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记者 > |
八十六 |
|
周望自然知道,“三万”工程是刘平化十分在意的一项政绩工程,几年来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抓着,作为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他还创造性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三万”工程有机地结合,推出了党的温暖进山村、先进文化进山村、文明习俗进山村和封建迷信出山村的“三进一出”活动,在全省基层党建中出过一阵子风头。无论是“三万”工程,还是石寨的那个扶贫典型,叫报社大力宣传都叫他犯难。“三万”工程是形式主义工程,在电视台的时候,他曾到基层采访过几个蹲点干部,这些人直言不讳地说,都是上面有人来检查时乡村打电话通知他们才下来,平时大家都呆在家里,给孩子辅导功课或者是帮老婆干活,也有些有经济头脑、人又很活套的那种干部,有实力的借机做生意,没实力的给别人打工,在海山最大的超市当总会计师的便是审计局的蹲点干部。这些人几乎没一个在农村一年能住够半个月的。周望曾经好奇地问,不是说必须要住270天吗?他们微笑着透露出来一个秘密,有这样的要求,他们才好到单位领取270天以上的补助。每天补助18元,一年下来就是5000块呢,另外加上市、县、乡各级的奖励和村里的土特产,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不去呢。难怪后来好些单位为当“三万”干部争得不亦乐乎。掌握了这些情况后,他准备把劳民伤财、形式主义的“三万”工程捅到中央媒体上,冷静下来后转念一想,这是市委抓的工程,稿子披露后,不仅刘平化会勃然大怒,连尚进书记也要得罪了,尚进目前对“三万”工程的态度很不明朗,但从来不参加会议这件事大概就表露出他的态度了,可不管怎样,他没有明确指示取消这个工程,更不喜欢海山市委的事情在全国炒得沸沸扬扬,所以打消念头做了罢。至于那个“三万”工程的优秀典型崔袖展,他感觉她的事迹有些别扭。不光是他上任前《海山日报》曾以整版的篇幅发过报道,更因为这里面有一定的情况,似乎这个典型在冥冥之中还和报社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仇总的车祸,还有当时传说得沸沸扬扬的包里的那两万块钱。周望找出报纸合订本,看过“深山里飞来了金凤凰——记市‘三万’工程先进个人、石寨县优秀扶贫女干部崔袖展”的文章后沉思起来,这里面讲述的故事很蹩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再看那张照片,在农家院落里,气质高雅、美丽得咄咄逼人的崔袖展拿着报纸笑盈盈地给周围的一群妇女阅读,真像文革中报纸上的画面,很是滑稽。这个崔袖展应该是一个上舞台、上电视很有效果的演员,这样的人怎么能跑到农村搞扶贫工作呢?周望虽说从主观上一点儿也不愿意搞,可作为党报领导,市委常务书记和宣传部长的指示也不能不听,他便把重点报道的事情安排给韩水平并明确强调,除了头版可以在任何版面开设一个“三万”工程巡礼的栏目,叫美编设计一个图标挂上,不过栏目不能做得太大,也没有必要每天发专稿。 周望把左韵找来,谈及扶贫现场会的事情。泡好一杯茶,热气腾腾地亲自端到左韵面前,说:“左大记者,这可是朋友刚从杭州带来的新西湖龙井,请你首先享用。” “我可不敢首先享用,还是共享好了。”左韵微微笑着,也开玩笑地说。 “说实话,报纸最近办得不错,这里面你左主编当记大功。”周望认真地说。 左韵的嘴巴一撅,说:“周社长,你别这样说好不好,你和余总每天守到夜班里,和一般编辑记者一样,现在还说这样的话,我可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啦!” “好了,我们不说这个。这里有一个会议通知,省政府最近准备在石寨召开全省扶贫现场会,你看这个会议的事情怎么安排?”说着他递过通知给左韵看。 左韵随便翻了一下,侧转过头,发问说:“这样的会议应该是韩总那边派人参加,你怎么给我说这个?” “这个,这个嘛,主要是想听听你对扶贫工作的看法,说白了,就是对崔袖展这个扶贫典型以及‘三万’工程的看法。”周望有点吞吞吐吐,他不连贯地把话说完。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