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县委组织部长② > 
十三


  夜深人静,贴在小镇人家窗前的灯光依次熄灭,闪烁着温暖的窗花一朵一朵地凋零,飘落进黑暗的深处。韩江林欲哭无泪,沿着深邃的巷道向镇外走去。

  穿透斑驳的树影仰望星空,零落的星星因为凄凉而无眠。幽暗的吴氏家祠里传来悠扬的二胡声,曲调欢快热烈,是南原大学艺术系学生在演奏《火车开进苗家寨》。

  音乐在韩江林阴暗的心灵里打开了一扇天窗,他悄悄地走进吴氏家祠。音乐系的学生实习临近结束,学生们正在排演作品,为汇报演出作准备。欢乐的音乐是老师为学生演奏的,在给学生作示范,讲解民族音乐的特征。

  韩江林站在巨大的廊柱背后,听老师讲解六七十年代音乐的典型特征--快乐的表达载体。韩江林心想,搞音乐的人真是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欢乐确实是苗族歌舞的典型特征,欢乐是民族节日的核心内涵。

  长发披肩,很有诗人气质的老师背对着韩江林,说话的语速很快:"《火车开进苗家寨》这首歌曲所采取的曲调具有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的风格,表现了苗乡人民取得建设新成就的欢悦。这样的音乐适宜于在人山人海的广场表演。"

  老师说:"如果说六七十年代的音乐是一种大众化的情绪表达,进入八十年代,音乐则更主要倾向于个人的抒情,如《我的中国心》《我是一匹北方的狼》《水手》《黄土高坡》,这些音乐则倾向于个人主义的表达,这是一种群体无意识的心声。因为在进行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隐藏乃至于抹杀个性的生活以后,个人主义的倾向无法忍受先前的单调统一,转而寻求具有鲜明个性的表达方式,表达个性的抒情音乐因而逐渐一统天下。现在,个性的抒情到达一个极端、群体性的无意识必然寻求一种回归,回归到集体的声音。因此,我们为南江民族风情节创作的歌曲要达到两个结合,一个是把大众化的抒情与个性的表达相结合,一个是把民族的欢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相结合,下面请张刚同学用电子琴演奏他创作的《蝴蝶》。"

  张刚演奏电子音乐前,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音乐《蝴蝶》的创作感言:"蝴蝶的创作启示来源于苗族古歌《蝴蝶妈妈》,我原以为只有文字记录的汉族历史深厚,没有想到,以口头记录历史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同样深厚,蝴蝶妈妈养儿育女的献身精神,使得灾难深重的苗族源远流长,化蝶而生的儿女远走四方,真实地表现了苗族的生存状态。"

  小伙子的语言表达不错,音乐初起,尚觉得新颖美妙,仔细一听,原来借助了《梁祝》的音乐旋律,调子稍显低沉,不过,依然幽婉动人。

  在舒缓曼妙的音乐旋律中,韩江林一直在思考老师的话。如果关乎历史,可以用三国演义中的句子注解: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用婚姻的经历加以说明,是不是人们在围城里待久了,必然想冲出围城,晓诗离自己而去,是不是就有突出围城的意思呢?当然,这种表达,钱钟书先生描写得更为经典: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笼中的鸟想出去,笼外的鸟想进来。从社会学的角度,老师的表达也有一定的道理,当普遍的人性表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会出现某种心理倦怠,从而寻求个性的表达。这是不是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往往是交替演进?

  韩江林抬头仰望家祠精美的壁画,形似飞天的仕女飘然而降。家祠曾经被区公所占有,后转给派出所,经过风雨的洗礼,墙头的精美壁画大量剥落,破败不堪。改革开放后,吴氏族人多次向上级反映,吴氏家祠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派出所从家祠迁了出去。在上级没有拨给修缮经费的情况下,吴氏族人集资把家祠修葺一新。

  家祠由古代受重视,到后来被大量破坏,如今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样反映社会文化的某种交替演进吗?

  韩江林却想不明白,明明是自己因为心情不好出来散心,居然能够冷静地思考如此复杂而高深的命题,这是不是个人与社会的交替演进在自己身上出现?

  突然,一首清丽悠扬的曲子进入耳朵,敲打着他的心鼓。

  音乐让他仿佛置身于高山之上,心儿像小鸟一般在辽远、迷蒙的山原翱翔,美丽而翠碧的大森林开起了欢腾的音乐会,风儿与蝉合奏一曲曲美妙音乐,宛如上苍赐予的天籁之音。

  多美啊!韩江林扪心长叹,心想,现在的学生艺术修养真是不错,对音乐的内在旋律和外在形式都掌握得如此熟练和深透。在乐曲中,他们把苗族飞歌和侗族大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兼有飞歌的高扬与大歌的清丽,乐曲仿佛衍化成一只长着灵巧翅膀的小精灵,具有了穿透时空的艺术魅力。这样的音乐既体现了大众化的欢乐,又表达了个性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生动而感人。

  音乐戛然而止,美妙的旋律亦如飘扬的彩绸,缠绕在家祠的雕梁画栋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