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王莽:都是革新惹的祸

作者:小 刀




  王莽是被彻底否定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遭人咒骂。《汉书》的作者班固曾站在汉王朝的正朔立场论定王莽是汉代中期的毒疮,骂他“不仁而有佞邪之材”,“放纵邪恶”而成“篡盗之祸”,甚至说:“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然而,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时的历史环境及其一生的作为,倒觉得王莽在汉代历史上还是有作为、有贡献的人物。
  西汉元、成、哀、平四帝荒淫无道、腐朽无能,把文、宣之治苦心经营的昌盛局面糟蹋得民不聊生、危机四伏:达官贵族穷奢极欲,下层民众怨声载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因当权的皇帝都很幼小,皇权完全操纵在外戚和后宫手里。而此时的王莽是手握大权的大司马,一向有孝悌之名,为官谦逊自重、秉公无私,在朝野上下有较好的人缘。所以当大臣们上书要求王莽即位时,倒不是慑于王莽的权威,而是寄希望于王莽出来撑起天下,扭转时局。
  王莽当政后,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他深知因循守旧必是死路一条,于是果断地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首先改革官制,重新设置地方州县;参照古代的井田制,颁布“王田令”,禁止土地买卖,凡家中土地超过900亩的,要将多余土地分给族人,以前没有土地的,可按一夫一妻100亩的标准分配;同时又颁布“私属令”,禁止买卖奴婢;他还制定“五均”“六管”,整顿市场管理,平衡物价。应该说,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具有进步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有利于保护下层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对上层贵族也有一定的约束。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决定了败落的趋势,王莽的改革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生搬硬套过去的做法不但不合时宜,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之匈奴不断入侵,战乱频仍,内外交困。人们原来对他的希望破灭了,转而变成了怨恨,说天下大乱,是因为王莽“违天命”;说王莽鹰眼虎咀,声似蛙叫,不配做帝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平民大众做奴才久了,连自己的利益和帝皇将相们的利益都分不清了。”
  正因为这个观念的支配,王莽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乱臣贼子,一向为人称道的品德也成了为篡位作准备的伪装。公元23年,在农民起义军的战火中,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王莽建立的新朝只存在了14年,甚至得不到历代史官的承认,所以他也注定要被打入另册,成为大逆不道的窃国大盗。白居易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之冤,在于历史家的记述,根子却在于改革的失败。
  世人皆对王莽篡汉倍加指责,却不知王莽新政中也有着积极进步的一面,正如我们不了解康有为和他的戊戌年只不过是一场疯狂的假面舞会,不知道鸦片之祸是清王朝不可避免的剧痛,也不知道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死也没有完成从一个部落酋长到政治家的转变,更不知晓东汉灵帝皇后何氏在政治衰败、争斗激烈的背景下步入政治核心将会有一个怎样的收场,还很少了解央视“百家讲坛”明星于丹、纪连海等人的近期动态……
  这一切,你都能在本期《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找到答案。本刊特邀著名主讲人及其他知名博、硕导师、专家与资深编辑、作家共同为你揭秘历史世界,解读文化中国。百家讲坛纵说风云,让智慧充盈你的人生。
  
  编辑 刘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