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4期

妓女与宋词

作者:张 帆




  《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而“胡夷里巷之曲”唱诗易唱也好听,字中可加“和声”或在句中插入“泛声”。唐朝中期以后,名人文士狎妓时,开始为她们所唱的乐曲代填歌词。这样,“词”这种文体便开始兴起了。胡适在他的《词的起源》中说:“我疑心依曲拍作长短句的歌调,这个风气,是起于民间,起于乐工歌妓。”
  到了宋朝,虽然妓女仍然为下流之品,但是却开始附庸风雅,在学弄弦弹琴舞蹈歌唱之会,识字作诗也成为必修功课。宋人传奇《谭意哥传》里说到一个叫谭意哥的妓女会写诗作词,就把自己的这个特长写在了名刺(即名片)上。一天,一在一个宴会上,一个叫蒋田的人“见其言(指名刺),颇笑之。因令其对句,指其面曰:‘冬瓜霜后频添粉。’意乃执其公裳袂,对曰:‘木枣秋来也著绯。’公且惭且喜……”蒋田讥笑谭意哥虽然时时往脸上搽粉,可是却长得像个冬瓜一样难看,而意哥则挖苦蒋田的面貌像木枣一样难看,又借秋天枣子熟了变成红色来比喻蒋田穿着绯红官服。
  宋代妓女不但能作词,也善唱词。《能改斋漫录》中说,杭州西湖有一小官,闲唱泰少游《满庭芳》,“偶误举一韵,唱作‘画角声断斜阳’。妓琴操在侧曰:‘画角声断樵门,非斜阳也’”。这个小官就故意为难她说:“‘尔可改韵否?’琴操即改作‘阳’字韵:‘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雾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断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爱。漫赢得秦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空望断,灯火已昏黄。’”
  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指出:“词乃是文人学士的最喜用之文体,词乃是与文人学士相依傍的歌妓舞女的最爱唱的歌曲。”苏轼一首《菩萨蛮》写的就是陈襄到杭州新任、营妓(官妓)出迎的情景:“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绿。”
  唐宋官妓制度也引领了民间娼妓业的昌盛。在东京,妓女馆比比皆是。其中,“院街”的曲院西,妓馆群集。还有朱雀门往东的大街,除麦秸巷、状元楼外,其余的宅院都是妓馆。朱雀门往南有条杀猪巷也有妓馆,下桥南斜街,北斜街都设有妓馆。更有“东回三曲”为妓女集中地,其中“南曲”的品位最高。北宋时官府酒宴公务时,由官妓陪侍、斟酒、唱曲,这就需要新曲新词,供官妓在歌宴舞榭上娱宾遣兴。于是,词这一体裁为士大夫所好,由俚俗变为高雅,并发展到顶峰,成为北宋文学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