高指挥官的朱温自然也知道了军中有这么一个人,并且也看过他代写的报告,觉得很合自己的口味。
  有一次,观察使王发汇报完工作正要出去,朱温叫住他,问道,听说写东西很不错的敬翔是你的朋友?
  王发说,是的。
  朱温说,你把他叫来,我想见见他。
  敬翔被老乡带到了朱温面前,朱温劈头就问:“《春秋》里都写了什么玩意儿?”
  敬翔想了一想,才回答:“诸侯打仗的事。”
  朱温一听是打仗的事,来了兴趣:“那么它上面所记的用兵之法,我现在能用吗?”
  敬翔回答:“打仗本来就是出奇才能制胜,《春秋》上面的用兵之法早就不适用了。”
  朱温大喜,因为他最讨厌书生谈古,如今居然有书生认为古的东西不好,这真是找到知音了。
  朱温立即让敬翔留在自己身边,给了他一个武职。敬翔摇头,认为武职并不适合自己,况且自己也不喜欢,故请求朱温给自己一个文官衔。
  朱温答应了,任命其为馆驿巡官,让他专门掌管奏章檄书。
  从这以后,敬翔开始了他的“辅佐事业”。
  不久,朱温奉命讨伐蔡州(今河南汝南)的秦宗权。敬翔显示出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常为朱温出主意。最终,朱温在他的谋划下,将秦宗权打败。
  打这之后,敬翔跟随朱温四处平叛。当朱温领四镇、任宣武节度使的时候,他已经离不开敬翔了。
  每个时代都有人,才,但未必每个人才都能得到在上者的赏识。敬翔之所以能得到朱温的赏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一个变了味道的文人的“狡猾”。
  朱温是一个狡诈的人,你把所有忠诚拿出来也未必能让他相信你。狡猾的人通常都让人摸不着头脑,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并且,因为对自己不自信,他经常猜疑众将,动辄斥骂滥杀,文武群臣对他都很畏惧。
  敬翔做事与众不同,文雅一点来讲就是机警多智,难听一点来讲就是会看人脸色。比如,为了维护这个暴发户的自尊,他极少在众人面前向朱温进谏。敬翔常常会注意观察朱温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微小变化,凭此就能揣透其心思。
  朱温杀人跟屠夫杀猪没什么分别,他手下的谋臣虽然不多,但绝对不少。等他登基称帝后只剩了那么几个,这里面就有敬翔。
  敬翔可不履行“文臣死谏”的愚蠢规矩,如果朱温所做之事并不正确,敬翔就因势利导,予以暗示提醒。两个人就像多年在一起的两口子,心有灵犀了。
  敬翔刚做朱温幕僚的时候,朱温极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但常常苦于兵力不足;想出去征兵吧,又怕各地的军阀阻挠。这时,敬翔给他出计道:“您如果要图大业,难免要和四邻有所冲突。与其固守不如立即出击,可以让您的部下将士假装叛变而投向敌方,然后您再奏明圣上以及四周诸侯,以袭击镇压叛徒为名,击溃敌方。”
  朱温大喜,照计行事,果然有所收获,虽说是小胜敌手,但每次他都能借机招兵扩军达十倍之多。
  当朱温领四镇想要再向上爬时,由于没有先例,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当天子的想法是否合适,就编了个梦。他说自己梦到几个和尚来揪住他去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从上到下都是黄色,几个和尚对他大呼小叫,并且还一脚把他踹醒了。他找来所有部下,将此梦说了一遍,并且用眼神告诉部下,相信这个梦。
  敬翔睁着眼睛想了半天,看了看朱温,很自信又很镇定地说:“您这是要当皇帝了。”
  朱温一听,很是高兴,对敬翔更是器重了。朱温称帝后,建立崇政院,任命敬翔为崇政使。崇政使一职甚至比宰相职权都重要,可以先和皇帝议事于禁中,然后再向宰相宣旨施行。
  敬翔受此重任后,更是勤于政务,内外事务无不用心。据他后来讲,自己大半辈子都是把马背当成床的。
  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30年,从军作战运筹帷幄,昼夜谋划。他本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将来会得到朱家所有人的报答。可惜,朱温死后,朱家两个皇帝再也未重用过他。
  朱温病重时,将敬翔召到床前委托后事,让敬翔将朱友珪逐出京城,出外任刺史。不料朱友珪发动兵变,杀死父亲朱温,自立为帝。朱友珪对敬翔非常畏忌,虽然他以李振代替敬翔任崇政院长官,但为了使群臣与他合作,还是任命很有威望的敬翔为宰相。敬翔表面上接受了任命,但经常称病在家,与朱友珪保持距离。
  等到梁末帝朱友贞即位之后,也未重用敬翔,而是重用宠信赵岩等人,敬翔受到这些权臣的排挤,终日郁郁寡欢。此时他很想念朱温,也想念朱温在时后梁的鼎盛。
  当朱友贞把后梁折腾得实在不像话时,敬翔还是出面了。敬翔跟这位皇帝说:“国家连年派将士出征,但疆土却日渐削减,这不只是因为兵骄将怯,还因为调兵遣将不得其法。陛下平日深居宫内,和您商议国家大事的都是些左右的随从,这又怎么能料敌制胜昵?先皇在世之时,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半领土,虽然也亲率虎臣骁将连年征讨,但他仍不能扫灭河东的劲敌李克用父子。现在敌人的兵马已迫近郓州(今山东郓城),陛下却没有像先皇那样亲征杀敌,这是臣没有及时奏明的第一件事。此外,臣还听说李亚子(存勖)自从戴孝出征以来,已经十年之久,每次攻城略地,总是身先士卒,冒着箭石冲锋。在-进攻杨刘(今山东东阿县杨柳镇)的时候,李亚子也是先背薪渡水,一鼓作气而破城池。陛下不比他差,儒雅而有风度,但却没有亲征退敌,反而让贺瑰之流的将领去驱逐敌寇,这很难如愿。这是臣失职没有及时奏明的第二件事。现在陛下应该亲征,同时向黎民百姓及老臣宿将询问破敌良策。否则,大患难除。臣虽然愚笨胆怯,但受国恩很深,如果陛下缺少将才,臣恳请去前线为国效力!”
  这段发自肺腑的话,并没有打动朱友贞,相反,朱友贞还觉得敬翔这是因为不被重用而发的牢骚。朱友贞对文人没有好感,尽管敬翔也不是朱友贞心目中的文人。
  两个人谁都不理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当李存勖兵临城下时,朱友贞叫来敬翔,这个时候,他居然问这位文人退敌之计:“朕以前总是忽视爱卿的逆耳忠言,以致有了今天这种残局,国事紧急,爱卿就不要再发牢骚了,请问朕现在该怎么办啊?”
  敬翔苦笑,说:“一切事情都是陛下做出来的,您现在让别人来收拾残局。别说别人没有这个本事;就是有,谁愿意呢?”
  不久,李存勖攻进后梁都城,敬翔全家自杀。临死前,他向一位准备去投降李存勖的知识分子说:“你不配做读书人。”但这位知识分子最后还是去投降了。
  在五代史上,敬翔与朱温可以算做是君臣际会的楷模。但这种楷模在后来的50多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敬翔敢死;因为他能以一种近乎“小人”的思维来揣摩朱温的心思,所以他能永远地活着;还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知识分子。
  随大流,并不代表你没思想,但你肯定牺牲了一些东西。敬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牺牲的是知识分子的傲骨,还有一成不变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