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4期

“华盛顿神话”在中国的悲欢际遇

作者:王 龙




  西风东惊神州
  
  1784年8月28日,广州黄埔港,人群欢呼,盛况空前。
  一艘小小的美国木帆商船——“中国皇后”号自2月22旧从纽约启航,乘风破浪,远涉重洋,历程长达1 88天,途经佛得角群岛,绕道好望角,跨过印度洋,终于抵达广州,胜利完成美国至中国的首航。“中国皇后”号自豪地鸣炮13响(代表当时美国13个州),向停泊在它周围的船只致敬,其他国、家的船只也热情鸣炮回礼致贺。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美国,这个只有8年历史的年轻国家,开始与一个已有5000年历史的古老国家直接交往。
  远隔万里的两个国家,此时显得如此神秘而隔膜。历史记载,此前到过中国的美国人屈指可数,仅有两人。尽管中国商人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中国皇后”号,但由于对素无渊源的美国认识模糊,甚至连其方位所在也一知半解,再加上他们相貌语言与英国人极为相仿,中国商人一致把美国人误认为英国人。“中国皇后”号上29岁的管货员山茂召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虽然这是第一艘到中国的美国船,但中国人对我们却非常宽厚。他们不能分辨我们与英国人间的区别,视我们为‘新人’……”
  华盛顿和中国的姻缘,就从这次划时代的首航开始。“中国皇后”号船长约翰·格林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任海军上尉,是华盛顿的忠实追随者,他专门挑选了华盛顿生日那天作为启航远行的日子。上帝保佑,格林船长的运气不错,他这次成功的航行轰动了美国社会。中国货被运回美国之后,万众欢腾,美国人争相购买。华盛顿也对中国充满了好奇,1786年,他从山茂召那里购买了一批中国瓷器,手抚那些精美的花纹,他深深地迷上了古老的东方艺术。
  当华盛顿仔细欣赏着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时,在遥远的彼岸,中国人对他和美国的接纳了解,却艰难深涩得多。
  格林船长小小的木帆船,打通了太平洋两岸中美两国的通途。在优厚利润的吸引下,富于冒险精神的美国商人为之疯狂,就像当年他们勇于开拓的祖辈乘坐“五且花”号船踏上北美新大陆一样,美国商船在通往广州的航线上举帆远航,络绎于途,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热”。然而直到1795年,美国人到广州已10余年了,中国官吏还把他们和英国人混为一谈。中国官吏并非没有机会了解美国,也不是没有碰到需要调查处理与美国人有关的事,而是在天朝上国观念的支配下,他们缺乏了解外面世界的热情。除了应允遇事查明旗号、敷衍办理以外,中国官员对发生在“内地洋面”的事情向来不深究,借口“无从查考”,一直无法把这些“美夷”和“英夷”完全分清。面对乱点鸳鸯谱的中国人,深受其害的英国商人十分恼火,他们向两广总督长麟严正交涉:“(美国人)也会我们的话,也穿我们这样的衣服,但他们另有旗号,不要把我们和他们混在一起!”自知理亏的长麟很不好意思,急忙饬令下属:“此条应存记备查,遇有事件,自应查明旗号办理,不致牵混影射。”
  大清朝一些学问广博且开眼看世界的新潮人物,对于美国历史、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等,同样认识不清。当时被称为“一代硕学”的阮元在撰写《广州通志》时,还把美国说成是在非洲境内。对于闻所未闻的美国政治制度,中国人更是不可理解。两广总督蒋攸铥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含混说道:“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四年一换。”令他无比诧异的是,美国竟然是一个“无国主”的国家。难怪蒋总督把美国视作一个未曾开化的原始部落,连“头人”(实则是总统)也要通过抓阉产生,简直不可思议。
  1837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实猎在中国近代第一份本土出版的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上专门撰文,首次向中国人介绍华盛顿,他用传统中国的“圣君”尧、舜的形象来描述华盛顿,盛赞他是“经纶济世之才,宽仁清德遍施,忠义两全之烈士”。
  1844年美国专使顾圣来华,在向中国高官介绍美国历史时,他自豪地说华盛顿是“大战将,极有智能谋略之善人”,他的国家因为华盛顿的智勇才得以独立,并由华盛顿制定的宪法才得以坚稳。华盛顿还在世时,就逐渐被“图腾化”成一个政治神话,当时每一个美国人都认为在家中挂一幅华盛顿的画像是神圣的事。人们甚至为他量身打造出那个耳熟自旨详的“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以此“证明”华盛顿是一位从幼年开始就有着至高品格的人。
  而千百年来,中华大地内忧外患,战乱频仍。那数不尽的兵火纷乱、杀戮屠城,那演不尽的机锋权谋、宫廷争斗,谁不是为了一袭龙袍加身、万世江山独霸?唐宗宋祖也好,成吉思汗也罢,都是有秦皇之威,而无尧舜之德。虽然统一了江山,但封建帝王打天下毕竟只是为了子子孙孙坐天下,建国家实则是建成家国。中国历史上那些弑父杀子、装神弄鬼的案例,都不过是为了权倾四海。兔死狗烹、血流成河的最终结局,乃帝制特色、王朝规律,试问谁又曾逃脱过?即使有那么几位禅让退位的皇帝老倌儿,又有谁不是在带血的剑锋顶上了腰际,才一步三回头地无奈逊位下野以保全身家性命?
  因此,当华盛顿这样一位“异国尧舜”形象突然出现在清代中国人的视野里时,他们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感兴趣的是林则徐,他实在想象不出,华盛顿在他的国度里为何受到如此热情的拥戴与尊敬。甚至“华盛顿”三个字不仅成为美国“皇城”(首都)的名字,连美国人生儿育女、开馆造船,也喜欢取名“华盛顿”。他很想知道,一个大半生对农场和土地情有独钟的“美国第一农民”,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举国争说“洋圣君”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华盛顿创立的美国政治制度,林则徐不得不心悦诚服。在他的主导下,认识了解西方世界的《四洲志》于1839年开始翻译。他在《四洲志》里情不自禁地感慨,美国竟然超越了传统中国“封建、郡县、官家”三种政治体制,国家政事由舆论监督,言必施行,事简政速,令行禁止,独具一格,实在是领世界潮流之先。
  相比之下,魏源对美国制度的大概模式,则知悉掌握得更为透彻。他在《海国图志》里,一连用“武、智、公、周、富、谊”六个字表达对美国政治、经济和外交的推崇之情,他告诉中国人美国实行的是公开选举(选官举贤,皆自下始)、司法独立(议事听讼),国家元首(大酋)由“公举”,而非世代相传的“家天下”。面对“选举”、“司法”这些中国人闻所未闻的新名词,魏源认为正是有了“可垂奕世而无弊”的联邦制度,才造就美国的进步与优良。他咏赞道:“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
  出于对华盛顿个人品德的无私赞美,中国人对“华盛顿神话”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华盛顿在中国转化为“异国尧舜”形象的历程里,咸丰年间福建巡抚徐继畲更是倾注了无限热情,堪居“首功”。在他的学术名著《瀛环志略》里,徐继畲以生花妙笔身临其境般写道:“华盛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就交出了权力去过平静的生活众人不肯让他走,坚决要立他为帝王。华盛顿就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