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9期

屠胡令

作者:魏 锋




  “五胡乱华”是中国一段长达300多年血腥与暴力、荒诞与悲剧的历史,其间称王称皇者如过江之鲫,改朝换代如走马灯。
  史载,西晋亡时,全国人口2000万,北方人口至少1500万以上,然而五胡乱华后,人口锐减,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只剩400万左右。到公元349年,胡人人口远远超出汉人,仅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以及其他的非汉民族的人口达五六百万之众,而汉人仅有四五百万人左右。同时,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等约五六百万人大量陆续迁入中原地区,而偏安江南的东晋,人口仅300万余。
  此时,中国北方的胡人已经形成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胡汉杂居,血统混乱。胡人对汉人的战争和屠杀渐渐蔓延至东晋边境。
  亡国亡种之际,一个英雄横空出世,颁布《屠胡令》,改变了历史前行的方向。他就是冉闵,一个史书上没有为他立传的民族英雄。
  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其祖父冉隆为乞活军(西晋末至东晋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武装流民集团)将领。公元309年,石勒(后赵建立者)率军攻打乞活军,冉氏宗族几乎全部阵亡。11岁的少年冉瞻在战斗中勇猛非凡,石勒爱惜并收纳了他。冉瞻就是冉闵之父。
  父是英雄儿好汉,冉闵打仗勇猛异常,在战乱中迅速成长,并屡立战功。凌水河一役,冉闵大败鲜卑20万大军,俘杀燕军7万余人,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28城,威震中原。
  冉闵所属的后赵在十六国中最为强盛,开国皇帝石勒是胡人,他规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若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禁止汉人称游牧民作胡人,而称“国人”,违者斩。石勒活着的时候,冉闵凭借军功,日子还过得去。但石勒一死,荒淫无耻、暴虐嗜杀的石虎即位,冉闵寄人篱下的日子就难熬了。
  后来,石虎的儿子们互相残杀,石虎被气死。朝中大乱,石遵(石虎的第九子)趁机杀了年仅10岁的小皇帝而自立。在篡位之前,石遵害怕功勋卓著、在朝野有声望的石闵(即冉闵,因其曾做石虎的假子,所以称石闵)有异心,就对石闵说:“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但坐上皇位后,却立石斌(石虎的大儿子)的儿子石衍为皇太子,任石闵为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看到汉人像牲口一样被胡人屠杀,自己流血卖命却被石氏家族猜忌,石闵心中早已埋下复仇的种子。他忍耐着,等待时机。
  石闵既为都督,总内外兵权,便将“殿中将士及故东宫高力万余人,皆奏为殿中员外将军,爵关外侯”,且“赐以宫女”,广泛树立自己的恩德。石遵对石闵的举措“颇疑惮”,“稍夺兵权”。稍后,又和石鉴(石虎第三子)、皇太后密谋杀掉石闵。哪知石鉴早就想登大宝,把此事泄漏给石闵,石闵内心隐藏的不满和愤怒终于爆发。
  一天夜里,石遵和妃子正在如意观下棋,石闵使将军苏亥、周成率甲士30人包围如意观,“杀石遵及诸胡十万余人,其后褚褒北伐,丧众而薨”(《晋书·天文志》)。石鉴僭位,表面封石闵为大将军、武德王,却暗中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趁着深夜沫杀石闵,“不克,禁中扰乱”。石鉴害怕石闵哗变,假装不知此事,“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诛石苞”。
  永和六年(350年),石闵杀石鉴、灭后赵,建立汉族政权,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年号永兴。
  一即位,冉闵马上下令:“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
  看到这种情况,冉闵知胡人不为己用,遂宣布《屠胡令》,号召汉人起来屠杀胡人复仇:“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戮胡狗为天下汉人义之所在,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诏告天下。”
  冉闵又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人(汉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矛门。”于是,“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冉闵还亲自率赵人诛杀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时中原广大地区——山东、山西、陕西、江淮北部的汉人都纷纷起兵,对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反攻,“无月不战,互为相攻”。甚至远在陇西的麻书收到冉闵的“讨胡檄文”后都杀掉所部胡人,因为陇西胡人太多,麻秋带领部下斩关向东出关中去投靠冉闵,在冉闵和各路汉人义军的武力威胁下,氐、羌、胡、蛮数百万胡人被驱逐。有的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有的迁回中亚老家。在返迁途中,不同民族的胡人又因为种族冲突和缺乏粮食而相互掠杀,能成功回到故土的十之二三,仅这场胡族大返迁就造成数百余万胡人死亡。
  冉魏汉人政权建立后,“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引起胡人的恐慌,众胡联军征讨冉魏,冉闵率领汉军浴血奋战。永和六年六月,石虎的另外两个儿子石祗(石鉴弟,僭帝号襄国)和石晖联军檄诛冉闵,整个邺城血雨腥风,“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晋书》)。联军大败之后,又有数次厮杀。
  教科书中讲到这段历史时,没有提到冉闵,只片面讲了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其实,居住在北方的汉人的社会地位连牲畜都不如,《通典》记载:“西晋时,周、齐每以骑战,驱夏人为肉篱,曰‘当锉汉狗饲马,刀刈汉狗头,不可刈草也’。”血腥屠杀导致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土地大量荒芜。《晋书》等官方史书和史学家们也只是片面地讲杀胡的冉闵,以“僭位”“非正统”给他定位,好像冉闵杀胡是师出无名,建立的国家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永和八年(352年)四月,前燕慕容俊已克幽、蓟,至于冀州,冉闵帅骑拒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大将董闰对冉闵说:“鲜卑采胜气劲,不可当也,请避之以溢其气,然后济师以击之,可以捷也。”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慕容恪以铁锁连马,选善射的鲜卑勇士五千,方阵而前。冉闵骑骏马,“左仗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但前燕援军赶到,围之数周,冉闵寡不敌众,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里,为恪所擒。临死前,慕容俊问冉闵:“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怒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鞭之三百,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也许是冉闵死得太冤,遏陉山“七里左右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到了十二月,慕容俊愈发感到心虚,“遣使者祀之(冉闵),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
  《屠胡令》使得汉族人口恢复增长,北方很多汉族地主势力渐渐强大起来;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暂时放弃了进攻东晋朝廷,汉族得到了喘息机会;使胡人看到了汉人的力量,开始重视和汉人和睦相处,拉拢汉族地方实力派,为杨坚灭胡和隋唐的一统创造了外部条件;保存了汉文化,使得中国的汉文化没有像古印度、埃及、巴比伦文明一样就此终结。
  
  编辑:张君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