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脸谱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七二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五粮液菜籽沟酒厂正式建成投产,先期推出一大系列,四个品牌,分别是五子酒、五子液、登科酒、五田醇。其中五子酒和五子液荣获省级优秀白酒奖,定价八十八元,六十八元,登酒和五田醇定价五十五元。中厂村小学以上文化的七十一名中青年男女正式成为酒厂员工,在酒厂建设期间,五粮液集团相继派出八位高级技工进驻新厂,专门对这批泥腿子进行了培训。

  相继开工建设的酒厂生活区也完成了主体工程,养猪场和鱼塘在刘德生的建议下,重新选址在中厂下游区,离村子大约两公里。除了正式的七十一名员工外,酒厂又临时选用了几十名小工,这些都是靠劳力吃饭的文盲。其余的人则分别进入养猪场、鱼塘、粮食种植、天麻种植、人工林区,靠近中寨村以上的山区,除了天麻种植外,全部封山育林,由田园乡林业站聘用了三十位苗人充当护林员。

  中厂村的农业经济发展在菜籽沟酒厂的带动下,飞快发展起来,进入酒厂的人没有工资可拿,按照村委会制定的章程,所有适龄村民都将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家每户只有分红一项,没有额外的工资可领,开始村民们还有些想不通,我干活了还不给钱?凭什么?

  后来由乡政府牵头,村委会召开的村务大会上,朱自强上台第一句就是:“你们的都当老板了,哪还能要工资?”不等下边的人反应过,就开始慢慢地说:“这工资给你,相当于左手递过去,右手收回来。酒厂、养猪场、鱼塘、粮产地、天麻地、人工林,还有以后的牛羊放牧,所有的产业都有你们的股份,我说大老板们,这思想要转过弯来啊,你们在哪里见过有给自己发工资的老板?”

  下边的村民们哄然大笑,朱自强等他们笑过后,接着说:“以前啊大家是看天吃饭,地里刨出多少就算多少,谁也说不准,但是!大家都算过账吧?中厂村,地多点好点的人家,一年能多少钱?两千还是三千?咱们全村676户人,我这么给大家计算吧,单是菜籽沟酒厂,前三年的分红中,拿一半归还乡财政,大家平分另一半,一年下来,刘厂长打过算盘,每户人能分到1500左右,以后咱们菜籽沟的白酒畅销国内外的时候,再搞扩建,等还掉前期建厂资金,满打满算,每年每户可以分到3500左右,加上养猪养鱼养牛羊的,不少于五千了。粮食生产出来大家平分,不够的再买,这样下来,三年过后,你们一个个都是万元户。”

  这次大会开过后,中厂的村民仿佛一夜间就提起了精神,个个喜笑颜开,逢人打招呼时,后边都加个“万元”,姓陈的就叫陈万元,姓张的就叫张万元,干劲被激发出来后,一边憧憬着变成万元户,一边努力工作。

  朱自强又向县教委要了五名刚刚毕业的师范学生前往中厂村完小任教,同时加快步骤申请建设田园中学,县委经过讨论后,认为田园将来的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建设田园中学已经迫在眉睫,同意建设田园中学。

  河西村和田园坝村的公路开通后,乡政府开始逐渐转移重点,中厂村已经上了轨道,按朱自强提出的建设规划,第一年建设中厂,使中厂成为示范中的示范,第二年发展田坝、河西、田园三村,带动整个田园农业经济飞速发展。这套以农业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模式,通过中厂的成功例子,在河西、田坝相继铺开,河西材以粉丝厂、淀粉厂、饲料厂为龙头,带动洋芋、红薯、磨芋种植,以及家畜养殖,同时以小型手工编织为辅,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而田坝则以电站建设为主,发展天麻研发加工、保健药品生产等,辅以养鸡、养鸭场,水稻种植等。

  中厂的发展速度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到一九九七年初,田园乡政府不得不把其他几个村的人搬迁一部分前往中厂,因为中厂兼并了上寨、中寨后,与苗家制药厂合作的名贵药材种植项目已经没有人员可用。必须从其他村搬迁一部农民进驻中厂,这样就以中寨为第二个村为中心,开始了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

  从开始田园发展规划的那天起,朱自强就一直在摸索一套适合田园发展的模式,通过不断的修改、调整,慢慢地形成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不论成绩如何斐然,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支持,有钱能使鬼推磨啊。不然光凭自身的财政实力,像田园这样的乡镇,没有个十年八年,休想达到这种水平,而周期这么长,农民的信任度会有这么高吗?

  现在朱自强手里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些钱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就等九七年底,看财政数字。当然菜籽沟酒厂的表现非常抢眼,五子酒系列在市场上大获好评,有五粮液强大的销售渠道,菜籽沟酒厂只有开足马力搞生产的命,不怕卖不出去,只怕不够卖!

  中厂养猪场的第一批110头生猪出栏后,朱自强指示中厂村委会开始中厂的第一次半分分红,全村676户人家,每户分到了1800元,朱自强明白,对于农民来说,只有钱进入了腰包才是最实在的,否则无论说得再好听,描述得再美好,他们对你都抱着怀疑的态度。

  果然,分到钱后的中厂村民,就像吃了兴奋剂般,除了上学的孩子,在家养老没事干的老人们,所中有劳动力以最大的热情扑到了工作中,养猪场里聘请来的几个人被这些热情的农民搞得手足无措,没说的,个个都要求讲课,怎么才能把一头仔猪,经过六个月时间,养到二百斤?

  现在已经可以想象得出来,到年底的时候中厂村人将完全甩掉贫穷的帽子,因为到了年底,秋收过后,中厂村的粮食收入,除了上激国家以外,全村的人将免费获得自己的一份口粮,不要钱的。粮食有了,钱有了,温饱解决了,致富,已经不是一个口号。

  寒假期间,李碧叶果然到了田园,可她前脚才到,朱自强后脚马上就去县里、市里、省城出差,躲得踪影全失,李碧叶恨得暗自咬牙,可这也没有办法,人都找不到你再怎么撒气也不顶用。

  倒是管中昆热情地招待了一番,带着李碧叶四处转了一圈,把李碧叶看得目瞪口呆,不到两年的时间啊,朱自强竟然搞出这么大动静。

  到九七年中,已经是县委常委,享受副处级待遇的朱自强与乡里的领导成员再次协商,形成决定,并上报县委、县政府通过:田园乡所辖九个自然村改成四个行政村(田园村、中厂村、河西村、田坝村)其中最大的中厂村兼并了四个自然村,加上本身的行政编制,中厂一个村子就划掉了田园一半的区域。

  第128章 考察

  田园村则成为了全乡的政治经济中心,经过乡政府调整,田园乡街子继县城之后,成为全县第二个百日场,乡街子天天赶集,加速了农村农产品与日用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田村的集市每天都有两头猪上市,鸡、鸭、鱼,还有各种时令蔬菜,不断丰富了当地人的菜篮子,从这些可以看出田园农民的生活开始逐步改善。

  与田园乡政府合作的各大企业相继在田园集市成立了办事处、修建办公楼等,加上已经建成的园丁园,紧挨着田园乡政府大楼连成一片,田园乡中学将在田园乡政府后边的半山上开工,这一片开始慢慢地成为田园中心。

  九七年五月四日,杨玉烟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朱茵。按家里的传统,女儿可以不用字辈,所以取了个单名。朱自强表面不说什么,但心里有些失落,他和玉烟是双职工,计划生育规定只能生一胎。想要儿子的话,除非两人都不要工作了。杨玉烟倒是对女儿喜欢得不行。

  照顾了杨玉烟一个星期,他又飞快地赶回田园。整个田园建设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建设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他都必须亲自解决。现在的朱自强在田园乡的威信极高,这种威信已经深入人心,当然起到宣传作用的还是那些风水先生们,从他们口中宣传出去的朱自强,已经跟天上的星星挂钩。

  田园乡所有建设工程总计在千万元左右,可是在管中昆接近于恶毒的监督下,不论哪一项工程都没有发生吃拿卡要现象。各类会计账目虽然没有精确到分毫不差的地步,但基本上没有超出一元的出入。管中昆采取了付雷的方法,每个工程所需的材料都有专人负责,敢在中间拿回扣的不是没有,比如河西淀粉厂的负责人在采购设备的时候就跟对方业务员暗中勾结,但是很快被监督员发现,按照付雷的作法,同一型号的产品,最少要有五家作为对比,最后筛选价低质优的厂家。

  淀粉厂是朱自强拿来开刀的对象,处理结果是开除公职,保留党籍,这人一直负责淀粉厂的建设工作,能力比较强,经过朱明军的考虑,还是保留他在淀粉厂的工作,但是不再担任厂长,反过来由监督员当厂长,他去当监督员。由他所签订的合同无效,一分钱没到手不说,工作丢了,还落下个骂名。

  在这次事件中,朱自强唱白脸,管中昆唱黑脸,而朱明军理所当然地扮起了红脸,三人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特别是最后由管中昆出主意,让那位受处理的厂长去担任监督员时,连朱自强都暗自摇头,骂姓管的不是人!经过这件事后,田园三大巨头把田园乡政府这架行政机器操纵得井井有条,效率越来越高。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建党节,市委组织部考察组悄悄地来到了功勋县,在县里呆了两天,跟县委书记和县委组织部的人进行谈话后,飞快进驻田园乡,而这一行动,除了县里的组织部长和县委书马达外,无人知晓。

  马达也按考察组的要求,把朱自强安排去省委参加一个无关紧要的会议,谁也不知道考察组在田园乡的结果如何,而当事人朱自强在考察组进入田园的当天就获得了消息,老杨给他电话。

  朱自强在心里暗骂上边的人不地道,眼看着果子熟了,一个个就像饿极的狼一样盯着田园这块肥肉,妈的,现在哪怕是个日龙包到田园任职,也能立马混个“优秀”的考评!这不是明显有人使坏吗?

  朱自强在省城开会的这两天,再次被白武揪住,他现在太清楚白武和刘学境两人间的隔阂,参杂其中,无疑找死。就拿曲高来说吧,赵大为绝对是白武安排下去的,苏联前脚一走,乐国庆从市政府搬到市委,从市长变成了书记,乐国庆是刘学境的人,从平衡的角度看,赵大为到曲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