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我的多情玩伴 >
四十九


  49、小胖子是孤儿,由国家把他养活大的

  小胖子是孤儿,由国家把他养活大的。现在的母亲是他同学的母亲。

  小胖子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上中学时便考上了上海市的重点中学。这期间,他结识了平生最好的朋友——张小明,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两人形同兄弟。张小明是个独生子,家住在市区里的石库门里,上海人称为老城厢,非常简陋。两人兴趣爱好相同,学习也很上进。不同的是,张小明有个母亲,父亲是在他十岁时去世的。张小明的母亲让儿子经

  常把小胖子带回家,给他亲手做好吃的,改善伙食。还常常叮嘱他们不要打架,不要骂人,不要横穿马路,不要跟老师顶嘴。那时,张小明的母亲把母爱分成了两半,一半给张小明,一半给小胖子。两个孩子都懂事,她都喜欢。小胖子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家里只有两个苹果了,母亲把大的给了小胖子,小的给了张小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胖子从张小明的母亲那里感受到了母爱,他对母爱的饥渴也从这里得到了补偿。他终于体会到,原来母爱是这样的,就是有人知疼着热地关照,有时呵护,有时叮嘱,有时责怪。他真是羡慕张小明,羡慕所有有母亲的孩子。

  有一天,张小明的母亲对小胖子说:“小胖子,你反正没有父母,你就把我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吧。你把我叫干妈算了。”于是,小胖子就把张小明的母亲叫干妈。每周周末和逢年过节,他都和张小明双双回家去,象一对孪生兄弟。小胖子觉得叫个干妈不顺口,有点别扭,索性把“干”字去掉了,叫成了妈妈。高中毕业后,两人同时考上了首都公安大学。这年秋天,就到北京上学去了。

  就在两人上大学的第二年,一场灾难降临到张小明头上,他患上了白血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就等于判了死刑。张小明住院后,由母亲照料,小胖子每天都要到医院去看望他。张小明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他最操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能否活下来,而是母亲往后的生活。他一死,母亲的晚年也就没有任何依靠了。母亲为了孩子的病,已经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还从邻居黑皮那里借了两万元外债,差不多是倾家荡产了。张小明的病情却每况俞下,学校也及时组织了募捐活动。为了能让同窗好友安心治病,小胖子对张小明说:“你不要操心你的母亲。你放心,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你如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就养活她一辈子吧。”

  小胖子的这句话是脱口而出的。但也并不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反正自己也没有母亲,把别人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养活着,也是一件好事。再说,张小明是他的铁杆朋友,干妈待他亲如儿子,他没有理由不去尽这份义务。当他说出这句话时,张小明哭了。他紧紧地拉着小胖子的手说:“胖子,我妈妈后半辈子就靠你了!我先给你叩一个头吧。”

  张小明真的在床上做出了叩头的姿势,被小胖子慌忙制止了。小胖子也哭了。他哭着说:“小明,我们是兄弟,是好兄弟。孔夫子不是说过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不能不如古人。在你面前,我绝不会食言的。”

  张小明说:“可是,你是学习尖子,你会留在北京工作的。你不能误了前途。我只希望你每年回上海去看我妈一次。要她有个指望,觉得世界上还有人在关照着她。这样我就满足了。”

  小胖子说:“我可以放弃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上海去。上海也不比北京差多少。”

  张小明说:“真的这样?”

  小胖子说:“真的这样!”

  两人抱在一起哭起来。几乎在哭着哭着,小胖子就感觉到张小明没动静了。张小明含着满眼的泪水死在了小胖子怀里。据抢救他的医生后来说,按理张小明还能活两个月的,但没想到走得这么快。张小明的死不象是死,象是处于睡眠状态。他是那么安详,不象别的病人那样,死时的面部都扭曲变形了。他走得是坦然的,平静的,脸上在挂着泪水也挂着一丝微笑。而对于小胖子来说,他把自己最大的誓言交给了朋友的弥留时刻,使他在临终前得到了最大的安慰和放心。这是小胖子第一次看到泪水与微笑与死亡的奇妙重叠。而粘合在它们当中的,竟是自己的诺言。

  小胖子成了人间沧桑的经历者和承受者。自己的母亲去世了,把生命留给了他;而今朋友去世了,把人家的母亲留给了他。这是一个命运的大轮回。也许命中注定他是有母亲的,不过是别人的母亲罢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