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4期

穷书生引发文字狱

作者:金满搂



是真心反清的大丈夫,有骨气的好男儿,岳某十分佩服。如有得罪之处,还望壮士海涵一二!”
  岳钟琪一顿恭维,但张倬也不完全是傻瓜,他心想岳钟琪转变如此之快,未免蹊跷,一时不知道他是真是假。岳钟琪见张倬不为所动,便命手下送上酒菜,招呼他坐下来边喝边谈。席间,岳钟琪连连向张倬敬酒,同时施展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大骂满清鞑子和走狗,亡国之痛,溢于言表,接着,岳钟琪又诉说自己乃忠良之后,目前的状况,实在是愧对先人。说到慷慨激昂之处,岳钟琪睚眦俱裂,涕泪交加,大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气概。
  张倬毕竟是个书生,一时还真被岳钟琪所感动。两人话多起来后,便谈起反清大计,倒是极为投机。酒至酣处,两人似乎已成知已,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岳钟琪当下就赌咒发誓,要将满清鞑子赶出中原,复我大汉江山。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他约张倬明日一起盟誓结义,共举反清大旗。
  第二天早上,张倬的酒醒了不少,正疑惑岳大人是否真心反清的时候,便有人把他接到一个密室。岳钟琪早在那里等待,密室里香炉也已摆好,见张倬进来,岳钟琪二话没说,便拉他一起焚香跪拜,两人结为兄弟。岳钟琪还对天发誓说,从此后两人同心同德,患难与共,驱除满清鞑子,倘有二心,一定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岳钟琪不惜以总督的身份与张倬义结金兰,这把张倬仅有的一点疑虑也彻底打消了。张倬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读书人,哪里会知道官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各种阴谋诡计,很快便上了岳钟琪的当,感动之余,便把整个事情和盘托出。
  原来,这个假称张倬的书生真名叫张熙,这次是奉老师之命前来投书的。他的老师,也就是策反信上那个化名夏靓的人,真名叫曾静,是湖南郴州永兴某地的乡村塾师。曾静原是个秀才,因为多年科考不中,所以抛弃功名,以授徒为生,当地人称蒲潭先生。
  蒲潭先生家里没钱,学生也穷得很,对社会颇有不平之气。当时正好雍正刚刚登上帝位,民间多传言其为篡位,加之雍正初年用法严苛,下面的人怨声四起,反清复明似乎有可乘之机。曾静等人异想天开,以为岳钟琪乃是岳飞之后,想必忠于汉人,于是便精心鼓捣了这份书信前去策反,想成就一番千古事业。
  据张熙说,当年五月,曾老师派他和他的堂叔张勘一起去送策反信。临走之前,因为家里穷没有路费,张熙便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家产当了作路上的盘缠,然后两人经贵州到四川,一路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好不容易到了四川。不料他们刚到,便听当地人说岳钟琪已经调任陕西。无奈之下,两人只得再次前往西安。
  两人一路步行,餐风宿露,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终于在九月十三日赶到了西安。正当他俩准备前去投书的时候,却听当地人说岳钟琪是当今皇上的重臣,皇上对他宠信有加,那些君臣隔阂的传言纯属胡编乱造,什么因追不回岳钟琪而导致京官自杀的事情更是子虚乌有。
  二人听后,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很是心灰意冷。张熙的堂叔心里害怕,竟然丢下张熙,一个人跑回了老家。堂叔走后,张熙势单力孤,也想打退堂鼓,但又想自己变卖家产,好不容易来这里一趟,要是不把策反信投出,不但前功尽弃,自己也心有不甘。于是便鼓起十二万分的勇气,守候在总督衙门前的路上,于是就有了本文汗篇那一幕。
  岳钟琪见张熙已经落入自己的圈套,便顺势说自己也早想造反,但苦于自己身边没有诸葛亮、刘伯温这样的谋士,一时也无从下手。张熙听后,便说自己的老师曾静英明睿智,必定能担比重任。不仅如此,张熙还得意地告诉岳钟琪,他们在湖广、江西、两广、云贵六省都已发动了群众,“一呼可定”,反清事业定然成功。
  岳钟琪听后,差点没把隔夜饭给吐出来。他忍着笑,让张熙告知曾静的住址,好派人前去迎陵。张熙不知是计,便把所有信息全部供出。等套到了张熙、曾静等人的详细情况后,戏也演完了。岳钟琪脸色一变,喝令将张熙押监,并通知兄弟省的相关部门迅速捉拿曾静等人。
  曾静和张熙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鲁莽行为铸成了清代震惊全国的一桩文字冤狱(吕留良案),一群不相干的人或被戮尸,或被砍头,或被流放……
  
  编辑 汪微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