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红棺新娘 > |
十九 |
|
2 六姐在家里只住了一宿,第二天就匆匆返回了城里。村里的人大多都不知道六姐回来过。她走的时候,甚至连招呼都没有和我打,这让我感到很伤心。但是,这种伤心仅仅保持了那么几天,我就什么都忘记了。很多的事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必要想的那么复杂么?少时的很多事情或者不愉快的伤痛,在我的心里都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被许许多多的新鲜的事物所冲淡。留下的只能是或深或浅的一些记忆罢了。? 转眼间,期中考试的时间到了。这次考试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终身难忘。 父亲因工作突出的关系,被调到县城郊区的谦和镇中学任教导处主任工作。每天都骑着家里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往返十几里的沙石路上下班。我们学校新调来一位姓于的校长,是个总喜欢绷着脸教训人的老头儿。他连老师都不放过,我亲眼看到他把教二年级的小许老师训得哇哇大哭。学生们见到校长的时候,都会远远的就躲开了。 考试那天是个很晴朗的日子。上午第一节考语文,我一看作文题目是写《我的妈妈》。我的眼前立即就浮现出妈妈平日里的样子,马上就开始按照写作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老师讲的几大要素开始写。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当我放下笔的时候,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四周一片寂静。同时我发觉很多的同学都在用不安的眼神望着我。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我下意识的回头一看,吓得"啊"的一下站了起来。原来于校长正静静地站在我的身后,双眼紧盯着我的卷子看。"坐下。坐下。继续答卷。"于校长拍拍我的肩膀很温和地说。 后来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于校长在我身后站很长时间了。发卷子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语文卷子被作为典范在全校各班级展览。原因是于校长说这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太好了,语言朴实,内容充实,赋有真情实感。 从此,我就开始迷恋文学写作。于校长曾经找我谈过,告诉我如何写作,怎样写文章,怎样构思。并要求我每天坚持写日记,我问都写些什么?于校长说很简单,只要写每天你都做了什么,都想了些什么,总之,什么都可以写。绝对不要瞎编乱造就行了。 我是学校里唯一一个见了于校长不躲闪的学生。那段时光对于我成长有着很深远的意义。但是也十分的短暂,不久我就小学毕业,升到了父亲所在的谦和镇中学读书了。家也随着父亲搬迁到了谦和镇。然后我就很久没有回七家村去看看了,虽然只有16华里-8公里。只是母亲有时会想念她的那些邻里姐妹,会回去看看。 谦和镇中学坐落在县郊区西部,四周都是村屯。附近的村民都是"菜农",就是以播种蔬菜为生的村民。田地里都是一溜溜的蔬菜大棚。他们吃的是白本供应粮,和城市里居民的红色的粮本只差个颜色而已。这里的村民家家都很富有,当然这里所说的富有只是和七家村做比较而已。每个村里几乎都是一面红的砖房(房屋的正面是用红砖砌成的)。这里所生产出来的蔬菜全部供应城里人食用。每个生产队在集市上都有固定的蔬菜市场。 七家村那间可怜的小房只卖了450元钱,父亲又借了550元钱,在离中学最近的谦和村买了一间较宽敞的土坯房,让我们兄弟四个有了一个房间。这让我们兄弟几个兴奋了好些日子。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仍然是那么的美好和激动。后来,好像是在86年的一个雨天里深夜,土坯房的一面山墙被雨水泡倒了半片,好在屋子没有坍塌。 吃白本供应粮的菜民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农民,他们对于我家的搬来,并没有太多的好感。总是背地说,看,从农村搬来的。所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让热心朴实的母亲很难交到像七家村那么多的邻里和姐妹。很让母亲感到伤心和失落,尤其是我们没有这里户口,母亲闲在家里不能到生产队里去干活,这更让母亲难过。因为家里买房借了债,全凭父亲的工资是很难积攒下多少钱的。忽然有一天,母亲发现前院的周家要盖新房,需要搬运砖瓦的小工,每天给2元钱。母亲就自己去联系当了小工,二十几天下来,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的回来。脸色变得灰灰的都是沙土。我们兄弟几个放学后就都去帮母亲搬运,但都被母亲撵回家读书。很多时候都是父亲下班回来后,去帮母亲,众人看见都打趣地说:学校的教导主任也干小工啊。父亲边卷袖子边说:凭自己的力气挣钱有什么不好?更没有什么可丢人的。 父亲仍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去上班。 母亲的愿望是让她和自己的四个孩子的户口早早地变成和谦和村村民一样的户口。就多次要求父亲快去办理手续。因为父亲的户口一直是红本本的城市户口。父亲就去找镇里的领导,谦和镇的书记和镇长还很办事,说可以是可以,但有个条件:镇里缺个公安助理,必须让父亲来担任这个角色。原因很简单,父亲办事公道、果断,还有魄力和工作能力。父亲说做什么工作都可以的,假如有一天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的话,他就还回学校做个教书匠。 领到白本供粮证的那天,父亲破例花了1元钱和2斤粮票买了10个面包。那是我们全家比过年还要高兴和幸福的一天。不久,母亲就到生产队去参加劳动挣工分了。年底的时候,家里的景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个时候,母亲就开始想念七家村的那些姐妹和邻里了。就约了几个最相好的邻居婆娘来家里做客,唠些家常。看着她们的到来,我突然想念起吴大夫和郝大伯一家来了。就经常溜到她们的近前听她们的话语。隐约听到些消息:说郝大伯还在做支书,吴大夫还在做赤脚医生。但是她们就是不谈起六姐郝云清的情况,这让我感到有些失望。有天,那几个女人又来家里闲聊,我刚在她们身边走过,凉子妈妈突然一把将我拉过去说:"你也不回去看看你媳妇?她现在又在咱村的小学校里教书了,听说都转正成正式老师了,能给你挣工资了呀!你可有钱花了呀。"我立即就涨红了脸,在她们无所顾忌的笑声中跑出了屋子。 是呀,离开七家村快二年了。在新的环境里,我有时很难记起七家村的一些事物来。主要原因是我要学会适应这里的环境。很多新鲜的事物让我着迷。比如说那些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好听音乐啦、一天比一天增多的各种车辆啦、有些同学穿的大喇叭裤啦等等等。我喜欢在每天放学后和兄弟们坐在生产队门前看着汽车从村道上一辆辆的呼呼开过,经过最多的是油田的CA10B型的绿色解放车。车上总是站满了穿着脏脏工服的石油工人。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