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记者 > |
四十六 |
|
第十章 杨阳当总编 如果说《劳动者之家报》是座金字塔的话,杨阳的这类记者站只是离塔顶很遥远、属于省站下面的一块小基石,似乎只有奉献的义务而永远是无出头之日的。也正是因为此,为了能接近和攀上塔顶,杨阳做梦也想一脚踢开省站独自去“闹革命”。好在报社对于记者站的管理也是“金字塔”式的,仅从记者部的考核图表上就可以看出,记者部下面管辖着二三十个驻地记者站,记者站下面又有百余个自己的子站和工作站,记者站和它的子站只是业务管理关系,经济收入是彼此独立的,据说是因为省站出具发票时要收百分之二十的管理费,这样盘剥子站直接影响到了报社的收入,所以在海山记者站成立半年后,报社就回收了管理权力,把所有的记者站和子站、工作站放在一起进行考核,惟一的区别是代表他们业绩的数字颜色不同,在这份图表上,以五万元划分一个台阶,每迈上去一个,就可以得到呈几何级数般上升的奖赏,当年收入达到一百万元时,记者站和子站的颜色全部成为红色,标志着子站的独立。这个表是金字塔式的,就像那些搞传销的人一样,要想做到上面变了颜色,就意味着必须采取不择手段的办法,比如传销就要拉周边的亲戚朋友下水,否则要升上去是难上加难。 海山记者站在杨阳的领导下在经济欠发达的海山地区活动,东奔西走,四面出击,整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在报社的图表上把代表自己的圆柱染成和省站一样鲜艳的红色,作为百余个子站、工作站的冠军第一个荣升报社的一级记者站之列。翅膀硬起来的杨阳根本不用去踢,何站长便自动放弃了管辖权力,这也是报社的规矩和市场规律决定的。为了把首个地市级记者站这面旗帜树立起来,报社决定把海山站作为改革试点,从多方面采取了倾斜政策,比如加大广告和专版组版的提成比例,把统一的25%提成破例增加到30%,还配备了十多万元的办公用品,把海山站武装到了“牙齿”上,成为了报社的御林军。 这些奖励举措对于已经宏图大展的杨阳来说不很重要,因为有了不少钱的他此时不光需要钱,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一块属于自己独立的说话阵地,只要有了这样的阵地何愁赚不来更多的大钱。目前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他,手头的工作相当的顺当,手下的这些记者们经过两年来在一线的实际锤炼,个个成为“生猛海鲜”,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于是他放心地呆在报社,今天请记者部主任、副主任甚至编辑们吃饭、喝茶,或是泡歌厅、洗桑拿,明天请副老总、副社长们游泳、打网球、玩高尔夫球、吃海鲜,后天说不定他亲自陪同社长、总编的家属飞赴祖国的名山大川,游得不亦乐乎了。等到领导们都不好意思了,主动地开始询问他有何事需要帮忙时,他便从基层站的角度,提出了面对报刊整顿力度加大、新刊号难以批复的具体实际,应该抓紧利用目前报业管理中的可乘之机因势利导地进行改革,而从地方站来说,那便是利用报纸的刊号不定时地增加当地专页,变相扩大报纸规模,以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增加经济收入。他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重视,要求他拿出具体的方案,当他拿出设立“海山专页”和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时,在报社中、高层的一片叫好声中得以通过,大家纷纷认为杨阳站长是报业改革的先锋。社委会决定为了促进报业的改革,抓好海山这个试点,将免费增加十个海山专页,即所有的费用由报社负担,而其广告收入全部归海山记者站所有。事实上,既然是海山专页,那也只送给海山当地的订报用户,这样每期固定的订户也只是四五千份,算起来不过区区几百元印刷费用,比起杨阳给报社的那些贡献,真可谓是九牛一毛。 《劳动者之家报:海山专页》的稿子由海山记者站提供,报社在八个版面以外不定期地增加四版的《海山专页》,而印数随着海山当地的广告情况而变化,然后随着正报一起发出。《劳动者之家报》虽是外省办的报纸,但比较贴近群众的生活而受到包括海山老百姓在内的读者喜欢,现在报价不变,凭空里多出四个海山专版,且内容主要是以社会新闻为主,说的是这条街道的路灯不明,那条街道长年污水横流,公交车上小偷多,街头抢包案件频发,这些报道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于长期以来看惯当地媒体好话连篇的报道的海山人来说,现在冷不丁地看到专页上刊登的尽是本地老百姓的事情,特别是对政府机关也敢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所以该专刊很快深入到百姓的心坎,影响力自然越来越大。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