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7期

魏源家人救过洪秀全的妃子吗

作者:天上彩虹




  以一本《海国图志》影响了近代中国乃至日本明治维新的清末著名思想家魏源,曾在南京龙蟠里度过了其生平最长的一段幕僚生涯。谁曾料想,这位曾设乡团围剿太平军的魏老先生身故后,其儿辈们冒着清军屠城的血雨腥风,搭救了洪秀全的妃子熊氏。这段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故事是真的吗?
  
  一女逃进“小卷阿”
  
  1819年,魏源湖南老家的金潭故宅毁于火灾。第二年,魏源将母亲迁居至父亲的住所——南京乌龙潭附近(今龙蟠里20号和22号)。不久后,学识渊博的魏源用《诗经》中的词句给这幢住所起名为“小卷阿”。“卷”者,曲也;“阿”者,大也。
  魏源一生仕宦,足迹多留在江苏,居所也并非只有南京一处,而龙蟠里小卷阿可以算得上是他的第二故居。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魏源在高邮等地为官,由长子魏耆照看小卷阿。1857年,一生坎坷最后皈依佛门的魏源没能终老在小卷阿,而于杭州去世。
  7年之后的1864年仲夏,一位神秘女子扣开了小卷阿的门。
  据《金陵劫后纪闻》记载,当年正逢天京陷落,一位衣着凌乱的女子进入小卷阿院门,其慌而不乱的谈吐举止让魏耆夫妇感觉她不同于平常女子,遂冒险收留了她,并让她照看家中佛堂。魏夫人还常与其论诗谈道,关系极为融洽。终于,被魏家深情厚谊打动的女子敞开了心扉:她原是广西象州人,叫熊诵芬,是洪秀全的元妃,负责掌管玉玺,统领宫中事务。
  其后,应元妃的请求,魏家人辟了小卷阿的一半(今龙蟠里22号)给她做了“普度庵”,又名“皇姑庵”。从此该女子取法名兴义,长期在此诵经念佛,直到1928年以83岁高龄去世。
  
  扑朔迷离说“元妃”
  
  龙蟠里的老居民从上辈人口口相传中得知,的确有过一个洪秀全的妃子在魏家落过脚,并出家为尼,以前一个很大的佛堂就是明证,可惜现在佛堂早已毁去,而魏家在此居住的最后一代传人魏昭和魏韬也早已告别人世。
  《辞海》中“元”的释义为开始、第一或为首的、居首的。熊氏自称元妃(元妃则为国君或诸侯的嫡妻),按说她应该是洪秀全的第一夫人,但查访众多的史籍资料,却一直查不到这个所谓“掌管玉玺,统领宫中事务”的元妃。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后,中国才出了第一个女状元傅善祥以及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她们二人均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傲而载入史册。作为洪秀全的第一夫人,能够统领中宫,也绝非泛泛之辈,却史无可考,实在令人奇怪。
  据史料记载,洪秀全早就梦求后妃成群的帝王宫廷生活。他创立拜上帝教时,把其正房妻子称为“又正月宫娘娘”,并在金田起义时选美纳妃,又有“又正月宫”及娘娘15人。在广西永安围城中,“洪秀全耽于女色,有三十六个女人”,进入天京小天堂后,他又征选更多美女,天京天王府“约有妇女千百”。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仅娘娘就有88人。众娘娘及后宫事务以“又正月宫”赖氏摄理,洪秀全尊其为“国母”,又令众娘娘称其为“二姐”(长姐当为早已去世之“正月宫”),听其管教,“又正月宫”下又为“副月宫”及“两十宫”等等(《太平天国典志通考》)。可见,其第一夫人已于进入天京之时去世,而此时摄管中宫之事的是赖氏而非熊氏。
  至于洪秀全后宫的具体人数,《江南春梦笔记》中分类评列,讲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个名位208人,24个王妃名下辖姹女、元女等7个名位共960人,两类共计1168人属妃嫔。另有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60人各辖女司20人,合计为1200人。各项人数加起来,总计有2300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天王。
  而据《太平杂说》记录,洪秀全使用数字为自己的妻妾编号,如“第八十一妻”之类,不用名字,也不用封号等级,可谓一大创举。
  作为洪秀全成百上千名妃子中的一个,熊氏的真实姓名无从考起也属正常。也许她是被编号的其中一个,在逃难中有幸碰到魏家而重生;也许她真的有点权力,但只是天国内宫的一个小官;或许她只是掌管监督其他女子的一个女锦绣监军……
  但自称“元妃”、“掌管玉玺,统领宫中事务”的熊氏以此等高贵身份竞查实无据,则实在令人费解。因此有专家称,这位“元妃”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仅是洪秀全千百妃子中身份卑微的一位。
  
  魏家救人为哪般
  
  略去元妃身份真伪一说不表,从另一条线索来看,魏家救洪秀全的妃子是否有根据,也值得商榷。
  魏源一生爱国,勤于著述,但他在清廷为官时,因职责所在,曾负责围剿太平军。《魏源年谱》中载,太平军1853年攻下南京,改名天京,之后攻克扬州,此时魏源在相邻不远的高邮任知州。据《再续高邮州志》记载,此间魏源镇压了响应太平军起义的“四十余人”。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时,魏源在高邮“以知州身份办团练,抵抗之”,其后,他因为迟误文报、玩视军务而被革职(《文宗显皇帝实录》)。魏源之子魏耆也在《邵阳魏府君事略》中记述道,其父曾与一位周姓官员参与镇压了太平军的活动。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清军镇压太平军,魏源是抱有支持并参与的态度的,而魏耆在太平天国期间就居住在天京,与高邮相距并不遥远,其思想肯定要受其父影响,这也有其著作为证。因此,仅从魏氏父子对太平军的态度来说,他们不可能无视清军即将平定天下,在剿灭洪秀全残余势力时收留太平天国的王妃,留下祸根。
  不过,也有人认为,“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出自魏源诗集)。魏源早期经世理想的幻灭,个人仕途又遭遇不幸,导致他晚年思想发生了改变,最重要的就是皈依佛门。而在魏源过世后,其子孙三代虔诚供佛,也与魏源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从其佛堂的名字“普度庵”中看,魏耆夫妇收留当时落难的一名太平天国女子也完全有可能。
  魏源后裔魏韬曾回忆:“当时清延法网犹严,宫眷及追从革命之士积渐隐聚于熊妃所居,天王子女亦在其中。”从中得知,太平天国的后人并非谋求反清复国,而是与当时的“追从革命之士”在一起革命,好像与其身份相悖。可惜的是,魏韬的这个回忆史上并无记载,况且还有传言称熊妃后来被护送到了香港。凡此种种,都让这场救人义举披上了神秘面纱,真真假假,莫衷一是。
  
  编辑 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