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诡数 >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十四


  路上,罗刚说:“我有些想不通,如果这两起案件真的是同一人所为的话,那他甘愿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又是蜂蜇又是烧车的,这么大费周折究竟图个啥?不可能只是为了好玩吧?”

  发哥显得胸有成竹,说:“究竟图个啥?借用那位电视上的老兄的话: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到了档案馆后,这两起案件彼此的关联应该很快就会清楚了。到时候再推测凶手的意图可能就会简单得多了。”

  罗刚很奇怪地看着发哥,问:“你好像已经有啥想法了。”

  “那是当然,不过还得找些证据才能让你服气。”

  到了档案馆,两人直接找到馆长,说明来意后,领取了两张临时阅览证,然后直奔二楼的旧报区。

  在报架最里面,有十五年前C市日报的缩印版,按季度装订成四大册。

  发哥取出第三季那一册,拍了拍灰尘,又向管理员借来了放大镜,仔细翻阅起来。

  罗刚也取出一本来翻阅,不过只看了几页,便再也看不下去了,埋怨道:“发哥,你能不能别卖关子了,告诉我你究竟要找什么?嘶!眼睛有点不舒服,都流眼泪了!”

  发哥头也不抬地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991年曾经发生过一起与老师相关的意外事件。”

  “有吗?”

  发哥手一挥,说:“你别吵……在这里!”

  说着,他把装订本推到罗刚面前。

  罗刚接过放大镜,找了半天,终于在报纸下方找到了发哥所说的内容。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嘴巴越张越大。昨天下午两点左右,石岭镇第三中学二年级(3)班的师生前往石岭水库一带郊游,不料途中遭到虎头蜂的攻击,造成多名师生受伤。教师李海燕为了掩护学生撤离,以自己的身体吸引蜂群的攻击,最后因伤重不治而亡……这篇新闻终于唤醒了罗刚的记忆。

  这起事件在他上中学时曾轰动一时,教育局不但为李海燕塑了雕像,还组织报告团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她的事迹。后来C影制片厂也曾将她的事迹改编成电影,搬上了银幕。据说,那部电影在当时号称“超级催泪弹”。

  “难怪凶手要刻意这么做,原来十五年竟然真的发生过类似的惨案!要不是查报纸,都不记得了!”罗刚惊叹道。

  发哥的目光一下子变得很深邃,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两起案件决不是巧合。可问题是,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一点着实令人费解。”

  证实了发哥的猜测后,两人又忙碌起来。他们查阅了1986年后的报纸及所刊登的与学校意外事件有关的报道,尽可能地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外面冰天雪地,室内却热得难受,暖气被烧得热气扑面。木制地板散发出来的那股陈腐而又略带土腥气的味道,使一切显得更压抑,更枯燥,更乏味。

  这可真是个奇怪的冬天。

  忙得满头大汗,发哥终于在文化报上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自石岭镇小学校车火灾事件开始,有位敏锐细心的记者把石岭镇,乃至C市历年来与学校有关的意外惨剧(截止到2000年),依照时间的先后次序制成了一张表。但让人想不通的是,1986年至1991年间,与学校有关的意外事件并不少,其中包括车祸、凶杀、溺水……为什么凶手偏偏选择了1991年的虎头蜂伤人事件呢?

  罗刚想不明白。

  发哥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头绪,但一时又抓不住重点。

  忽然,罗刚脑海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他叫道:“李文竹是1986年那起灾难的唯一幸存者,那么蔡丽芬呢?1991年虎头蜂伤人事件事发时她在干什么?”

  一语唤醒梦中人。

  发哥急忙查找1991年虎头蜂蛰人事件的相关报道。终于,在一块豆腐干大小的报道中找到了蔡丽芬的名字。

  原来,蔡丽芬十五年前确实曾在石岭镇三中任教,而且执教的正是二年级(3)班。出事那天,原本应该由她带队,却因为她感冒而改由李海燕老师带队,她也因此躲过了一劫。

  “我知道了!这个兔崽子!”

  发哥猛地一拍桌面,说:“这两起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生出事,班主任却奇迹般的生还。凶手专门挑选这样的事件,作为杀人的参照。”

  罗刚也恍然大悟。仔细推敲凶手的作案手法,的确存在这个特征。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预测出下一起案件了,如果这个该死的家伙不准备收手的话!”发哥兴奋地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