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让美的形象在旋律中诞生

作者:贺香沛 董海燕





  “形象”能把艺术作品插上翅膀,飞进读者广阔的心灵深处,让你一次又一次感动。
  所谓形象是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的、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以及人们审美情趣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脑海里的形象再现,是通过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创造出来的具体物化“活生生”的事物。客观地说,一件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其形象性是一个重要的属性,也是作品容易理解、接受的条件之一。而作品的形象性的关键所在是立意的高低,立意高妙则雅致,立意低俗则生涩。歌曲创作也不例外。
  在歌曲创作中抓住了形象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和中心灵魂:同时给创作提供了契机,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换句话说,没有形象鲜明的作品一定是不成功的作品,至少是不成熟的作品。
  要抓住音乐形象,首先必须要有好的立意。所谓立意,就是创作的动机和切人点,以怎样的突破口来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或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要使在歌曲创作上有好的立意,首先要对歌词进行透彻的理解、分析、把握,这样才能得到作品中真正的精髓。比如,在《词刊》2001年第二期发表的《塔里木胡杨》(陈余涛词),就是一首立意非常好的词作。著名词坛评论家、词作家刘钦明先生在2002年第四期《词刊》新作点评中用“美的形象、美的心灵’’为题对该作品进行点评,非常地道、客观的进行了评判、分析和赞赏,真可谓是文艺评论中的典范评论。在《塔里木胡杨》中,作者是以耐旱而极具生命力的胡杨树作为起笔,自然而然因胡杨树触景生情,随之托物寄怀想到了“两鬓如霜”的“上海姑娘”。“两鬓如霜”和“上海姑娘”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应该知道如今眼前的“两鬓如霜”就是当年为了支援边疆建设的知青们——一群来自大城市的“上海姑娘”。是她们把年轻的生命和美丽的青春献给了大西北。接下来由过去写到现在,当年种下的胡杨苗已经长成挺拔的胡杨树了,正值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起,又一次开发和建设大西部的壮举摆在全国人民面前。当年生于塔里木的“新疆巴郎”又一次带了新时期的“上海姑娘”来到这片先辈们开垦建设的土地上,再一次回到了“两鬓如霜”的母亲身旁。两代人又一次在茫茫戈壁上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挥洒着血和泪。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本词作的主题就是歌颂党中央的伟大举措——西部大开发,而通篇却找不到“西部大开发”的字眼,这是高明之处,也是立意巧妙之处。作者采用“塔里木河”与“黄浦江”的对应,通过“挺拔的胡杨”这样人格化了的形象比喻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上海姑娘”与“新疆巴郎”的不解之缘和未了情结。这不愧为一首上乘之作,这的确是一首立意好并不多见的作品。
  以上用了较多的篇幅对词作的立意作了探讨。其实要创作出好的歌曲作品,作为作曲家一定要理解词作家的立意,这样才为旋律写作提供了材料依据、情感依据。只有依靠这些依据在做充分理解和酝酿的准备工作下,才能运用作曲技巧进行创作。否则,就会“南辕北辙”,词曲的结合就像强扭的瓜——不甜。
  其次要在旋律创作上下功夫,再造好的形象。旋律创作的技巧运用,是塑造形象的主要手段。前一部分内容分析了首先要在理解词作方面花费心思,只要理解了词作的立意,才能有良好的主题动机。在抓住绚丽多姿主题动机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应在调式、调性、节奏、速度、音高、表演(包括单声部、多声部,演唱形式)等方面塑造音乐形象。
  一、确定好调式、调性。一定的调式、调性是确定一首作品的风格和主要因素,词作体裁形式、结构布局、段落层次以及表演形式都是因调式和调性起着一定的调节和制约作用。因此在确定调式的前提就是要对上述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剖析以便恰如其分地给歌曲的调性、调式进行定论,例如,大家熟悉的《国歌》,不可能写成小调式或民族调式。因为其歌词要刻画的形象是“全同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屈不饶、勇于战斗,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崇高的形象特征。我们古代诗词上的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这其实是词作风格上差异,而这种差异如果对应旋律写作而言,就是大,小调的差异。因此,确定歌曲的调式和调性关健是要理解歌词所要表现的形象,这样才能做到和谐统——。
  二、节奏型运用。这一点对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一首作品比喻成一个人,那么,节奏就是构建这个人的主要器官—一骨架。如果没有骨架怎能称得上一个健全的人呢?可见,节奏在歌曲中作用有多么厚重。在以往的优秀艺术歌曲中,巧妙运用节奏型的成功作品不胜枚举。如《码头工人歌》(聂耳曲)是成功形象刻画的经典作品。从这首歌的节奏中,我们似乎看到当年深受压迫的码头搬运工人们肩扛沉重的货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迈着艰难的脚步,一步一挪往船上装卸货物的场面。这个八分节奏与四分附点节奏的运用,真切地再现了码头工人在艰苦环境下劳动的情景。可见,节奏型的正确选择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三、速度的选择。合理恰当的速度同样对作品形象的刻画有着重要的作用。一首歌曲必须要在恰当的速度下进行展开,一步一步深化主题音乐的形象。一首歌曲,不同的速度可以形成不同的主题形象。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卖报歌》(聂耳曲)作者确定的速度是欢快的,这种速度给歌曲所要展现的形象就有了定位。一位在人群、大街小巷中穿梭,显得非常机灵、主动,边走边跳并叫喊着的小报童的形象就被表现得栩栩如生。如果速度改为慢速或中速,那么所折射出来的形象就不是一个小机灵的报童形象,而是一个步履蹒跚、行走不便的卖报老头。由此可见,不同的速度对同一首歌曲所刻画的形象的差异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歌曲创作过程中应把握的问题。
  四、音高的把握。准确的说这就是音域的把握。塑造不同的形象,一定要考虑音域的问题。如果是表现英雄形象,应该突出抒情,而且要显得气势磅礴、恢宏大气。这里不仅要涉及节奏、速度、调式和调性的问题,而且在音高的把握方面也应做到准确无误。
  另外,作品要刻画的是群体形象还是个体形象,这也是在创作中要注意的。作者必须牢牢抓住歌词的内涵。这样就能对歌曲的结构层次及表演形式提供合理的背景依据。
  形象性是作曲家成功创作音乐作品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作曲家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目标。