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9期

曹雪芹自己腰斩了

作者:刘传录




  刘心武评《红楼梦》引起了轰动,他不过是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解读,小说毕竟不是历史,而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作家的刘心武不是不明白。
  刘心武大师称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我不赞成,应该说贾宝玉身上寄托了曹雪芹的精神和愿望。曹雪芹是一个封建制度的补天派,《红楼梦》写女娲补天时炼成了36501块补天石,补天用了36500块,剩下一块吸取日月之精华有了灵性,与绛珠仙子相约到人间,这就是木石前盟,补天石来到人间变成贾宝玉。曹雪芹从社会的上层流落到社会的下层,深深感到了封建制度的摇摇欲坠。他要写出来,引起统治阶级的重视,改良社会,这是他补天的目的。因为他亲身体会到了下层社会的凄苦,所以又写出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红楼梦》着力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3个人物,反映出作者补天的信心和对那个社会的无奈,曹雪芹对那个社会极力维护,但那个社会却给了他无尽的屈辱,他的内心在斗争,心里天平最终倾斜于他所钟情的制度。在小说中,他用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斗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愿望,用贾宝玉的形象代表自己的精神追求,用薛宝钗的形象来影射自己所忠于的封建制度,用林黛玉的形象来影射那个社会的叛逆,《红楼梦》实际上是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斗争史,通过贾宝玉和薛宝钗及林黛玉的关系,反映出作者思想的摇摆不定。曹雪芹从社会的顶层跌落到社会的最底层,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反动,思想上难免产生叛逆,宝玉和黛玉的密切关系充分说明了曹雪芹思想上的动摇和叛逆,但宝玉最终选择了宝钗,尽管曹雪芹一再表示宝玉和宝钗的婚礼是在宝玉昏迷的状态下进行的,并用丫头的话做证明,这不过是为贾宝玉向封建制度屈服做了个隐瞒。
  林黛玉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她的性格和那个社会格格不入,她和宝玉有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和爱情基础,但曹雪芹不允许他心爱的社会出现叛逆,她只能是一个失败者,最后落了个“灯枯泪尽”。对林黛玉生命尽头的描写,一边是锣鼓声声办喜事,一边是即将离开人世,林黛玉悲愤地只说了:“宝玉,你好……”黛玉想说什么呢?毕竟黛玉是了解宝玉的,那种悲愤、绝望的心情和对宝玉的牵挂、爱恋交汇在一起,也只有曹雪芹能写得出,高鹗之流是无可比肩的。从前后内容、行文习惯和语言风格及表达方式上看,毫无疑问是曹雪芹的笔法,这充分证明曹雪芹写完了110回,手稿散落民间,被高鹗引用。
  林黛玉的去世,宝玉与宝钗结婚,后离家出走,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好干净,折射了曹雪芹不忍心看到他所追求的社会崩溃,让代表封建制度的薛宝钗取得胜利,又让贾宝玉抛弃了他的社会离家出走,反映出曹雪芹既爱又恨那个社会的矛盾和痛苦心理,也是曹雪芹销毁后30回的思想基础。
  
  编辑 张君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