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8期

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

作者:何木风




  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浑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深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李世民所残杀。
  于历史贡献,我们不敢断言他登基后会比李世民做得更好,但绝不会太差;可于仁义道德上,比之于李世民的矫揉造作、阴险毒辣,李建成会更磊落光明、仁者无敌。
  诸多人认为李世民是明君,只是出于他对历史的贡献。可历史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真正的王道,不掺半点虚伪的仁德,李世民永远缺少,而李建成天生就具备,不然,他也不会有君子之心而血洒玄武门。
  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我们只能叹息地说一声: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
  
  血洒玄武门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大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齐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爱妃张婕好慌张而来,她告诉李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诬陷他和李元吉淫乱后宫,今日又带了诸多兵将前往玄武门。
  李元吉明白,欲进宫就必须走玄武门,他所认识的李世民阴险狠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况且,李世民还带着兵马。他建议李建成:“先把你我二人兵马集结起来,然后派人告诉父皇你我生病了,看看形势再说。”
  李建成却道:“集结兵马倒有必要,但托病不去却不可。世民诬陷我们,我们要去父皇处说明白。倘若不去,不正说明了我们心里有鬼吗?”
  李建成在这种时候还敢于去见唐高祖,无非是因为玄武门守将常何是自己的心腹,即使李世民有什么小动作,玄武门兵将只要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也无大虑。
  两人似乎都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带了几名扈从就骑马赶到玄武门。进了门,到临湖殿时,两人觉得形势不对:父皇的侍卫一个也未见,常何也不在,而且,一路行来,总觉得天上地下都是杀气。
  李建成道:“恐有不测。”
  一向骁勇善战的李元吉也感觉到了危机,他随着李建成掉转马头正欲回东宫,临湖殿左右早闪出了李世民和诸多兵将来。李元吉扭头看到李世民,大惊失色。只见李世民身着铠甲,手挽硬弓,骑在一高头大马上,俨然是两军对垒时的装束。李元吉一面叫李建成快跑,一面向李世民开弓放箭。但因为过于紧张,力度不够,准度又失,三箭皆未中。于是,李元吉拍马就跑。李世民却并未向李元吉放箭,而是把弓对准了李建成。一箭射去,李建成应声落马。
  李元吉见李建成落马,扭转马头欲救,旁边又闪出李世民的部下尉迟敬德和70余骑来。李元吉曾是尉迟敬德的手下败将,此时一见,更是慌乱不已。一不留神,被对方射中坐骑,跌落于地。李世民趁势拍马过来践踏之,不想被树枝扫落马下。李元吉趁机上前揪住李世民,拔出长剑,可惜李世民浑身铠甲,无处下手。随后,李元吉抢过李世民的弓来,对着笨拙的李世民当头罩住,想要勒死他。这时尉迟敬德赶到,手起刀落,李元吉就这样紧随着李建成去了。
  在这次诛杀太子的过程中,李建成带来的扈从大部分被杀,只有几人逃出了玄武门,赶到东宫报信。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得知李建成已死,痛哭叹息道: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与领副护军薛万彻和谢书方率领东宫、齐王府精兵2000人飞驰玄武门。
  此时的李世民早已安排张公谨关闭城门,2000精兵不得入,只好放箭万支。掌握玄武门卫兵的敬君弘开城门与冯翊和冯立大战,瞬间被杀。守门兵与东宫精兵激战多时,喊杀声惊天动地。薛万彻主张去攻打秦府,来个釜底抽薪。李世民张皇失措之际,令尉迟敬德举起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首级,东宫兵将见大势已去,大部分逃散,但仍有小部分士兵在奋力攻门。
  李世民令尉迟敬德手持长矛,去见唐高祖。高祖大惊失色:“今天谁在作乱?你来此干什么?” ‘尉迟敬德不拜高祖,紧握长矛:“太子与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之。秦王怕惊动陛下,派我来保护你。”
  高祖长叹,问一向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裴寂:“事情想不到真发生了,现在该如何是好?”
  裴寂不答,因为尉迟敬德的长矛闪烁着带血的光。
  早被李世民收买了的大臣陈叔达恬不知耻地接口道:“李建成与李元吉无功于天下,常嫉妒秦王大功,今秦王诛之,实是人心所向。陛下现在如果能将国事交于秦王处理,就什么事都没存了。”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头颅血已滴尽,李世民在玄武门下脱掉战袍,去面见李渊。而李渊前后左右的卫兵早已被李世民铲除,此时的李世民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一天,无论如何都应该让后人记得,因为本应该是大唐天子的太子李建成用血染红了玄武门的城墙。
  三天后,李世民被封为太子。两个月后,李世民称帝,李渊成为太上皇。
  武德九年发生的玄武门兵变并没有随着李建成太子的血迹而消失,自这次玄武门兵变后,大唐又发生了三次宫廷政变。或许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李世民,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玄武门,仿佛成了唐朝宫室的恶魔,又仿佛成了宫廷斗争的擂台,如果谁想不仁不义,就上台比试比试。
  
  李建成大功不可没
  
  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的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大唐帝国。
  隋朝末年的政局不稳和社会上风传的“李氏当为天下”的谶语让太原留守李渊在踌躇满志的同时也惊恐不已。李渊称得上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在留守任上,他的眼光与胸襟都是隋朝其他大臣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他早有反意,但当天下已难以收拾、谶语人人耳熟能详的时候,他的准备还不充分。隋文帝已经对朝中几位姓李的大臣起了疑心,并且逼反了李密,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自然也逃不过去。他很怕被隋文帝杀死,于是,称病不去京城就成了他那时经常玩的把戏之一。
  李渊先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于河东和晋阳密结各路英雄,收罗人才以备起兵。当时李世民不到20岁,阅历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渊把大宝都押在了河东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东独当一面,后来又参与了太原起兵密谋,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容不得半点怀疑。
  公元617年,隋太原副留守的脑袋被李渊砍掉,李渊宣布正式起兵反隋。一个月后,李建成奉命从河东风尘仆仆赶回太原,就起兵后的战略制定和组织工作与李渊进行了深入地协商。
  从那时起,李建成为大唐的建立浴血沙场,创下了赫赫战功。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隋都长安,唐军进行了数次惨烈的战役,其中决定性战役的总指挥都是李建成。
  第一场大仗的对手是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时,李建成引兵攻西河郡,高德儒死守。李建成与士兵同甘苦,深得民心,很快便活捉高德儒而结束了战役。
  平定西河郡后,李渊建大将军府,组建三军,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