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记者 > 
九十三


  “还不是你也想住尖顶房房。”老头接过老太太的话题讲述起来。两年前,从城里来了个叫啥“三万”还是“四万”的干部,那女人描红画绿,摇身子摆浪子,是个很讲究的女干部,她一来给村里大伙开会说要建文明村和小康村。建就建吧,可她甚事不干,就不叫老百姓在家里养牲畜,谁家要养的话就在山沟里去砌猪圈,我们两个老东西本来手脚不利索,猪要是养在后沟里,光一桶桶提猪食也会把我们老骨头折断的。所以干脆甚都不养了,只等盖上洋房子享受几年。等啊等,我们才发现洋房只给村里当官的和有钱的人家盖,村里说等我们养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才盖,啥是个文明习惯?别说养成了,我们就是弄明白文明习惯,那估计也见阎王了。

  “不盖也罢,住那样的房子冬天还嫌冷哩!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家暖一盘炕,他们洋气地睡在床上,冬天冻得稀溜哈欠的,有甚意思。”

  “你真是给古人瞎操心,人家一冬要烧十来吨炭,能冷得起?”

  见老两口争执起来,仇总转移话题问:“看你们村的农业基础不错,山上到处修起平展展的梯田,林也造得不少,沟里都打了坝,水土保持搞得好。”

  “看来你们是记者,又准备吹牛了。”老太太又掐死一个虱子,说。

  “你怎么说我们是记者?”左韵也顾不上恶心,好奇地问。

  “你拿本本记着,那位同志手里捉个照相机,又问这么多的事情,不是记者能是做甚的?”老太太很自信地说。

  “别看我的老婆脏,她过去也是村里的铁姑娘,当过全国三八红旗手,还到过北京和大寨的郭凤莲一起开过会,是见过世面的人,光各种大记者都不知见过多少。”老头既得意又有些爱怜地看着老婆说。

  “说那些都有屁用。”老太太有些嗔怪地说,“那梯田、土坝、林子,还不是我们过去一个汗珠摔八瓣,累死累活地干出来的。如今这世道变的,人们自己不干事情,光拿我们那点老底吹牛。唉!也真难为你们这些吹牛皮匠人了!”

  仇总他们三个面面相觑,和两位老人告辞后,司机罗刚说仇总我们晚饭哪里吃,我好早做安排。仇总说还是继续采访,最后就在老乡家里吃,不过不在那些洋房户里吃。左韵手搭在额头前四处张望,看见不远处有个院落十分整洁,窑洞前挂满金黄的玉米棒子和红彤彤的辣椒,便说我们到那家去吧!

  这家里只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头发梳得光亮,合体的衣服干干净净的,窑洞也是窗明几净,果然是个清爽人家,令人感到无比舒服。左韵说我们路过这里肚子饿了,能不能给我们做点吃的东西。

  “行咧,想吃啥,说。”女人说话干脆。

  左韵用目光征求仇总的意见,仇平稳说:“那就还吃面条,可不可以做成炝锅面,多放点白菜。”

  女人说:“你们三个人来一斤半应该够了。一斤面一块二,斤半就是一块八,再加上麻油、白菜、调料和炭火这些什么的,一共给四块好啦!”虽然是偏僻的小山村,可这女人既纯朴又有些市场意识,足以令他们惊叹,他们齐刷刷地点头,女子便麻利地洗手和面。

  利用做饭的时间左韵和女人聊天,问干部到农村扶贫来到底有啥效果。女人说能有啥效果,还不是给农民带害,给干部致富。他们拿着村集体的名义向上面要项目,要资金,但事先却和各家各户收取跑坎费。还开会说,要是能要来十万,就必须给管项目的人打点一两万,那么跑项目的人也会见钱眼热乘机给自己捞一两万,资金层层拨付下来,县里、乡里再扭切一两万,到了村里能有几个。就这钱哪能花到大众跟前,你看村里的那些红顶洋房,哪户不是当官和会跑项目的能人。听说,这些都是扶贫来的那个女干部在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扶贫的旗号想出名,给她捞取政治资本。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