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包在纸里的火 > 
六十八


  我太投入于向你介绍这场"报社之战"了,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在这场"战争"进行的过程中,有一天,《都市早报》上突然登出了一篇报道。它的标题叫《一场蹊跷的"交通事故"》。

  你大概已经猜到了,这篇报道讲的是李树望与胡海生、梁家雄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我所知道的细节,报道里几乎都提供了。比如,李树望横卧在卡车前大声喊道:"你们要想把土拉走,得从我的身上辗过去。"比如,胡海生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大喊:"轧死一个赔1万,轧死10个赔10万,老子有钱,赔得起!"再比如,挨了胡海生一记耳光之后,梁家雄猛地踩下了油门……

  李树望出现在那篇报道的配图上,我看到他蹲在那片"鱼塘"边,目光忧郁。另一张图片上,密布着许多表示目击了一切并且愿意出来作证的人们的签名。其中有些是当地村民,还有一些是当时路过现场的司机。

  撰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名叫邱志华。他在报道里说,当李树望找到《都市早报》向他讲起事发时的情形时,他有些怀疑,直到那些目击者表示不惧危险愿意出来作证时,他才相信了那一切。

  邱志华还在报道中提及了自己在采访胡海生时遭遇的险境:胡海生的几个随从不仅抢去了他的手机和相机,还把他扣留了整整6个小时,直至报社报警后警察赶到,他才得以脱身。

  这使我想起了萧原的那段经历。我想,在《都市早报》准备刊发这篇报道的时候,一定也收到过某个方面的"招呼"。只是他们抵抗住了压力,并且摆出了一幅继续追踪报道此事的姿态。

  两天以后,《都市早报》登出了一篇有关此事的追踪报道。报道中说,一位主管政法工作的市领导在看过《一场蹊跷的"交通事故"》之后,当即做出批示:"责成市公安局对此事一查到底,从严从快。无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依法办事,绝不姑息。"

  此后,我还在《都市早报》上看到了关于此事的又一个新进展:胡海生被刑事拘留后,在警察的攻势之下,他承认了自己指使梁家雄开车轧过李树望的身体。胡海生还交代,他曾经给一个他所熟悉的政府官员行贿,央求对方给警方和报社施加一些压力。对方收了钱,后来也办了事。

  警方随即将此案移交检察院,后者准备以故意伤害罪将胡海生和梁家雄提起公诉。那个政府官员则被市纪检委"双规"。

  又过了几个月,我听说胡海生和梁家雄被投进了监狱。紧接着,那个政府官员又因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我记得我曾经说过,有些事情,老天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这就是那个结局。

  第十一章

  还记得萧原吗?在那场持续了将近半年时间的"报社之战"看上去硝烟散尽之后,他再次出现在17楼。

  那个时候,新年刚至,冬天已经准备带着干燥和阴冷撤离这个城市。湿润的空气盘旋在值班室里,使我昏昏欲睡。大约半个小时没有接到读者来电之后,我走到走廊尽头的那扇窗户前点燃了一根香烟,准备在这根香烟燃尽的时间里,数一数窗外的大街上有多少辆汽车经过。当我数到22的时候,突然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

  我回头看时,发现萧原站在我身后。我对他的突然出现感到惊讶。但他显得很平静,就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我和萧原的谈话正要开始,就被总编办秘书叶小青过来打断了,她通知全体员工到会议室集合,说是周自恒召集大家开会,有重要事情宣布。萧原对我说了一句"回头再谈"之后,就转身走开了。

  我赶到会议室时,里面几乎已经座无虚席。那次会议是在本报最大的一间会议室里进行的,它最多能够容纳150人。

  周自恒精神饱满地出现在会场,他穿着一套崭新的西服,一幅衣冠楚楚的样子。在走上主席台的时候,他还认真地正了正领带。

  周自恒先是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他说,原计划在半年内扼杀《都市早报》的任务,现在看来已经提前完成。在以后的日子里,对方都再无可能抢占30%的早报市场份额。

  周自恒说,根据可靠消息,由于某种原因,南方那个报社已经不准备为《都市早报》注资了。资金链的断裂对于一家报社来说,就像是一支军队突然间失去了粮饷,而没有粮饷的军队是不可能完成"攻城掠地"任务的。

  周自恒还说,报业市场中的竞争,除了采编业务的水平之外,还有考虑发行手段等等诸多因素。他认为,在这场"战争"中,本报无论是采编业务还是发行手段,都在与《都市早报》的较量中占尽了上风。

  "更可贵的是,通过这场"战争",再次证明了本报拥有一支敢打硬仗的采编和发行队伍。"周自恒高声叫着,并且用力地挥动着他的大手。

  我记得,在这段话结束之后,周自恒又补充了一句话,并且刻意模仿了郭宇酒醉后的语态:"谁说我们……嗝……不会办报?"

  在接受了一阵笑声和掌声之后,周自恒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在《都市早报》改版之前,他就已经收到消息说有几个来自南方的年轻人将接管它的采编业务。为于应付这场即将到来的报业竞争,他提前安排了一些事情,其中包括让一个记者辞职。那个记者随即从本报"失踪",开始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去《都市早报》应聘,成为本报安排在对手阵营里的一个"卧底"。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