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记者 > |
二十六 |
|
对于监督性的报道,被监督单位花钱消灾属于十分正常的事情,问题是那些报喜的消息报道,有不少也是需要“出血”才能刊登。海山街头有一个修摩托车的个体老板,几年里先后收养了三十多名孤儿,他的事迹经《海山日报》一篇五百来字的小稿子宣传后,竟引来省内外三十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神通广大的记者们不知从哪里打听到这位个体老板的手机号码,采访他的电话便此起彼伏,附近的几家媒体派记者找上门来,都对他如何靠修小摩托车成为大款的经历感兴趣,尽管他一再解释自己只是个小个体户,压根不是啥大款,但记者们死活不相信,理直气壮地质问道,没钱咋能养活起三十多个孤儿。采访到后面,这些媒体无一例外地都要收取宣传费,小到三五千,多到一两万。事实上,由于收养了这些孩子,陷入困境的小老板的生活已日渐窘迫,哪还能拿出余钱搞宣传啊!但他的话被记者认为是客气,继续进行骚扰。后来他吓得关闭了修理铺,到乡下亲戚家躲了几十天。这事都过去几年了,可现在谁在他面前提起记者,他便打起哆嗦。 新闻事业的高度繁荣,在经济不发达的海山市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改革开放前,仅《海山日报》和广播站两家本地市级新闻单位,外来的只有省报驻海山记者站的一位记者。各县只有一个广播站,每天播发半个小时的自办新闻节目,其它时间都是靠转播中央和省广播电台的节目过活。现如今,市里的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差不多有十多家;省里和挂靠中央一些协会甚至外省一些市级的不知名报社、电视台和杂志社在海山设的记者站却超过了二十家。无须讳言,在这些记者站里,“大哥大”理所当然地首推省报。多少年来,省报仍然沿袭着“一贯制”的办报模式,面孔已经老得没了形,但它毕竟是省委机关报,是从省、市到县乡各级机关干部的主要精神食粮,更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首选报纸,也是全省政治经济的晴雨表,所以省报的地位成就了记者站的地位,无论多少家媒体都不会被撼动。近几年,省报也开始改革,把创收列入记者站的主要工作范畴之一,扛着这面“大哥大”红旗,记者站长雷向阳势如雷霆万钧的“泰山一青松”。 雷向阳老家在海山市的一个小县,当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拗不过老年得子的父母念叨,更重要是舍弃不了那个已经定了婚、住进家里且几年如一日照顾年迈父母的小媳妇何花花的情分,他只好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扛着铺盖卷回到县里。离开学校时,同学们在一片惋惜声中,赠送他许多新奇的礼物:有给他电子表的,有给何花花送发卡、胸花的,有一个高干家庭出身的同学送他一台砖头式的录音机。而他却在万般无奈中,花了10元钱在街头买来一包当时鞋上流行挂的那种铁掌,回赠给大家。他狼狈地说希望同学们在大都市里把鞋钉得结结实实的,好好逛大街。雷向阳抱憾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后,迎接他的盛景比当年考上大学还要轰动,县里领导亲自召开座谈会,表扬他不辜负家乡父老的厚爱,学成回来报效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品格,鼓励更多的青年人要像他学习。县委书记和县长都表示在全县的党政企事业单位任他挑选。挑来拣去的,他觉得只有县委宣传部或是广播站才和自己学习的专业真正对口,便到宣传部做了一名通讯干事。干的时间不长他便厌倦起来,偏僻小县的这方天地有多大是以前就考虑过的,可小到如今这般程度是未曾料到的。假使有人在县委大院里放了个屁,县政府院子那边马上就会有人闻到了味。寂寞苦闷中,他给市报、省报写着那些年复一年内容都差不多的稿子,在完成了娶妻生子、送两位耄耋老人“上山”义务的同时,他的称谓也由雷干事变成了主管全县新闻宣传工作的雷副部长,而这个过程竟用了八年,和抗日战争的时间刚刚吻合。昔日被誉为金童的他生出华发,而被唤作玉女的妻子何花花,“水上漂”的身材已变作浑身赘肉。事实上,她的赘肉在生产儿子时便有,儿子生产时不足五斤,但作为县剧团名角的何花花为了保持身材不变形,硬是咬牙做了剖腹产手术,尽管如此,她那浑身的肉还是和儿子的身体比赛着长,等到坐完月子回剧团再排戏时,原来《打金枝》里美丽的皇上女儿现在却改演成憨胖刁钻的媒婆了。 面对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雷向阳感到自己快要窒息得死掉了,就像临死前的人都想抓住根稻草那样,尽管明知道稻草是不可能救命但依然要抓住一样,他在无聊的平淡中等待着,等待着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个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的、完全是幻想中虚无飘渺的机会。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