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包在纸里的火 > |
十七 |
|
第三章 你大概已经看出来了,我对《北方时报》的现状有些失望。我并不掩饰这一点,但这并不是全部。至少在开始的时候,我曾经对它充满希望。起初是希望,结果是失望--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我接下来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大学毕业之后,我经历过一段令我感到痛苦的求职过程。那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像大多数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以为自己将来注定要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东奔西突却始终无法找到远大前程的入口。那些召聘单位门前排起的长队消磨了我的意志,而他们挑剔的眼光和有限的职位也在很长时间里封死了我就业的机会,直到《北方时报》创办。 如果我仔细想的话,我还能想起当初来《北方时报》应聘时的一些细节--笔试卷里除了一些新闻ABC的问题之外,还有一道问答题:"你为什么要当记者?" 我还记得,我当时写下的答案是:"在我上大学选择新闻专业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当一名记者,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大声说话并且受到社会尊重的职业。"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答案是抽象而空洞的,甚至还有些幼稚。但是,它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期里一个年少轻狂者的心态。或许他们欣赏这样的年少轻狂,或许他们看中了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背景,最终我被录用了。和我一样应聘成功的采编人员共有120多人。这是一个由一群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组成的大家庭。 至少在开始的时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了与人为善的态度。我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志趣相投。我们相信,老天让我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共同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 周自恒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在创刊前进行的一周培训期间,他向我们显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渊博的学识和敬业的姿态。当然,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周自恒出众的口才和极强的煽动能力,他的讲话经常能让我们热血沸腾。他使我们相信,即将创办的《北方时报》将成为报业市场中的奇迹,而我们将是这个奇迹的缔造者之一。 我听说周自恒出身于一个农村的贫困家庭,靠发奋读书而考上大学。进入新闻界后,他从一名普通记者干起,用了十几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个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在大学新闻系里,周自恒的故事被当作现实的个体成功范例,经常被老师们提起,用以激励那些靠助学贷款维持学业的寒门子弟。 周自恒在他23岁的时候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了《北方日报》,起初他是一名普通记者,他平庸的外表和沉默的习性使他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以,尽管他非常努力却一直没有获得好的机会,直到那一年南方发生了那场特大洪涝灾害。 那是一场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流离失所的灾难,报社需要一名记者赶赴抗洪前线采访,以使本市的人们了解那些洪水走过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就在那段时间里,那几名平时一直表现得非常优秀的记者突然有了一些必须请假的私事,不是自己恰好生病了,就是父母病倒了,或是突然发现老婆怀孕了……总之,他们都找到了听起来很合适的理由来推拒这个任务。 那确实是一项艰苦的任务,甚至还有些危险。就在报社高层人士寻找自愿者的时候,周自恒出场了。他说,他愿意去。 周自恒在抗洪前线呆了半个月,发回了近10万字的报道。我在报社档案馆里看到了那些旧报纸。在那些报道里,周自恒讲述了肆虐的洪水带来的巨大损害,也讲述了那里的人们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抗争精神。当我看到他描写一个年轻的女人奋力游到被洪水包围的一棵枯树上解除她年幼的孩子时,我居然有泪湿的感觉。我承认,周自恒的那些文字曾经感动过我。 有时候周自恒还会描写自己在抗洪前线所遭遇的危险。比如,有一次他在河岸边采访时,一个大浪打来几乎将他吞没。还有一次,他因为过度劳累晕倒在路上,幸好当地群众及时发现了他并把他送到医院。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